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由停、取车位的停车板载运汽车,进入升降机内升至预定的停车楼层,再令升降机内的轨道型母子工作机,输送到指定的空车位内,使具空间立体停车场不仅可存放很多汽车,而且在停、取汽车的速度上大大提高,省时、省力,实用价值佳。(*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停车场,尤指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括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动灵活的汽车迅速的发展起来,数量越来越多,人们有限的生活空间已不能满足停车的需求,停车成为老大难问题,故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解决停车空间,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势在必行。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设于地面及地下合并的立体停车场,它由多层的立体钢架构成一停车空间,并配合升降机及母子工作机使移动式停车板以全自动化方式停,取;不仅更有效的利用停车空间,而且可减少取车,停车手续与时间,提高停车场的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主要由一立体钢梁结构,形成一具有可容置停放车子的立体空间结构组成;可移动式的载车停车板,呈长方形,底部设有齿条,配合子工作机所设的齿轮,可作移动,作承载车子于停车场内位移的载具;升降机,作连接立体钢梁结构各层与停,取车出入口间的载车停车板或空车停车板的运送者。母子工作机,设于升降机内,由母工作机,子工作机所组构而成,母工作机可推动子工作机,借以接驳停车板与传送停车板用;其特征在于:该立体钢梁结构每一楼层区分左右两个停车位,停车时由供停取车的停车板载运车子由升降机内轨道型母子工作机拉入升降机内升至预定的楼层,并由母子工作机推送至楼层的欲定停车位;取车时则由升降机内的轨道型母子工作机将停放有欲取车子的停车板拉入升降机内,再由升降机送至取车出入口,并由母子工作机推送出该停放有欲取车的停车板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停车场为空间立体型,每一楼层又分左右两个停车位,故存放车辆的空间很多,加之中间设有升降机,汽车在停,取时,利用母子工作机的传动,带动载车停车板或者空车停车板运送至升降机内,可升至每一楼层存放或者由每一楼层取出都很方便,停车与取车出入口可-->互换使用,使停、取车的速率大大提高,节省时间,节省手续,提高了停车场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停车台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母子工作机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母子工作传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停车台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停车时的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取车时的流程图。流程图符号说明:M1:升降机内工作母机推送子机的动力马达。M2:升降机内工作子机的推动马达。M3:升降机内底层工作母机推送子机的动力马达。M4:升降内底层工作子机的动力马达。LS1:停泊处的极限开关作为停车板由升降机送往停泊处的定位之用。LS2:升降机远行时作为升降机本身上、下层确认定位之用。LS3:第二层停车楼层确认定位之用(如此升降机才知升降到第几层)此类开关每层楼均有。LS4:底层停车楼层确认定位之用(如此升降机才知升降到第几层)此类开关每楼层均有。LS5:升降机上层的极限开关,作为停车板由停泊处送往升降机时定位用。LS5:升降机下层的极限开关,作为停车板由停泊处送往升降机时定位用。LS7:升降机上层母机归正位,极限开关。LS8:升降机底层母机归正位,极限开关。参见图1-4,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主要由一立体钢梁-->结构1,形成一具有可容量停放车子的立体空间结构组成;可移动式的载车停车板2,呈长方形,底部设有齿条21,配合子工作机42所设的齿轮421,可作移动,作承载车子于停车场内位移的载具;升降机3,作连接立体钢梁结构1各层与停,取车出入口间的载车停车板2或空车停车板2的运送者。