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222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库停车设备,尤其是汽车搬运交接设备,克服了原有的板式和梳式交接系统中存在的所需占地和空间较大,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和钢结构比重大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一个能钻入汽车底盘以下空间的扁平小车,在车架上装有四套液压系统,在车架的两侧各有二个受液压系统作用的车轮顶推器,在车架另外两侧端头装有能作双向爬行的爬行驱动系统,在车架上还设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库停车设备,尤其是汽车搬运交接设备。在立体停车设备中,由于引入了高速运行于巷道中的堆垛机和汽车在堆垛机和车位之间的交接系统,使容车数量从数十辆增到数百甚至数千辆。最早的汽车交接系统是用车板和滚道在堆垛机平台和车位之间交接汽车,其缺点是每次交接都要附带一个取空板的行程,不利于存放效率的提高。以后在叉式交接技术的启发下发展了梳式交接系统,它在车位上装置了一套固定的梳式钢架,在堆垛机上设置了移动梳式钢架,两个梳式钢架的梳齿可以在齿间上下作相对运动,从而进行汽车交接,这使汽车搬运效率得到了提高。但这些交接形式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结构都是钢结构,交接物又是装有油箱的汽车,因此在消防上存在着防火分隔和钢结构的耐火问题;另外板式或梳式交接系统行程大,每个车位除1.5米的车高外还要增加几十公分的空间高度用于交接,因此所需面积和空间较大,增加了车库建设成本;第三是板式或梳式交接系统结构复杂,维护和管理都不方便。由于以上原因严重地影响着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少,钢结构部分少,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管理的汽车搬运交接系统。实现以上目的的本专利技术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长方形车架,在车架前后两外侧与汽车车轮相应位置各装有两个顶推器,所述车架其高度低于汽车底盘离地面的间隙,车架宽度小于汽车前后轮距离,车架长度大于两个前轮轮距,在车架底座上装有四个液压站,每个液压站通过各自的液压管道与一个油缸连接,共有四个油缸,以两个为一组,方向相反,在车架左、右端各设一组,每组油缸装于各自的门架中,门架中间为内门架,在外面套有一个外门架,内门架两门框穿过车架前侧面与内门架挡板连接,两门框另一端有一框板连接,形成一个长方形,外门架的两门框穿过车架的后侧面与外门架挡板连接,外门框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两个油缸的活塞轴穿过车架分别与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连接,内外门架门框之间装有“工”字形导轨,方向与门框平行,导轨两端固定在车架上,在内门框外侧和外门框内侧各装有可以在导轨滑槽中滑动的导轮,在外门框的外侧于车架底座上装有挡边轮,在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外侧分别装有所述的顶推器,顶推器由轴向与前外侧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滚轮和安装滚轮的推力板组成,最外侧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中心面上,其余各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上表面,在车架的左、右两端各装有一个爬行驱动器,爬行驱动器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每个爬行驱动器的减速器与主动轮组连接,在两主动轮组之间分开装有两个被动轮组,在车架底座上装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接收器、控制器、蓄电池组和装在车架左、右两端的触角式识别器。本专利技术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因为交接系统为一扁平小车,具有两个相反方向自动爬行的特点,可凭轨道或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向信号双向行走,工作时小车沿着汽车前后两轴的中心线爬入汽车底盘下面,由液压推出系统将顶推器向外推出,推到汽车轮子下面将车轮抬起,然后带着汽车-->爬向推垛机平台,所以工作时操作面积和所需空间高度均小,节省了用地和车库的造价;2、车库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减少了钢结构的比例,避免了车库的晃动,提高了安全和消防性能;3、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管理方便;4、结构简单,设计可塑性强,能直接应用于纵向单列式车库,在结构上略加改变就可应用于横向布置的单列或重列式车库的搬运交接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C-C剖面图。