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72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配料的方式需要将塑粉原材料工人倒入搅拌缸,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弊端,提供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属于塑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控制装置、若干组料筒以及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架,料筒下端设有出料口,料筒的出料口位置设有阀门,每一组料筒旁边都有沿着该组料筒设置的轨道,轨道上设有行车装置,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开启装置;所述每一个料筒旁都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车装置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所述行车装置、开启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将各种原料输入搅拌缸内,无需人工抬起原料倒入搅拌缸,十分省力,且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Plastic Powder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raw material workers of plastic powder need to be poured into the mixing cylinder by manual proportioning in the prior art, which is time-consuming, laborious and ineffici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powde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stic powder prod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control devices, several assembly barrels and support brackets for supporting barrels, with an outle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arrel. The outlet position of the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beside each group of barrels, there is a track set along the barrel, and a travel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track. The travel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device; beside each barrel, there is a first induction device for sen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traveling device; the traveling device, the open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induction device are respectively described with the control device. Connect.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input various raw materials into the mixing cylinder without manual lifting and pouring the raw materials into the mixing cylinder, which saves labor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粉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塑粉加工技术及产品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塑粉制品已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生活各种领域中,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生产塑粉时常需要将多种原材料进行配置,配料时需要人工将每种原料装入混合搅拌缸内进行搅拌才能进一步生产,因搅拌缸本身具备一定高度,采用人工的方式将这些原料倒入搅拌缸十分费时费力,且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配料的方式需要将塑粉原材料工人倒入搅拌缸,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弊端,提供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将各种原料输入搅拌缸内,无需人工抬起原料倒入搅拌缸,十分省力,且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若干组料筒以及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架,料筒下端设有出料口,料筒的出料口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打开或闭合的阀门,每一组料筒旁边都有沿着该组料筒设置的轨道,轨道上设有能沿着轨道移动的行车装置,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能随着行车装置一起移动、用于控制阀门打开的开启装置,开启装置能随着行车装置移动到该组的每一个料筒旁;所述每一个料筒旁都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车装置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所述行车装置、开启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内根据实际塑粉生产配方预先输入控制程序,也可人工对控制装置进行操作,在使用时,在料筒内装满各种原料,在料筒下方放置一个称量器,在称量器上放置一个搅拌缸,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行车装置,行车装置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移动到对应的料筒旁边,料筒旁对应的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行车装置的位置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此时控制装置控制行车装置停下,再控制开启装置发开阀门,使料筒内的原料从料筒的出料口落到输送装置的搅拌缸内,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称量器上的读数了解到倒入搅拌缸内的原料重量,开启装置能随着行车装置沿着轨道移动到同一组的任意一个料筒旁,并控制该料筒的出料口打开或闭合,通过多个行车装置以及行车装置上的开启装置能够对每一个料筒上的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对搅拌缸内根据需要定量添加每一种原料,当配料完成后将搅拌缸移动到其他位置进行搅拌即可,省时省力,且效率十分高。