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天线模组及具有可控天线模组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00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天线模组,包括三维打印基底、可挠式基板、双频偶极天线、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可挠式基板依据四个弯折线弯折后使外周区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围绕天线区,且被贴附于三维打印基底。双频偶极天线设置天线区,产生两个相同极化方向的半波长偶极天线辐射场型。设置于第一部的第一反射器在当其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是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设置于第二部的第二反射器在当其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是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与第一反射器相同的第三反射器设置于第三部。与第二反射器相同的第四反射器设置于第四部。借此实现了辐射场型控制立体天线的成本与产品设计弹性的有效平衡。

Controllable Antenna Modu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trollable Antenna Modu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lable antenna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substrate, a flexible substrate, a dual-frequency dipole antenna, a first reflector, a second reflector, a third reflector and a fourth reflector. The flexible base plate is bended according to four bending lines so that the first part, the second part, the third part and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eripheral area surround the antenna area and are attached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base plate. Two half-wavelength dipole antennas with the sam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are generated by setting the antenna area in the dual-frequency dipole antenna. The first reflector in the first part is a half-wavelength reflector of the first dipole unit when the first diode is turned on. The second reflector in the second part is a half-wavelength reflector of the second dipole unit when the second diode is turned on. The third reflector,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first reflector, is set in the third part. The fourth reflector,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second refl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fourth part. The cost of radiation field controlled stereo antenna is effectively balanced with the elasticity of product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天线模组及具有可控天线模组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控天线模组及具有可控天线模组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天线的辐射场型依据天线基本工作原理而有所差异,例如偶极天线(Dipoleantenna)能够产生全向性(Omnidirectional)的辐射场型,平板天线(Patchantenna)能够产生侧向(Broadside)的辐射场型。各种辐射场型有不同的应用,例如,全向性的辐射场型适用于终端装置,以让终端装置可以接收到各方向的无线讯号。又例如,基地台天线,如无线网络接入器(Wirelessaccesspoint)的天线,则可能需要能够产生特定方向的辐射场型,以与位于各种特定位置的终端装置能够进行无线通讯。一般而言,都是针对各种电子装置所应用的情境,而对应设计具有特定辐射场型的天线,因为单一天线通常并无法用于各种不同需求的使用环境。传统上,可使用多个天线,且基于波束形成(Beamforming)技术,可实现特定的波束形状,以达到辐射场型调整的目的。然而,波束形成(Beamforming)技术需要复杂的算法及控制电路,会相对增加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天线模组,以平衡辐射场型控制立体天线的成本与产品设计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天线模组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控天线模组,包括:三维打印基底,由三维打印机制成;可挠式基板,依据第一弯折线而弯折后被区分为天线区和外周区,所述外周区具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一弯折线介于所述天线区与所述第一部之间,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设有第二弯折线,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设有第三弯折线,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四部之间设有第四弯折线,所述可挠式基板依据所述第二弯折线、第三弯折线和第四弯折线而弯折后使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围绕所述天线区,且弯折后的所述可挠式基板被贴附于所述三维打印基底;双频偶极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区,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偶极单元和第二偶极单元,用于产生两个相同极化方向的半波长偶极天线辐射场型;第一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的第一二极管利用第一回路并联第一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一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的第二二极管利用第二回路并联第二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三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部,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的第三二极管利用第三回路并联第三电容,所述第三反射器与第一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三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三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以及第四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四部,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的第四二极管利用第四回路并联第四电容,所述第四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四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四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延长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延长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三回路与所述第三电容延长所述第三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四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四回路与所述第四电容延长所述第四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器与所述第三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器与所述第四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均平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第一正极导体和第一负极导体;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第二正极导体和第二负极导体;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第三正极导体和第三负极导体;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第四正极导体和第四负极导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回路具有第一正极线和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正极线连接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正极线与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线,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二回路具有第二正极线和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二正极线连接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正极线与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线,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三回路具有第三正极线和第三负极线,所述第三正极线连接第三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正极线与第三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正极线,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负极线;所述第四回路具有第四正极线和第四负极线,所述第四正极线连接第四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四正极线与第四负极线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正极线,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负极线;所述第一负极线、第二负极线、第三负极线和第四负极线共同连接至接地。