母子工作机4,设于升降机3内,由母子工作机41,子工作机42所组构而成,母工作机41可推动子工作机42,借以接驳停车板2与传送停车板2用;其特征在于:该立体钢梁结构1每一楼层区分左右两个停车位11,停车时由供停取车的停车板2载运车子由升降机3内轨道型12母子工作机41拉入升降机3内升至预定的楼层,并由母子工作机4推送至楼层的欲定停车位11;取车时则由升降机3内的轨道型12母子工作机4将停放有欲取车子的停车板2拉入升降机3内,再由升降机3送至取车出入口,并由母子工作机4推送出该停放有欲取车的停车板2上。其中升降机3运动在每一楼左右两个停车位11之间,两侧与停车位的进出口相对应,升降机内装有双轨道12与左右两个停车位11内的轨道相对应,母子工作机4固定在升降机3内,母工作机41的动力马达411控制子工作机42的运动。工作时,由母工作机41推动子工作机42上设置于两端的齿轮421运动,齿轮421与升降机3内的停车板上的齿条21相啮合,借子工作机42上的动力马达422推动停车板2左右移载在导轨12上,并送至所预定的位置上。升降机3内分上层空间31,下层空间32,且上层空间31大于下层空间32,汽车装在事先放好的停车板2上,等待升降机3将汽车运载到预定的停车位11上。 参见停车流程图7:例:本停车场设计为10层楼,应有停车板20个,分布在每层的停车位11上,其中第一层有一个预定停车位11上没有定位板2,而在升降机3内设置2块停车板2,这样即可按停车流程图7实施停车的全过程。取车前的状况说明:车子已停在停车板2上,且升降机上层31和停泊处的平面切齐,已知第2层右边车位是预定空位,车子将送往该位停泊。-->载车停车板2由停泊处接驳到升降机内,同时启动升降机内母子工作机4的母工作机41马达M1正转,将子工作机42上的齿轮421推出与停泊处的停车板2上的齿条21相啮合,母工作机41上的马达M1停止并逆转,将载车停车板2送入升降机3内,母工作机41归位,马达M1停止,则载车的停车板2即定位于升降机上层31内,当升降机3上升到与停泊处平面切齐时,将底层的空停车板2送往停泊处,等待第二辆车。接着启动升降机内的母子工作机的母工作机41,马达M1正转,子工作机42上的马达M2正转,将升降机3底层的停车板2载送到停泊处,直到LS10N定位完成,母工作机41,马达M1逆转归正即成。升降机3上升至2F(2层),与2F空停车位切齐,将载车的停车板2载入停车位上,(楼层、极限开关)均ON,LS2,LS3(楼层确认定位)ON。则升降机3由母子工作机4,母工作机41,马达M1正转,子工作机42,马达M2亦同时LS1,ON直成定位完成,母工作机41,马达M1则归位即成。升降机底层即上升或下降,至下一个预定停车位,将停车板2送入升降机底层,使下一个预定停车位空置,即完成了停车的流程。(二)取车流程(参见图8)取第五层左边停车位11的车,二楼层左右有预留的空车位,升降机底层32升至2楼空车位处切齐,将底层停车板2送至空车位,升降机3再升至5层左边位取车,送至停泊车处,即完成取车流程。升降机底层升至第2楼层预定空车位处切齐,打开LS2极限开关ON,升降机3底层内母子工作机4的母工作机41的马达M3逆转,子工作机42的马达M4逆转,将停车板2送2楼层的空车位上,母工作机41的马达M3正转归正,LS2,LS3极限开关ON,升降机3上升至第5楼层与停车位11切齐,升降机内的母工作机41马达M1逆转,子工作机42,马达M2正转,将第5层楼停车位的停车板2送入升降机3内,母工作机41,马达M1正转归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主要由一立体钢梁结构,形成一具有可容置停放车子的立体空间结构组成;可移动式的载车停车板,呈长方形,底部设有齿条,配合子工作机所设的齿轮,可作移动,作承载车子于停车场内位移的载具;升降机,作连接立体钢梁结构各层与停,取车出入口间的载车停车板或空车停车板的运送者。母子工作机,设于升降机内,由母工作机,子工作机所组构而成,母工作机可推动子工作机,借以接驳停车板与传送停车板用;其特征在于:该立体钢梁结构每一楼层区分左右两个停车位,停车时由供停取车的停车板载运车子由升降机内轨道型母子工作机拉入升降机内升至预定的楼层,并由母子工作机推送至楼层的欲定停车位;取车时则由升降机内的轨道型母子工作机将停放有欲取车子的停车板拉入升降机内,再由升降机送至取车出入口,并由母子工作机推送出该停放有欲取车的停车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出入口轨道式立体停车场,主要由一立体钢梁结构,形成一具有可容置停放车子的立体空间结构组成;可移动式的载车停车板,呈长方形,底部设有齿条,配合子工作机所设的齿轮,可作移动,作承载车子于停车场内位移的载具;升降机,作连接立体钢梁结构各层与停,取车出入口间的载车停车板或空车停车板的运送者。母子工作机,设于升降机内,由母工作机,子工作机所组构而成,母工作机可推动子工作机,借以接驳停车板与传送停车板用;其特征在于:该立体钢梁结构每一楼层区分左右两个停车位,停车时由供停取车的停车板载运车子由升降机内轨道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棠,
申请(专利权)人:潘明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