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78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吸收性物品。透液性表面片(3)由上层无纺布(20)和下层无纺布(21)构成,上述上层无纺布(20)配置在肌肤侧并且具有亲水性,上述下层无纺布(21)配置在非肌肤侧并且具有防水性,透液性表面片(3)形成有贯通上述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的多个开孔(22)。能够顺畅地通过上述开孔向吸收体转移体液。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具有容易浸透体液的亲水性,非肌肤侧的下层无纺布具有难以再次吸收暂时通过的体液的防水性,因此能够减少体液的倒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分泌物护垫、失禁垫、化妆用具等所使用的吸收性物品,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双重构造的由开孔无纺布构成的透液性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卫生护垫、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公知有如下吸收性物品,在聚乙烯片或者聚乙烯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与无纺布或者透液性塑料片等透液性表面片之间,夹设有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特别是,在就寝时间段佩戴的所谓夜用吸收性物品中,要求上述透液性表面片具有使血液、尿等体液迅速转移至吸收体的吸收速度性能、不使暂时吸收至吸收体的体液倒流的防止体液倒流性、和因为与肌肤直接接触所以具有平滑的肌肤触感等各种特性。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主要使用由无纺布构成的透液性无纺布和多孔性塑料片,但难以兼得体液的透过性良好、暂时吸收的体液不会倒流。作为着眼于这种吸收性能和防止倒流性的现有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表面片,具有贯通由防水层和亲水层构成的无纺布并且将防水层表面作为肌肤抵接面的开孔,在上述表面片中,以开孔内周面由形成防水层的纤维覆盖的方式在开孔周围的防水层和亲水层延伸并且比亲水层的吸收体侧表面更向吸收体侧突出。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表面片,表面片由亲水性第一纤维无纺布和亲水性第二纤维无纺布形成,上述第二纤维无纺布具有比上述第一纤维无纺布高的密度和比上述第一纤维无纺布强的亲水性,位于该第一纤维无纺布的下方,上述第一和第二纤维无纺布的对置面经由热熔胶粘合剂间歇接合,在上述开孔的周壁及其附近,上述第一和第二纤维无纺布成为一体,上述表面片的密度从其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变高,并且在该表面片的下表面及其附近,高于上述第二纤维无纺布的密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922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87677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将表面片的肌肤抵接面作为防水层,所以在就寝时的仰卧睡、侧身睡时,体液有可能在表面片的表面传递而引起后漏、侧漏。另外,由于将表面片的非肌肤抵接面作为亲水层,所以担忧在该亲水层容易保持体液,体液难以转移至吸收体,并且倒流量增多。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表面片的第一层、第二层均具有亲水性,所以有可能在表面片内容易保持体液,体液难以转移至吸收体,并且倒流量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能够顺畅地向吸收体转移体液并且能够减少倒流量。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技术方案1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与不透液性背面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透液性表面片由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构成,上述上层无纺布配置在肌肤侧并且具有亲水性,上述下层无纺布配置在非肌肤侧并且具有防水性,上述透液性表面片形成有将上述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贯通的多个开孔。在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上述透液性表面片形成有多个开孔,所以能够顺畅地通过该开孔向吸收体转移体液。另外,配置在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具有容易吸收体液的亲水性,配置在非肌肤侧的下层无纺布具有难以再次吸收暂时通过的体液的防水性,所以体液的倒流量能够减少。作为技术方案2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层无纺布的纤度设定为低于上述上层无纺布的纤度。在上述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佩戴者的肌肤侧的层使用纤维直径较大的纤维,并且在吸收体侧的层使用纤维直径较小的纤维,从而毛管力产生梯度,提高了体液的导入性。作为技术方案3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开孔率为10~25%。在上述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使开孔的开孔率为10~25%。如果开孔率低于10%,通过开孔向吸收体侧转移的体液的量减少,容易在表面剩余体液,如果开孔率大于25%,暂时吸收的体液容易通过开孔倒流。作为技术方案4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开孔的大小为0.3~4.0mm。在上述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以规定的大小形成上述开孔,消除表面的剩余体液,并且体液难以倒流。作为技术方案5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与上述透液性表面片的非肌肤侧邻接地配设有亲水性的第二片,上述第二片的纤度设定为高于上述透液性表面片的纤度。在上述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使上述第二片的纤度高于透液性表面片的纤度,能够顺畅地将透液性表面片的体液向吸收体转移。如以上详细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顺畅地向吸收体转移体液,并且能够减少倒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局部剖切展开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图4是透液性表面片3的放大俯视图。图5是透液性表面片3的放大剖视图(图4的V-V线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构造〕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备:由聚乙烯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使经血、分泌物等(以下也统称为体液)迅速透过的透液性表面片3;夹装于上述两片2、3间的由棉状纸浆或者合成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4;与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的非肌肤侧邻接配置的由亲水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第二片6;以及沿长度方向大致遍及全长地设置于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部的侧部无纺布7,并且在上述吸收体4的周围,在其上下端缘部,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与透液性表面片3的外缘部通过热熔胶等粘合剂、热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手段而接合,另外在其两侧缘部,比吸收体4向侧方延伸突出的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与上述侧部无纺布7的外缘部通过热熔胶等粘合剂、热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手段而接合,由此形成有未夹设有吸收体的护翼部。此外,在图示例子中,为了保持上述吸收体4的形状以及提高扩散性,通过由皱纹纸或者无纺布等构成的包覆片5包围上述吸收体4,但也可以不设置该包覆片5。以下,进一步对上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构造进行详述,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能够使用聚乙烯等至少具有隔水性的片材,但从防止闷湿的观点看,优选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隔水/透湿性片材,优选使用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熔融混炼无机填充剂而成型薄片之后沿单轴或者双轴方向延伸从而获得的微多孔性片。在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非肌肤侧面(外表面),沿卫生巾长度方向形成有一条或者多条粘着剂层(未图示),在向身体佩戴时,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于内衣。作为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也可以使用层叠有塑料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压无纺布。夹设于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与透液性表面片3之间的吸收体4例如由棉状纸浆和吸水性聚合物构成。上述吸水性聚合物在构成吸收体的纸浆中例如作为粒状粉被混入。作为上述纸浆,列举出由木材制得的化学纸浆、溶解纸浆等由纤维素纤维、人造丝、醋酸等人造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纸浆,与阔叶树纸浆相比,在功能和价格方面,优选使用纤维长度较长的针叶树纸浆。上述吸收体4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250~650g/m2,优选为300~400g/m2。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吸收体4中混合合成纤维。上述合成纤维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聚烯烃系、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对苯二甲酸等聚酯系、尼龙等聚酰胺系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也可以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与不透液性背面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由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构成,所述上层无纺布配置在肌肤侧并且具有亲水性,所述下层无纺布配置在非肌肤侧并且具有防水性,所述透液性表面片形成有将所述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贯通的多个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4 JP 2016-118276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与不透液性背面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由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构成,所述上层无纺布配置在肌肤侧并且具有亲水性,所述下层无纺布配置在非肌肤侧并且具有防水性,所述透液性表面片形成有将所述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贯通的多个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阳子
申请(专利权)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