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000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正线轨道二及站台,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之间通过单渡线轨道连接,通过结构的重新构造,如半曲线侧式站台和新型的单渡线结构的设置,实现侧式站单渡线的设置,在保证道岔设在直线上的同时,在单渡线轨道之前即开始设置曲线,尽早将线间距扩大至12m以上,减小了车站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车站的规模,施工周期更短,节约了工程投资。

A Semi-Curved Side Platform and Track Structure for Rail Trans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mi-curvilinear side platform and track structure for rail transi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track 1, a normal track 2 and a platform. The right side track 1 and a normal track 2 of the platform are connected by a single-crossing track, and the single-crossing line of the side st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such as the setting of a semi-curvilinear side platform and a new single-crossing line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ength of the station, the size of the station is reduced,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er, and the investment of the project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正处于建设之中。在城市中心城区,线路受控于城市桥梁、沿线建(构)筑物、水域等多方面因素,其一般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针对地下敷设方式的轨道交通线路,其区间隧道一般采用单洞单线小盾构施工,即左右线分别采用两个小盾构,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左右线的盾构需保持安全的净距,因此,左右线的线间距一般大于12m。但当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区间隧道过长或沿线建(构)筑物过于密集等,其区间隧道会采用单洞双线大盾构施工,即左右线位于同一个大盾构之中,在大盾构中,左右线的线间距一般为5.3m。当两个相邻区间分别采用大盾构及小盾构施工时,线路一般于车站附近通过几个曲线由5.3m的线间距扩大至12m以上,当该车站需于小盾构区间一侧增设单渡线时,由于道岔应设在直线上,线路一般在设置单渡线后再通过曲线拉开线间距,并达到小盾构线间距要求,如图1所示,其车站的长度较长,规模较大,工程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实现侧式站单渡线的设置,减小车站的长度,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正线轨道二及站台,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之间通过单渡线轨道连接;所述站台左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位于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大盾构线间距;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分别单独位于两个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大盾构线间距小于所述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单渡线轨道位于站台右侧的过渡区间;所述站台为侧式站台、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两侧,且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侧式站台包括曲线站台,而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二这一侧的侧式站台部分为直线站台;所述正线轨道一位于所述曲线站台区间内设置有曲线轨道一,所述曲线轨道一右出所述曲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夹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二,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一;所述正线轨道二位于所述直线站台区间内的部分为直线,右出所述直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曲线轨道三、夹直线轨道二、曲线轨道四,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二;所述单渡线轨道由单渡线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五、单渡线直线轨道二组成;所述正线轨道一的夹直线轨道一上设有道岔C1,所述正线轨道二的夹直线轨道二上设有道岔C2;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一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一通过道岔C1连接,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二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二通过道岔C2连接。优选地,所述道岔C1和所述道岔C2均为单开道岔。优选地,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侧式站台由曲线站台和直线站台组成,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直线站台位于所述曲线站台部分左侧。优选地,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直线站台区间内的正线轨道为直线。优选地,所述正线轨道一的曲线轨道一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一靠近所述正线轨道二方向凸出,所述曲线轨道二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一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二方向凸出。优选地,所述正线轨道二的曲线轨道三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二靠近所述正线轨道一方向凸出,所述曲线轨道四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二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一方向凸出。优选地,所述单渡线轨道的曲线轨道五的凸出朝向为从所述正线轨道二向所述正线轨道一凸出。优选地,所述曲线站台的右端朝向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二这一侧的直线站台方向弯曲。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实现侧式站单渡线的设置,在保证道岔设在直线上的同时,在单渡线轨道之前即开始设置曲线,尽早将线间距扩大至12m以上,减小了车站的长度,进而减小了车站的规模,施工周期更短,节约了工程投资。2、创新性地设置左侧曲线站台、右侧直线站台的半曲线侧式站台方式,使得曲线轨道一能够进入侧式站台区间,缩短了车站长度,侧式站台左侧的曲线站台与曲线轨道一的曲率匹配,并都朝向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二这一侧的直线站台方向弯曲,运营正常无阻碍。3、设置了新型的单渡线结构,由原五段式单渡线、夹直线在中间,缩短为三段式、曲线轨道五在中间,缩短了过渡区长度,进而缩短了车站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3及轨道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1、正线轨道二2及站台,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之间通过单渡线轨道4连接。