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工作状态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的实施例如下:车架1用钢材焊接而成,高度为160mm,宽度为1700mm,在车架底座上装有四个液压站4,液压站为双泵结构,分别为1.6ml/r和4ml/r,电机功率为800W,直流24V,每个液压站通过各自的液压管道分别与一个油缸5连接,油缸缸径为40mm,行程为700mm,共有四个油缸,以两个为一组,每组油缸分别装于门架中,门架具有一个内门架6和一个外门架7,内门架两门框穿过车架前侧面与内门架挡板8连接,内门框另一端与一框板连接,形成一个长方形,外门架两门框穿过车架的后侧面与外门架挡板9连接,外门框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两个油缸的活塞轴分别与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连接,内外门架的门框之间装有“工”字形导轨10,方向与门框平行,导轨两端固定在车架的前后侧面上,在内门框外侧和外门框内侧各装有可以在导轨滑槽中滑动的导轮11,在外门框的外侧于车架底座上装有挡边轮12,以防止外门框开口端张开。在内门框挡板8和外门框挡板9的外侧分别装有顶推器,共有四套,顶推器由轴向与前外侧面平行的多个滚轮13和安装滚轮的推力板14组成,滚轮外径为Φ35mm,最外侧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中心面上,其余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上表面。在工作时四组顶推器由液压系统以25bar低压驱动推出,与车轮25接触时,液压系统立即转为以100bar高压驱动,顶推器以1.2吨的推力插入轮底,当车轮接触到内门架挡板或外门架挡板时顶推器自动锁住,此时汽车四个轮子已全部托起,离地面30mm,顶推器总高度为120mm,最大行程为800mm,导向距离为350mm,推出后的最大长度为3300mm。为了实现双向爬行的目的,在车架左、右两端各装有一个爬行驱动器15,爬行驱动器由电动机和减速器组成,电动机功率为750W,直流24V,减速器总减速比为1∶64,爬行驱动器各连接一个主动轮组16,在两个主动轮组之间分开装有二个被动轮组17,轮子直径均为Φ120mm。在车架上设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接收器18,控制器19,蓄电池组20和设在车架左、右两端的两个触角式识别器21。在工作时由安装在车位上的偏振光反射板及控制器中的电脑识别后正确认址定位,顶推器将车轮25抬起,运输交接系统22带着汽车沿着爬行轨道3爬向堆垛机平台23,24为堆垛机上的收放线装置。堆垛机带着本专利技术的运输交接系统将汽车运送到目的位置后,再从堆垛机平台上爬下来,并收回顶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具有长方形车架,在车架前后两外侧与汽车车轮相应位置各装有两个顶推器,其特征为所述车架其高度低于汽车底盘离地面的间隙,车架宽度小于汽车前后轮距离,车架长度大于两个前轮轮距,在车架底座上装有四个液压站,每个液压站通过各自的液压管道与一个油缸连接,共有四个油缸,以两个为一组,方向相反,在车架左、右端各设一组,每组油缸装于各自的门架中,门架中间为内门架,在外面套有一个外门架,内门架两门框穿过车架前侧面与内门架挡板连接,两门框另一端有一框板连接,形成长方形,外门架的两门框穿过车架后侧面与外门架挡板连接,外门框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两个油缸的活塞轴穿过车架分别与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连接,内、外门架门框之间装有“工”字形导轨,方向与门框平行,导轨两端固定在车架上,在内门框外侧和外门框内侧各装有可以在导轨滑槽中滑动的导轮,在外门框的外侧于车架底座上装有挡边轮,在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外侧分别装有所述的顶推器,顶推器由轴向与前外侧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滚轮和安装滚轮的推力板组成,最外侧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中心面上,其余各滚轮的滚轴安装于推力板的上表面,在车架的左、右两端各装有一个爬行驱动器,爬行驱动器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每个爬行驱动器的减速器与主动轮组连接,在两主动轮组之间分开装有两个被动轮组,在车架底座上装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接收器、控制器、蓄电池组和装在车架左、右两端的触角式识别器。...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轮单侧顶升双向爬行汽车搬运交接系统,具有长方形车架,在车架前后两外侧与汽车车轮相应位置各装有两个顶推器,其特征为所述车架其高度低于汽车底盘离地面的间隙,车架宽度小于汽车前后轮距离,车架长度大于两个前轮轮距,在车架底座上装有四个液压站,每个液压站通过各自的液压管道与一个油缸连接,共有四个油缸,以两个为一组,方向相反,在车架左、右端各设一组,每组油缸装于各自的门架中,门架中间为内门架,在外面套有一个外门架,内门架两门框穿过车架前侧面与内门架挡板连接,两门框另一端有一框板连接,形成长方形,外门架的两门框穿过车架后侧面与外门架挡板连接,外门框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两个油缸的活塞轴穿过车架分别与内门架挡板和外门架挡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蔚缪慰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一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