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上设置有驱动阀门打开或闭合的转轴,所述开启装置包括与行车装置固定连接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与阀门的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联接两根转轴的联轴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一电机推向阀门的驱动气缸,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气缸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所有的所述料筒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轨道为长条形结构,同一组内的料筒位于同一直线上,同一组料筒所在直线与对应的轨道平行,同一组料筒上的阀门的转轴都朝向对应的轨道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车装置下端的横板,横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横板垂直的竖板,竖板朝向料筒的一侧设置有与竖板平行的电机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且第一电机的转轴贯穿电机安装板,所述驱动气缸有两个,两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互相平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端与电机安装板固定连接,驱动气缸的尾端固定安装在竖板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两个驱动气缸之间。通过驱动气缸可以将第一电机推向料筒出料口位置的阀门,从而使电机转轴与阀门转轴之间的联轴器能够啮合,进而控制阀门的打开,采用该种结构,可以使一台电机控制多个阀门,提升电机的使用率,且能节约成本。作为优选,所述料筒的上端设置有加料平台,所述料筒的上端设有与料筒内部连通的进料管,进料管贯穿加料平台与加料平台上端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行车装置包括能沿着轨道移动的小车以及驱动小车移动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料筒的下半部分为从上到下逐渐变细的漏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根据需要逐一控制每一种原料倒入搅拌缸内,无需人工抬起原料倒入搅拌缸,十分省力,且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开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2、料筒,3、支撑架,4、出料口,5、阀门,6、轨道,7、行车装置,8、开启装置,9、第一感应装置,16、控制装置,18、固定架,19、第一电机,20、联轴器,21、驱动气缸,22、横板,23、竖板,24、电机安装板,29、加料平台,30、进料管,31、小车,32、第三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6、多组料筒2以及用于支撑料筒2的支撑架3,所有的料筒2的水平高度相同,料筒2下端设有出料口4,料筒2的下半部分为从上到下逐渐变细的漏斗形结构,漏斗形结构的下方开为所述出料口4,料筒2的出料口4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4打开或闭合的阀门5,所述阀门5上设置有驱动阀门5打开或闭合的转轴,每一组料筒2旁边都有沿着该组料筒2设置的轨道6,同一组内的料筒2位于同一直线上,轨道6为长条形结构,同一组料筒2所在直线与对应的轨道6平行,同一组料筒2上的阀门5的转轴都朝向对应的轨道6设置。轨道6上设有能沿着轨道6移动的行车装置7,所述行车装置7包括能沿着轨道6移动的小车31以及驱动小车31移动的第三电机32,第三电机32与所述控制装置16连接。所述行车装置7上固定连接有能随着行车装置7一起移动、用于控制阀门5打开的开启装置8,开启装置8能随着行车装置7移动到该组的每一个料筒2旁;所述开启装置8包括与行车装置7固定连接的固定架18,固定架18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车装置7下端的横板22,横板22上固定连接有与横板22垂直的竖板23,竖板23朝向料筒2的一侧设置有与竖板23平行的电机安装板24,所述电机安装板2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9,第一电机19的转轴贯穿电机安装板24,第一电机19的转轴与阀门5的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联接两根转轴的联轴器20,所述固定架18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一电机19推向阀门5的驱动气缸21,所述驱动气缸21有两个,两个驱动气缸21的活塞杆互相平行,驱动气缸21的活塞杆外端与电机安装板24固定连接,驱动气缸21的尾端固定安装在竖板23上,所述第一电机19位于两个驱动气缸21之间。所述每一个料筒2旁都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车装置7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9;所述料筒2的上端设置有加料平台29,所述料筒2的上端设有与料筒2内部连通的进料管30,进料管30贯穿加料平台29与加料平台29上端连通。在实际安装中,加料平台29安装在厂房的第二层,料筒2等其他部件安装在楼层的第一层,在添加料筒2的内原料时,只需用推车将原料倒入相应的料筒2内即可,加料十分方便省力。所述第一感应装置9为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19、第三电机32、驱动气缸21、第一感应装置9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16连接。本技术的控制装置16内根据实际塑粉生产配方预先输入控制程序,也可人工对控制装置16进行操作,在使用时,在料筒2内装满各种原料,在料筒2下方放置一个称量器,在称量器上放置一个搅拌缸,通过控制装置16进行控制行车装置7,行车装置7根据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6)、若干组料筒(2)以及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架(3),料筒下端设有出料口(4),料筒的出料口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打开或闭合的阀门(5),每一组料筒旁边都有沿着该组料筒设置的轨道(6),轨道上设有能沿着轨道移动的行车装置(7),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能随着行车装置一起移动、用于控制阀门打开的开启装置(8),开启装置能随着行车装置移动到该组的每一个料筒旁;所述每一个料筒旁都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车装置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9);所述行车装置、开启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6)、若干组料筒(2)以及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架(3),料筒下端设有出料口(4),料筒的出料口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打开或闭合的阀门(5),每一组料筒旁边都有沿着该组料筒设置的轨道(6),轨道上设有能沿着轨道移动的行车装置(7),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能随着行车装置一起移动、用于控制阀门打开的开启装置(8),开启装置能随着行车装置移动到该组的每一个料筒旁;所述每一个料筒旁都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车装置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9);所述行车装置、开启装置、第一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上设置有驱动阀门打开或闭合的转轴,所述开启装置包括与行车装置固定连接的固定架(18),固定架上设有第一电机(19),第一电机的转轴与阀门的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联接两根转轴的联轴器(20),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一电机推向阀门的驱动气缸(21),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气缸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塑粉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料筒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轨道为长条形结构,同一组内的料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伟梅必华揭唐江南季华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浪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