所述站台左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位于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大盾构线间距S1(一般为5.3m);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分别单独位于两个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小盾构线间距S2(一般大于12m);所述大盾构线间距S1小于所述小盾构线间距S2;所述单渡线轨道4位于站台右侧的过渡区间。所述站台为侧式站台3、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两侧,且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这一侧的侧式站台3包括曲线站台31(全部为曲线或部分为曲线),而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二2这一侧的侧式站台3部分为直线站台32。所述正线轨道一1位于所述曲线站台31区间内设置有曲线轨道一11,所述曲线轨道一11右出所述曲线站台31右端后,依次连接夹直线轨道一12、曲线轨道二13,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一1。所述正线轨道一1的曲线轨道一11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一1靠近所述正线轨道二2方向凸出,所述曲线轨道二13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一1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二2方向凸出。所述正线轨道二2位于所述直线站台32区间内的部分为直线,右出所述直线站台32右端后,依次连接曲线轨道三21、夹直线轨道二22、曲线轨道四23,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二2。优选地,所述正线轨道二2的曲线轨道三21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二2靠近所述正线轨道一1方向凸出,所述曲线轨道四23朝向所述正线轨道二2远离所述正线轨道一1方向凸出。所述单渡线轨道4由单渡线直线轨道一41、曲线轨道五42、单渡线直线轨道二43组成;所述正线轨道一1的夹直线轨道一12上设有道岔C1,所述正线轨道二2的夹直线轨道二22上设有道岔C2;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一41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一12通过道岔C1连接,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二43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二22通过道岔C2连接。所述道岔C1和所述道岔C2均为单开道岔。所述单渡线轨道4的曲线轨道五42的凸出朝向为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正线轨道二及站台,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之间通过单渡线轨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左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位于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大盾构线间距;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分别单独位于两个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大盾构线间距小于所述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单渡线轨道位于站台右侧的过渡区间;所述站台为侧式站台、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两侧,且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侧式站台包括曲线站台,而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二这一侧的侧式站台部分为直线站台;所述正线轨道一位于所述曲线站台区间内设置有曲线轨道一,所述曲线轨道一右出所述曲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夹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二,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一;所述正线轨道二位于所述直线站台区间内的部分为直线,右出所述直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曲线轨道三、夹直线轨道二、曲线轨道四,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二;所述单渡线轨道由单渡线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五、单渡线直线轨道二组成;所述正线轨道一的夹直线轨道一上设有道岔C1,所述正线轨道二的夹直线轨道二上设有道岔C2;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一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一通过道岔C1连接,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二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二通过道岔C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的半曲线侧式站台及轨道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正线轨道二及站台,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之间通过单渡线轨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左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位于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大盾构线间距;所述站台右侧区间的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分别单独位于两个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两条轨道间为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大盾构线间距小于所述小盾构线间距;所述单渡线轨道位于站台右侧的过渡区间;所述站台为侧式站台、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两侧,且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这一侧的侧式站台包括曲线站台,而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二这一侧的侧式站台部分为直线站台;所述正线轨道一位于所述曲线站台区间内设置有曲线轨道一,所述曲线轨道一右出所述曲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夹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二,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一;所述正线轨道二位于所述直线站台区间内的部分为直线,右出所述直线站台右端后,依次连接曲线轨道三、夹直线轨道二、曲线轨道四,接入单洞单线小盾构隧道中的正线轨道二;所述单渡线轨道由单渡线直线轨道一、曲线轨道五、单渡线直线轨道二组成;所述正线轨道一的夹直线轨道一上设有道岔C1,所述正线轨道二的夹直线轨道二上设有道岔C2;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一与所述夹直线轨道一通过道岔C1连接,所述单渡线直线轨道二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兵赵强罗聪王洪刚朱鹏蔡适汪文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