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3066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该航模的结构部件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及副翼和升降舵,用以连接翼面和舵面的合页,用以辅助定位及作为主要承力构件的碳杆,以及由可偏转前起落架和固定的主起落架组成的起落架机构。其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及配套的螺旋桨,通过胶接在机身头部的连接板固定。使用舵机控制各舵面偏转。该航模各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为拼插和胶接,可以实现简便快捷的安装,并且降落时由碳杆承受冲击力,抗冲击能力较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航模起落架受损几率,降低航模飞机的生产及使用成本,适合广大的航模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使用。

A Carbon Rod-Based Fixed-Wing Model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xed wing model structure based on a carbon rod and an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include the fuselage, wing, tail, aileron and elevator, which are used to connect the hinge of the wing and rudder, to assist in positioning and to act as the main load-bearing member of the carbon pole, and the landing gear mechanism composed of deflectable front landing gear and fixed main landing gear. The power system consists of a motor and a supporting propeller, which is fixed by a connecting plate glued to the head of the fuselage. The steering gea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deflection of each rudder surface. The assembly mode of each component of the model is mostly splicing and gluing, which can realize simple and fast installation, and bear impact force by carbon rod when landing, and has strong impact resistanc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probability of the aircraft model landing gear, reduce the production and use cost of the aircraft model,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model enthusiasts, especially begin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模飞机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操纵航模作为一种户外运动,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新手在操纵航模降落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极易使得航模尤其是起落架受损,并且损伤往往发生在起落架与机身连接位置,造成这种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降落时仰角不足导致上述连接位置发生了沿机身轴线方向的剪切破坏;另一个是降落时仰角过大导致上述连接位置垂直于机身的冲击载荷大于该处机身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上述两种情况均是因为受到机身材料的限制,导致起落架连接处抗冲击的能力不足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构造及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包括:由机头、中身以及后身组成的可拆组机身主体、可拆组的机翼、连接于后身尾部的水平尾翼和动力系统,所述中身和后身水平方向开设有机翼安装槽,所述可拆组的机翼通过胶接固定于其中,所述中身和后身通过机身碳杆相连,所述机头与中身通过胶接固定,所述可拆组的机翼为对称的两片,其通过机翼碳杆相连,主起落架通过穿过所述机身碳杆的夹具固定在机身碳杆上,前起落架底座的左右边缘开设与所述机身碳杆形状匹配的凹槽,使得前起落架可以卡接在中身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夹具的内径与所述机身碳杆的外径匹配,所述夹具的底部设有螺孔,主起落架通过穿过其连接部的螺钉与夹具紧固。进一步地,所述前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主体,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前起落架主体相连的前起落架摇臂和前起落架主体与前起落架摇臂之间的所述前起落架底座,通过拉杆将前起落架摇臂与方向舵机的摇臂相连,通过方向舵机控制前起落架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头前端的电动机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安装在电动机的转轴上,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接固定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胶接于所述机头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可拆组机翼的翼梢后缘通过副翼合页连接有副翼,所述副翼上设有副翼舵角,所述副翼通过设置在可拆组机翼上的副翼舵机控制偏转,所述副翼舵机上设有副翼舵机摇臂,所述副翼舵机与副翼舵角通过副翼拉杆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尾翼的后缘通过升降舵合页连接有升降舵,所述升降舵上设有升降舵舵角,所述升降舵通过设置在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舵机控制偏转,所述升降舵舵机设有升降舵舵