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青云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125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前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安装及维护检修,并且该设备可自动完成绑扎丝输送、截断,并且利用上下对称的旋转块转动,对绑扎丝进行压紧操作,避免绑扎丝偏移,同时通过高速旋转对钢筋骨架记性绑扎固定,提高绑扎效率,节省工程时间成本,同时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A Bridge Buil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idge building and its use method, including the fuselage and the fuselage with a first cavity, a first rotating shaft with front and rear extension is rotated in the first cavity, a front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dynamically connected with a motor fixed in the front end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a first gear is fix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extending back and forth;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performance, easy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conveying and cutting of the binding wires, and uses symmetrical rotating blocks to compress the binding wires to avoid the deviation of the binding wires, and at the same time memorizes the steel bar skeleton by high-speed rotation. Binding and fixing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inding, save time and cost,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of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作为跨越不良地质以及山涧等建筑物,是交通更加便利,在建设桥梁过程中需要设置钢筋骨架,但是搭建钢筋骨架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绑扎,但是绑扎钢筋经常需要人工绑扎,效率十分低下,对建筑桥梁时间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一种设备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前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前侧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五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六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托辊配合的第二托辊,所述第七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托辊配合的第四托辊,所述第五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涡轮配合的第一蜗杆,所述第八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前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九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转盘,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剪切块,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剪切块底部端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旋转块前侧端壁铰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可向中心轴滑动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固定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一转动轴,所述第十一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十一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的可上下滑动的压紧块,有利于将通过所述旋转块内的绑扎丝夹紧固定,防止绑扎丝选紧绑扎钢筋丝绑扎丝偏移,造成绑扎不牢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复合块,所述复合块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齿轮,所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纹,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第十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六锥齿轮,所述复合块内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外表面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外表面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外表面铰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左侧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八锥齿轮,所述复合块右侧末端设置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卡榫,所述卡榫后侧端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复合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榫配合的卡槽,有利于控制所述旋转块的上下滑动,保证所述旋转块的工作状态,同时保证在复合块停止旋转后快速回到初始位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三转动轴,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四转动轴,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与所述第五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三皮带,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五转动轴,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锥齿轮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六转动轴,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十六转动轴与所述第十五转动轴之间通过花键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左侧端壁与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左侧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环形锥齿轮,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涡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与所述第二涡轮配合的第二涡杆,所述第二涡杆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六转动轴配合的第二凸轮,有利于控制所述第十六转动轴的左右滑动,进而控制所述第六带轮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七转动轴,所述第十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配合的第十三锥齿轮,所述第十七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八转动轴,所述第十八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九齿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十齿轮,所述第十八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后侧末端与所述第四转盘左侧端壁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后侧末端铰接,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前后滑动,进而控制该设备的工作状态。根据上述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十六转动轴最大限度的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卡榫与所述卡槽配合,所述压紧块最大限度的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内部,所述旋转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前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前侧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五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六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托辊配合的第二托辊,所述第七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托辊配合的第四托辊,所述第五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涡轮配合的第一蜗杆,所述第八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前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九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转盘,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剪切块,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剪切块底部端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旋转块前侧端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前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前侧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五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六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托辊配合的第二托辊,所述第七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托辊,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托辊配合的第四托辊,所述第五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涡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涡轮配合的第一蜗杆,所述第八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前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九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转盘,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剪切块,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剪切块底部端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旋转块前侧端壁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可向中心轴滑动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固定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一转动轴,所述第十一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十一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的可上下滑动的压紧块,有利于将通过所述旋转块内的绑扎丝夹紧固定,防止绑扎丝选紧绑扎钢筋丝绑扎丝偏移,造成绑扎不牢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复合块,所述复合块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齿轮,所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纹,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第十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六锥齿轮,所述复合块内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外表面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外表面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外表面铰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左侧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八锥齿轮,所述复合块右侧末端设置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卡榫,所述卡榫后侧端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复合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榫配合的卡槽,有利于控制所述旋转块的上下滑动,保证所述旋转块的工作状态,同时保证在复合块停止旋转后快速回到初始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筑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三转动轴,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四转动轴,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与所述第五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三皮带,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五转动轴,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锥齿轮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六转动轴,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十六转动轴与所述第十五转动轴之间通过花键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左侧端壁与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左侧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十六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环形锥齿轮,所述第十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涡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与所述第二涡轮配合的第二涡杆,所述第二涡杆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六转动轴配合的第二凸轮,有利于控制所述第十六转动轴的左右滑动,进而控制所述第六带轮的工作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张青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