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伟中专利>正文

抽换式集合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37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包含有一住宅主体,内部具有人员居住时所必须的相关管路,住宅主体的前侧面具有一个以上的置屋槽,多数管路接头连接于对应的各相关管路,且位于置屋槽内,置屋槽的左右槽壁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推抵器,各推抵器的前端具有一抵板,置屋槽的开口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具,住宅主体的后侧部位设有一走廊,置屋槽的内面具有一第一出入口,连通走廊;一个以上的活动屋,内部具有可供人居住于内的预定空间,外部具有多数管路对接头,活动屋容置于置屋槽内,各管路对接头分别连接于各管路接头,活动屋被各推抵器的抵板推抵,夹紧于置屋槽内,并被各扣具由外部扣住。由此形成可抽换住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抽换式集合住宅
本专利技术与房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
技术介绍
传统的集合住宅,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构成,内部形成多数公寓,可供多人居住于内,更为坚固的集合住宅则以H形钢骨构成骨架之后,再在外部覆以混凝土或钉挂砖。上述传统的集合住宅,以固着式的建筑方式建成,建筑物本身是不能移动的,且建造的单价较高,人们的购买成本也因而较高。另外,人们居住时所需的相关家具、用品,并不会在建筑物建好时即设置于内,人们须另行采购后搬入放置,当人们需要搬家时,常会因室内物品极多,而产生搬运费时费力,且搬家费用较高的困扰。此外,传统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耐震能力较低,在地震来临时,容易崩坏而造成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可降低人们的购屋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可方便搬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包含有一住宅主体,内部具有人员居住时所必须的相关管路,所述住宅主体的前侧面具有一个以上的置屋槽,多数管路接头连接于对应的各所述相关管路,且位于所述置屋槽内,所述置屋槽的左右槽壁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推抵器,各所述推抵器的前端具有一抵板,所述置屋槽的开口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具,所述住宅主体的后侧部位设有一走廊,所述置屋槽的内面具有一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走廊;一个以上的活动屋,内部具有可供人居住于内的预定空间,外部具有多数管路对接头,所述活动屋容置于所述置屋槽内,各所述管路对接头分别连接于各所述管路接头,所述活动屋被各所述推抵器的抵板推抵,夹紧于所述置屋槽内,并被各所述扣具由外部扣住。由此,可在需要时将活动屋置入于置屋槽内,并连接相关管路,并用各推抵器及扣具固定,而要取出活动屋时,只需释放各推抵器及扣具,即可取出活动屋,形成可抽换住宅的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专利技术住宅主体的架构为固定的,因此,降低了建筑-->成本,使用者仅需购买活动屋及置屋槽的使用权,极为便宜,可大大降低购屋成本。搬家时无须将家具搬出,只需将活动屋拖出,以交通工具(例如拖板车)运输,即可轻易的搬至下一地点,再装入另一置屋槽内,便完成了搬家手续,大大减少搬家的人力、时间成本,不但搬家方便,且无须担心家具在搬运过程中会被碰坏的问题。而且,本技术中的各推抵器及扣具的设置,还可防止活动屋在地震时向外脱出,提高了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显示一置屋槽的内部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平面图,显示一置屋槽的状态;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显示置屋槽的配置状态;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立体图,显示一活动屋的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前视透视图,显示活动屋置入置屋槽的状态;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俯视透视图,显示活动屋置入置屋槽后的配置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特点所在,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10,其主要由一住宅主体11以及复数活动屋31所组成,其中:如图2~图4所示,住宅主体11,主要由H形钢骨构成,内部具有人员居住时所必须的相关管路12,包含水、电、瓦斯、污水、电讯以及空调等管路,住宅主体11的前侧面具有多数的置屋槽14,多数管路接头15连接于对应的各相关管路12,且位于置屋槽14内,置屋槽14的左右槽壁对称设有多数推抵器17,且置屋槽14的顶面具有多数朝下的推抵器17,各推抵器17在本实施例中为空/油压缸,各推抵器17的前端具有一抵板18,置屋槽14的开口周缘设有多数扣具19。