机摇臂,所述升降舵舵机摇臂与升降舵舵角通过升降舵拉杆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中身及后身对接面的四个角附近设有安装孔,其总深度与机身碳杆长度相等,四根机身碳杆固定在中身或后身的安装孔内,通过胶接固定;所述两片可拆组机翼的对接面上设有两个对接孔,其总深度与机翼碳杆的长度相等,两根机身碳杆固定在对接孔内,通过胶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机身、机翼、副翼、水平尾翼均为EPP泡沫材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的安装方法,包括:机身的安装:中身及后身对接面的四个角附近设有安装孔,其总深度与机身碳杆长度相等,将四根机身碳杆固定在中身或后身的安装孔内,完成拼插对接,对接面使用胶接贴合,机头与中身的对接面也通过胶接贴合;机翼的安装:两片机翼的对接面上有两个对接孔,机翼碳杆的长度与两机翼的对接孔的深度总和相等,将机翼碳杆安装于对接孔中,通过胶接紧固,中身及后身上沿长度方向有机翼安装槽,其总长与机翼弦长相等,将机翼安装在机翼安装槽后,通过胶接结合。水平尾翼的安装:后身尾部开有平尾安装槽,可以将水平尾翼拼插在其中,并与后身胶接;起落架的安装:主起落架的夹具穿过机身碳杆,将夹具穿过机身碳杆后,使主起落架主体上的孔与夹具底部的螺纹孔对齐,使用螺钉将主起落架主体、夹具以及机身碳杆固定在一起;前起落架底座卡接在中身底部的两根机身碳杆之间,将方向舵机、拉杆和前起落架摇臂依次连接在前起落架底座上部,将前起落架主体连接在前起落架摇臂下部,前起落架主体通过连接轴与前起落架摇臂相连,其间设置垫片;动力系统的安装:将螺旋桨安装在电动机的转轴上,使用埋头螺钉将电动机固定在电机座上,并进一步使用螺杆和小螺母固定在连接板上,最后将连接板胶接在机头上。副翼的安装:通过副翼合页将副翼连接在机翼的翼梢后,将副翼舵角固定在副翼上,将副翼舵机固定在可拆组机翼上,将副翼舵机与副翼舵角通过副翼拉杆连接;升降舵的安装:通过升降舵合页将升降舵连接在水平尾翼上,将升降舵舵角固定在升降舵上,将升降舵舵机固定在可拆组机翼上,将升降舵舵机与升降舵舵角通过升降舵拉杆连接。进一步地,在机翼的安装中,保证机翼关于机身的中面对称,水平尾翼关于机身的中面对称。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主起落架安装在具有较高水平的强度、刚度的碳杆上,使得所述固定翼航模在降落时能够承受较强的冲击载荷,从而降低了起落架受损的几率;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固定翼航模,其结构高度模块化,除机身、各翼面、前起落架底座、主起落架的夹具和电机的连接板以外的所有构件均可以替换为市售的航模通用配件,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适合更广大的航模爱好者使用。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可在航模飞机
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航模整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航模部件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头安装示意图。图4为中身、后身和主起落架安装示意图。图5为前起落架安装示意图。图6为机翼安装示意图。图7为副翼舵机安装示意图。图8为水平尾翼安装示意图。图中:1、螺旋桨;2、电动机;3、机身;31、机头;32、中身;33、后身;4、水平尾翼;41、水平安定面;42、升降舵;5、机翼;6、副翼;7、主起落架;71、主起落架主体;72、夹具;8、前起落架;81、前起落架主体;82、连接轴;83、前起落架摇臂;9、机身碳杆;10、连接板;11、前起落架底座;12、垫片;13、方向舵机;131、方向舵机摇臂;132、方向舵机拉杆;14、副翼合页;15、机翼碳杆;16、副翼舵机;161、副翼舵机摇臂;162、副翼拉杆;163、副翼舵角;17、升降舵舵机;171、升降舵舵机摇臂;172、升降舵拉杆;173、升降舵舵角;18、升降舵合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机头、中身以及后身组成的可拆组机身主体、可拆组的机翼、连接于后身尾部的水平尾翼和动力系统,所述中身和后身水平方向开设有机翼安装槽,所述可拆组的机翼通过胶接固定于其中,所述中身和后身通过机身碳杆相连,所述机头与中身通过胶接固定,所述可拆组的机翼为对称的两片,其通过机翼碳杆相连,主起落架通过穿过所述机身碳杆的夹具固定在机身碳杆上,前起落架底座的左右边缘开设与所述机身碳杆形状匹配的凹槽,使得前起落架可以卡接在中身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机头、中身以及后身组成的可拆组机身主体、可拆组的机翼、连接于后身尾部的水平尾翼和动力系统,所述中身和后身水平方向开设有机翼安装槽,所述可拆组的机翼通过胶接固定于其中,所述中身和后身通过机身碳杆相连,所述机头与中身通过胶接固定,所述可拆组的机翼为对称的两片,其通过机翼碳杆相连,主起落架通过穿过所述机身碳杆的夹具固定在机身碳杆上,前起落架底座的左右边缘开设与所述机身碳杆形状匹配的凹槽,使得前起落架可以卡接在中身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的内径与所述机身碳杆的外径匹配,所述夹具的底部设有螺孔,主起落架通过穿过其连接部的螺钉与夹具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主体、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前起落架主体相连的前起落架摇臂和前起落架主体与前起落架摇臂之间的所述前起落架底座,通过拉杆将前起落架摇臂与方向舵机的摇臂相连,通过方向舵机控制前起落架的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头前端的电动机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安装在电动机的转轴上,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接固定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胶接于所述机头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组机翼的翼梢后缘通过副翼合页连接有副翼,所述副翼上设有副翼舵角,所述副翼通过设置在可拆组机翼上的副翼舵机控制偏转,所述副翼舵机上设有副翼舵机摇臂,所述副翼舵机与副翼舵角通过副翼拉杆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的后缘通过升降舵合页连接有升降舵,所述升降舵上设有升降舵舵角,所述升降舵通过设置在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舵机控制偏转,所述升降舵舵机设有升降舵舵机摇臂,所述升降舵舵机摇臂与升降舵舵角通过升降舵拉杆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唤张桂勇王恒肖启航孙哲孙铁志孙雷姜胜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