一种具有可控天线模组的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组,所述可控天线模组的双频偶极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装置的无线芯片;应用单元,连接所述无线芯片,由所述无线芯片接收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或接收资料率,所述应用单元具有算法处理程序;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应用单元与所述可控天线模组的所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并控制所述第一反射器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反射器的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反射器的所述第四二极管,所述微处理器受控于所述应用单元,依据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或接收资料率,配合所述算法处理程序,以决定是否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以控制所述可控天线模组的辐射场型。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延长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延长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三回路与所述第三电容延长所述第三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四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四回路与所述第四电容延长所述第四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器与所述第三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器与所述第四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均平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第一正极导体和第一负极导体;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第二正极导体和第二负极导体;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第三正极导体和第三负极导体;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第四正极导体和第四负极导体;所述第一回路具有第一正极线和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正极线连接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正极线与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回路具有第二正极线和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二正极线连接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正极线与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三回路具有第三正极线和第三负极线,所述第三正极线连接第三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正极线与第三负极线之间;所述第四回路具有第四正极线和第四负极线,所述第四正极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打印基底,由三维打印机制成;可挠式基板,依据第一弯折线而弯折后被区分为天线区和外周区,所述外周区具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一弯折线介于所述天线区与所述第一部之间,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设有第二弯折线,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设有第三弯折线,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四部之间设有第四弯折线,所述可挠式基板依据所述第二弯折线、第三弯折线和第四弯折线而弯折后使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围绕所述天线区,且弯折后的所述可挠式基板被贴附于所述三维打印基底;双频偶极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区,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偶极单元和第二偶极单元,用于产生两个相同极化方向的半波长偶极天线辐射场型;第一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的第一二极管利用第一回路并联第一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一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的第二二极管利用第二回路并联第二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三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部,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的第三二极管利用第三回路并联第三电容,所述第三反射器与第一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三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三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以及第四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四部,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的第四二极管利用第四回路并联第四电容,所述第四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四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四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打印基底,由三维打印机制成;可挠式基板,依据第一弯折线而弯折后被区分为天线区和外周区,所述外周区具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一弯折线介于所述天线区与所述第一部之间,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设有第二弯折线,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设有第三弯折线,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四部之间设有第四弯折线,所述可挠式基板依据所述第二弯折线、第三弯折线和第四弯折线而弯折后使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围绕所述天线区,且弯折后的所述可挠式基板被贴附于所述三维打印基底;双频偶极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区,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偶极单元和第二偶极单元,用于产生两个相同极化方向的半波长偶极天线辐射场型;第一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的第一二极管利用第一回路并联第一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一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的第二二极管利用第二回路并联第二电容,只有在当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第三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部,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的第三二极管利用第三回路并联第三电容,所述第三反射器与第一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三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三反射器是所述第一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以及第四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第四部,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的第四二极管利用第四回路并联第四电容,所述第四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相同,只有在当所述第四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四反射器是所述第二偶极单元的半波长反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延长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延长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三回路与所述第三电容延长所述第三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当所述第四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四回路与所述第四电容延长所述第四反射器的交流导通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器与所述第三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器与所述第四反射器彼此相对,所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均平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第一正极导体和第一负极导体;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第二正极导体和第二负极导体;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第三正极导体和第三负极导体;所述第四反射器具有第四正极导体和第四负极导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具有第一正极线和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正极线连接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正极线与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线,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二回路具有第二正极线和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二正极线连接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正极线与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线,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三回路具有第三正极线和第三负极线,所述第三正极线连接第三可控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佑霖杜昆谚颜红方李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