住宅主体11的后侧部位设有一走廊22,置屋槽14的内面具有一第一出入口24与走廊22连接,置屋槽14的底面两侧各设有一滑轨26。在走廊22的两端还可按需要设置楼梯或电梯(图中未示),以增加进出的方便性。如图5、图6所示,各活动屋31,内部具有预定空间可供人居住于内,且外部具有多数管路对接头32,活动屋31容置于置屋槽14内,且活动屋31的外端面-->设有窗户34,各管路对接头32分别连接于各管路接头15,各活动屋31在各推抵器17的抵板18的推抵下,夹紧在各置屋槽14内,又被各扣具19从外部扣住活动屋31的外缘,防止活动屋31意外掉出,各活动屋31的底部具有与各滑轨26对应的多数滑轮36,可方便活动屋31置入/抽出置屋槽14。另外,如图7所示,住宅主体11内对应于置屋槽14还设有一厕所28,置屋槽14内面具有一第二出入口29与厕所28连通,活动屋31对应第一出入口24及第二出入口29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门38。再如图5~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当住宅主体11内有空的置屋槽14时,可将要置入的活动屋31由外部置入,在置入的过程中,可利用各滑轮36在二滑轨26上滑移,产生滑顺及导引的效果。在将活动屋31置入后,使各管路对接头32分别连接于各管路接头15,以将生活必须的水、电、瓦斯等管线都加以连接,接着驱动各推抵器17,使抵板18抵住活动屋31,形成夹紧固定的效果,之后,再将各扣具19扣上,可防止活动屋31意外向外滑出,至此,即完成置入活动屋31的动作。由于活动屋31的门38连通第一出入口24及第二出入口29,可分别进入走廊22以及厕所28,便形成了一机能完整的住宅,并由各推抵器17及扣具19防止活动屋31在地震时向外脱出。要搬家时,只需释放各推抵器17及扣具19,即可将整个活动屋31向外抽出,直接搬走。当然,在抽出及搬运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活动屋31处于水平状态,由此,可大大减少搬家的人力、时间成本,且无须担心家具在搬运过程中会被碰坏的问题,并且形成了可抽换住宅的效果。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降低购屋成本:住宅主体11的架构为固定的,因此,建筑成本降低,而且,使用者所须购买的,仅为活动屋31及置屋槽14的使用权,极为便宜,可大大降低购屋成本。二、搬家方便: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架构,使用者搬家更为方便容易,无须将家具搬出,只需将活动屋31拖出,以交通工具(例如拖板车)运输,即可轻易的搬至下一地点,再装入另一置屋槽14内,即可完成搬家手续,极为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住宅主体,内部具有人员居住时所必须的相关管路,所述住宅主体的前侧面具有一个以上的置屋槽,多数管路接头连接于对应的各所述相关管路,且位于所述置屋槽内,所述置屋槽的左右槽壁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推抵器 ,各所述推抵器的前端具有一抵板,所述置屋槽的开口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具,所述住宅主体的后侧部位设有一走廊,所述置屋槽的内面具有一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走廊;一个以上的活动屋,内部具有可供人居住于内的预定空间,外部具有多数管路对接头,所 述活动屋容置于所述置屋槽内,各所述管路对接头分别连接于各所述管路接头,所述活动屋被各所述推抵器的抵板推抵,夹紧于所述置屋槽内,并被各所述扣具由外部扣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换式集合住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住宅主体,内部具有人员居住时所必须的相关管路,所述住宅主体的前侧面具有一个以上的置屋槽,多数管路接头连接于对应的各所述相关管路,且位于所述置屋槽内,所述置屋槽的左右槽壁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推抵器,各所述推抵器的前端具有一抵板,所述置屋槽的开口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扣具,所述住宅主体的后侧部位设有一走廊,所述置屋槽的内面具有一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走廊;一个以上的活动屋,内部具有可供人居住于内的预定空间,外部具有多数管路对接头,所述活动屋容置于所述置屋槽内,各所述管路对接头分别连接于各所述管路接头,所述活动屋被各所述推抵器的抵板推抵,夹紧于所述置屋槽内,并被各所述扣具由外部扣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换式集合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屋槽的顶面具有一个以上朝下的推抵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换式集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伟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