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94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两个边梁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横梁上方固定连接有沿Y方向设置的底板型材,底板型材沿X方向线性阵列设置,底板型材包括水平板,水平板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至少一个竖直板向外延伸连接有一个水平底脚,水平底脚或水平板与横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边梁、横梁和底板型材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减小厢车底板的重量以及焊接后变形减小,使用该结构型材的厢车比传统厢车减轻0.5‑1.5吨左右,由于减轻自重在车厢运行中更能起到明显的节能降耗作用,由于自重轻,更可以减少路桥费用及运输成本,从而让客户多装载货物,增加客户利益。

A Car Bottom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rriages, in particular to a carriage bottom plat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two side beams arranged along the Y direction, several cross beams fixed along the X dire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 beams, a bottom plate profile fixed along the Y direction above the cross beam, a bottom plate profile arranged along the X direction linear array, a bottom plate profile including a horizontal plate, and a vertical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orizontal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ide beam, cross beam and bottom profile, which can reduce the weight of carriage bottom plate and reduce the deformation after wel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uaranteeing strength. The carriage using this structure profile can reduce 0.5 1.5 tons lef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rriage. Right, because the reduction of self-weight can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the carriage operation, and because of the lightness of self-weight, it can also reduce road and Bridge costs and transport costs, thus allowing customers to load more goods and increase customer inter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车底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厢
,特别涉及一种厢车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成本控制和结构强度要求,目前厢车车辆的底板大多采用厚木板或厚钢板布置。由于有强度要求木板的厚度必须很厚,达到28mm甚至更厚;而钢板平板多在4-6mm之间。这样就增加了车厢自身质量,不利于降低车辆运行能耗。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型材结构,在保障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车厢的重量。使用该结构型材的厢车比传统厢车减轻0.5-1.5吨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厢车底板较厚,车辆能耗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厢车底板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所述的两个边梁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所述的横梁上方固定连接有沿Y方向设置的底板型材,所述的底板型材沿X方向线性阵列设置,所述的底板型材包括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所述的至少一个竖直板向外延伸连接有一个水平底脚,所述的水平底脚或水平板与横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水平板、竖直板和水平底脚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的边梁和横梁焊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水平底脚个数为一个,水平底脚和横梁固定连接,底板型材一侧与水平底脚相对的一端搭设并固定在前一个底板型材的水平底脚上,且相邻两个底板型材的侧面相互贴合,相邻两个底板型材贴合处上端进行点焊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水平底脚个数为两个,所述的水平板与横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水平底脚与横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型材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厢车底板结构还包括一个平板,所述的平板设置在底板型材的上方,所述的平板和底板型材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边梁、横梁和底板型材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减小厢车底板的重量以及焊接后变形减小,使用该结构型材的厢车比传统厢车减轻0.5-1.5吨左右,由于减轻自重在车厢运行中更能起到明显的节能降耗作用,由于自重轻,更可以减少路桥费用及运输成本,从而让客户多装载货物,增加客户利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边梁,2、横梁,3、底板型材,31、水平板,32、竖直板,33、水平底脚,4、平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1,两个边梁1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2,横梁2上方固定连接有沿Y方向设置的底板型材3,底板型材3沿X方向线性阵列设置,底板型材3包括水平板31,水平板31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32,至少一个竖直板32向外延伸连接有一个水平底脚33,水平底脚33或水平板31与横梁2固定连接。水平板31、竖直板32和水平底脚33一体成型,使用高强度钢或者合金钢一次挤压成型或折弯加工成该底板型材3,边梁1、横梁2和底板型材3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实施例1:水平底脚33个数为一个,水平底脚33和横梁2固定连接,底板型材3一侧与水平底脚33相对的一端搭设并固定在前一个底板型材3的水平底脚33上,且相邻两个底板型材3的侧面相互贴合,相邻两个底板型材贴合处上方进行局部点焊牢固,确保其连接强度和其整体性,本实施例中,采用相邻底板型材3拼接的形式,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大大提高强度,承载能力强。实施例2:水平底脚33个数为两个,水平板31与横梁2固定连接。底板型材3间隔设置。厢车底板结构还包括一个平板4,平板4设置在水平底脚33的上方,平板4和水平底脚33固定连接。平板4和水平底脚33可以焊接,也可以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水平底脚33具有更大的支承能力,保证厢车底板的强度。实施例3:水平底脚33个数为两个,水平底脚33与横梁2固定连接,即将实施例2中的底板型材3翻转180°,底板型材3间隔设置。厢车底板结构还包括一个平板4,平板4设置在水平底脚33的上方,平板4和水平板31固定连接。平板4和水平板31可以焊接,也可以螺纹连接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1),所述的两个边梁(1)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2),所述的横梁(2)上方固定连接有沿Y方向设置的底板型材(3),所述的底板型材(3)沿X方向线性阵列设置,所述的底板型材(3)包括水平板(31),所述的水平板(31)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32),所述的至少一个竖直板(32)向外延伸连接有一个水平底脚(33),所述的水平底脚(33)或水平板(31)与横梁(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1),所述的两个边梁(1)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2),所述的横梁(2)上方固定连接有沿Y方向设置的底板型材(3),所述的底板型材(3)沿X方向线性阵列设置,所述的底板型材(3)包括水平板(31),所述的水平板(31)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32),所述的至少一个竖直板(32)向外延伸连接有一个水平底脚(33),所述的水平底脚(33)或水平板(31)与横梁(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板(31)、竖直板(32)和水平底脚(33)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梁(1)和横梁(2)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厢车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底脚(33)个数为一个,水平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江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漳州市通旭车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