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00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顶天线,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将两个振子、塑料支撑柱、铜螺母等几个零部件扣合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天线电缆芯线处因振子产生应力;通过设置电缆卡扣,使电缆在外罩穿线孔处被锁紧,从而避免电缆拖动时引起外导体与铜螺母焊接处产生应力;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和电缆卡扣,使整个天线各部零件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天线的馈电点焊接的稳定性,解决了因外力使得天线内部馈点处产生应力而导致天线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A roof-sucking antenn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of-absorbing antenna, which integrates two oscillators, plastic support pillars, copper nuts and other parts into a whole by setting plastic buckles, thus avoiding the stress caused by oscillators at the cable core of the antenna; and by setting cable buckles, the cable is locked at the perforation of the outer cover, thereby avoiding the stress generated at the welding point between the outer conductor and the copper nut when the cable is dragged. By installing plastic buckle and cable buckle, the whole antenna parts can be combined into a whole,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antenna feeding spot welding,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stable antenna index caused by the stress at the feeding point inside the antenna caused by external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顶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顶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吸顶天线是室内分布天线中最重要的一种。一般衡量天线的性能好坏,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天线的电路指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互调指标,互调指标的稳定与否决定了天线产品质量的高低。但是,当前大部分双锥振子吸顶天线都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如,振子缺少结构紧固,使振子震动时馈电电缆芯线容易受到应力作用从而造成互调指标不稳定;又如,主馈线尾缆出线处无固定锁紧,天线尾缆拖动时,直接导致振子馈电处产生应力造成指标不稳定。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天线,旨在解决现有的吸顶天线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中,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卡扣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定位固定条,在底盘的的顶部设置有贯穿底盘顶部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固定螺母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孔的半径,在第二振子的倾斜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固定条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固定条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固定条对应,在每个定位固定条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在第一振子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定位块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块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三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块对应:将底盘套在第二振子内,位于第二振子的下方,固定螺母卡在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条穿过第二定位孔,定位块插入第三定位孔内,电缆依次穿过缆线穿线孔、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使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底盘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底盘置于在第二振子的下方,底盘的中空圆台结构与第二振子中空圆台结构匹配。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设置3个,3个定位固定条均匀分布在底盘上,两个相邻底盘之间形成120°夹角。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固定条的上部,定位块的另一端向外逐渐倾斜形成一个尖端,定位块的尖端插入第三定位孔内进行定位固定。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变宽,在定位固定条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三角定位板,在定位固定条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三角定位板,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的一端设置在底盘上,第一三角定位板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向上延伸,第二三角定位板的一端设置在底盘上,第二三角定位板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向上延伸:定位固定条的上端穿过第二定位孔,直到定位固定条左右两侧与第二定位孔左右两侧卡合,第一三角定位板和第二三角定位板与第二定位孔前后两侧卡合。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设置两个,第二三角定位板设置一个。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卡扣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电缆卡扣为弹性卡扣,包括两弧形边和分别连接两弧形边两端的两内凹边,所述两弧形边和两内凹边形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两内凹边之间通过连接边连接;电缆线穿线孔设置在电缆线导线部内并贯穿整个在电缆线导线部,所述电缆线穿线孔包括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固定部和一端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弹性自由延伸,弹性部和固定部组成完成的电缆穿线孔;在电缆线导线部内设置有弧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的位置与电缆线穿线孔的位置相对;将电缆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线穿线孔,向内压缩电缆卡扣使电缆卡扣卡入电缆线导线部内,电缆卡扣的两个弧形边与电缆线导线部的内壁紧贴,其中一个内凹边紧贴电缆线穿线孔的弹性部,另一个内凹边紧贴固定块的弧形边,通过电缆卡扣的弹性恢复趋势把电缆线穿线孔的弹性部向固定部方向压紧,使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被锁紧在电缆线穿线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吸顶天线,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将两个振子、塑料支撑柱、铜螺母等几个零部件扣合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天线电缆芯线处因振子产生应力;通过设置电缆卡扣,使电缆在外罩穿线孔处被锁紧,从而避免电缆拖动时引起外导体与铜螺母焊接处产生应力;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和电缆卡扣,使整个天线各部零件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天线的馈电点焊接的稳定性,解决了因外力使得天线内部馈点处产生应力而导致天线指标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卡扣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卡扣与第一振子、支撑柱和第二振子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卡扣与第一振子、支撑柱和第二振子母配合安装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卡扣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线导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卡扣与电缆线穿线孔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定位固定条,在底盘的的顶部设置有贯穿底盘顶部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固定螺母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孔的半径,在第二振子的倾斜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固定条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固定条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固定条对应,在每个定位固定条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在第一振子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定位块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块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三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块对应:将底盘套在第二振子内,位于第二振子的下方,固定螺母卡在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条穿过第二定位孔,定位块插入第三定位孔内,电缆依次穿过缆线穿线孔、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使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底盘置于在第二振子的下方,底盘的中空圆台结构与第二振子中空圆台结构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条至少设置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条设置3个,3个定位固定条均匀分布在底盘上,两个相邻底盘之间形成120°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固定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兵熊峰杨国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磁通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