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54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上盖与锅体盖合形成烹饪腔,上盖上设有用于对烹饪腔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具有冷却腔及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邻设置,冷却腔内设有由冷却腔的中部向冷却腔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挡水筋,其中一挡水筋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其余挡水筋上或其余挡水筋的外端与冷却腔的外围腔壁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流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使冷却介质在多条挡水筋的作用下沿更长的水循环路径流动,流经更大的冷却面积,减少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滞留及流速较慢的区域面积,有利于冷却介质与冷却模块进行充分热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缩短降压时间。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oking utensil,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nd an upper cover. The upper cover is closed with the pot body to form a cooking chamber. The upp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module for cooling the cooking chamber. The cooling module has a cooling chamber and an inlet and outlet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chamber. The inlet and outlet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nd the cool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chamber from the middle of the cooling chamber to the surrounding of the cooling chamber.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several water retaining bars, one of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ntake and outlet, and the rest of the water retaining bars or the outer end of the remaining water retaining bars and the wall of the cooling chamber to form a flow port for cooling medium to pass through. The cooking utensil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cooling medium to flow along a longer water circulation path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water retaining bars, flows through a larger cooling area, reduces the area where the cooling medium stays in the cooling chamber and has a slower flow rate,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full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cooling medium and the cooling module,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shortening the time of depressu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因其具有烹饪快速、烹饪温度高、食物口感好以及节能等众多优点已成为我们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烹饪器具,现在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是虽然电压力锅将食物很快烹饪好了,但是因为锅内高压,不能及时打开锅盖,这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冷却水进行快速降压的方式,通常通过在上盖上设置冷却腔,利用冷却水在冷却腔内的循环流动对烹饪腔进行水冷降温,然而现有结构冷却水容易在冷却腔内滞留,导致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盖合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烹饪腔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具有冷却腔及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内设有由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向所述冷却腔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挡水筋,其中一所述挡水筋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其余所述挡水筋上或其余所述挡水筋的外端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围腔壁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流通口。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上盖上设置冷却模块,利用冷却介质在冷却模块的冷却腔内的循环流动,实现直接或间接对烹饪腔进行冷却降温的目的;在冷却腔内设置由冷却腔的中部向冷却腔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挡水筋,且其中一条挡水筋位于冷却模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以在冷却腔内构造出具有固定流向的冷却流道,使得冷却介质在多条挡水筋的作用下沿更长的水循环路径流动,流经更大的冷却面积,减少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滞留及流速较慢的区域面积,有利于冷却介质与冷却模块进行充分热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缩短降压时间,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效果。另外,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形成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环绕所述紧固件安装孔设置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和与其相对的所述冷却腔的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在冷却腔的中部形成有紧固件安装孔,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将冷却模块固定到上盖(如上盖的内盖)上,使得冷却模块的安装及固定更方便;在紧固件安装孔的外围设置环形凸筋,且环形凸筋和与其相对的冷却腔的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避免在紧固件安装孔处发生冷却介质外漏的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所述挡水筋的内端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围壁相连、外端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围腔壁相连;和/或其余所述挡水筋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围壁上。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挡水筋的内端与环形凸筋的外围壁相连、外端与冷却腔的外围腔壁相连,以使得由进水口进入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在该挡水筋的作用下绕环形凸筋绕一圈后才能经出水口排出,从而有效增长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流通路径长度,减少冷却介质滞留或流速较慢的区域面积,有利于提高冷却效率;其余挡水筋的内端均连接在环形凸筋的外围壁上,以使得流至环形凸筋处的冷却介质在向出水口方向流动时,需绕过连接在环形凸筋外围壁上的挡水筋,从而进一步有效增长了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流通路径长度,减少冷却介质滞留或流速较慢的区域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并且设置挡水筋的内端均连接在环形凸筋的外围壁上,以确保在冷却腔内构造出的冷却流道的结构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腔内设有位于相邻所述挡水筋之间的环形凸柱。在冷却腔内设有位于相邻挡水筋之间的环形凸柱,以利用环形凸柱对进入相邻挡水筋之间的冷却介质进行阻挡分流,从而增长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流通路径的长度,便于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进行充分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相邻挡水筋之间的环形凸柱可以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即利用冷却模块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环形凸柱对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流动起到有利的加速作用,减少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滞留,有利于提高冷却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间距在4mm~10mm的范围内。具体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间距可以为4mm、5mm、6mm、7mm、8mm、9mm、10mm,优选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间距为5mm,这样的设计,以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设置,从而尽可能地利用挡水筋的设置增长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流通路径的长度,进而提升冷却效率,并且这样的设计使得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布置更紧凑,且便于进行接管操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壳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盖壳内侧的盖板,所述冷却模块装设在所述上盖壳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所述冷却模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盖壳上。将冷却模块装设在上盖壳朝向盖板的一侧,从而使得盖板与冷却模块相互独立分开设置,便于盖板可拆清洁,且有效保证盖板强度;优选地,冷却模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盖壳上,具体地,在冷却模块上开设紧固件安装孔,通过在紧固件安装孔处安装紧固件(如螺栓)将冷却模块固定在上盖壳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冷却模块固定到上盖壳上;进一步地,上盖壳可以包括面盖和装设在面盖内侧的内盖,将冷却模块装设在内盖朝向盖板的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所述冷却上盖与所述冷却底板密封连接形成所述冷却腔。优选地,冷却模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在冷却上盖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上盖上设有向所述冷却底板方向凸出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下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冷却底板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冷却腔;或所述冷却底板上设有向所述冷却上盖方向凸出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上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冷却上盖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冷却腔。利用设置在冷却上盖上的环形筋及设在环形筋的下端和冷却底板之间的密封圈,在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之间限定出密封的冷却腔,以利用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循环流动实现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充分换热;或者利用设置在冷却底板上的环形筋及设在环形筋的上端和冷却上盖之间的密封圈,在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之间限定出密封的密封腔,以利用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的循环流动实现冷却介质在冷却腔内充分换热,均能够实现对烹饪腔进行冷却降温的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上盖上设有向所述冷却底板方向凸出的环形筋,所述冷却底板的上表面下凹形成与所述环形筋所围出的区域形状相适配的凹槽,位于所述环形筋外侧的所述冷却上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底板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环形筋的下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密封配合形成所述冷却腔。具体地,可以通过在位于环形筋外侧的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上开设对应的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实现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紧固连接,从而使得冷却上盖和冷却底板的装配更方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或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冷却模块供水的水箱,所述水箱具有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通过供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回水口通过回水管道相连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于驱动冷却介质在所述循环回路中流动的驱动水泵;或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连接所述进水口的第一管道及连接所述出水口的第二管道,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位于所述烹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盖合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烹饪腔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具有冷却腔及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内设有由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向所述冷却腔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挡水筋,其中一所述挡水筋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其余所述挡水筋上或其余所述挡水筋的外端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围腔壁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流通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盖合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烹饪腔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具有冷却腔及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内设有由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向所述冷却腔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挡水筋,其中一所述挡水筋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其余所述挡水筋上或其余所述挡水筋的外端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围腔壁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流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形成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环绕所述紧固件安装孔设置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和与其相对的所述冷却腔的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所述挡水筋的内端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围壁相连、外端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围腔壁相连;和/或其余所述挡水筋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围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设有位于相邻所述挡水筋之间的环形凸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间距在4mm~10mm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壳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盖壳内侧的盖板,所述冷却模块装设在所述上盖壳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所述冷却模块通过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嗣胜程志喜吕伟刚卢均山杨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