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52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首先对油泥进行分类,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低于40%的油泥视为固态油泥,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高于40%的油泥视为流态/半流态油泥。对流态/半流态油泥直接调制或加水调制,成为流态油泥,通过调制实现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并分别收集。对固态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产生尾渣和气体,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水、不可凝气体。最后对垃圾处理,固态油泥中垃圾较多,对其中外形尺寸较大的通过清洗,除去油泥,对外形尺寸较小的进入间歇式热解,生产油、水、尾渣、不可凝气体。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式处理油泥,可以实现渣油、聚合物、水、尾渣的资源化应用,变废为宝,尾气达标排放,实现无害化处理。

A sludge recycl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ludge resource treatment process. Firstly, the sludge is classified, the sludge with total water content and oil content less than 40% is regarded as solid sludge, and the sludge with total water content and oil content higher than 40% is regarded as fluid/semi-fluid sludge. Convective/semi-fluidized sludge is directly modulated or watered to become fluidized sludge. Residue, polymer, water and sludge are separated and collected separately through the modulation. The solid sludge is treated by pyrolysis process to produce tailings and gases. The gases condense into residue, water and non-condensable gases through the condensation system. Finally, the solid sludge contains more garbage. The larger size of the solid sludge is removed by cleaning, and the smaller size of the solid sludge is pyrolyzed into batch pyrolysis to produce oil, water, tailings and non-condensable gas. The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resource application of residual oil, polymer, water and tailings, turn waste into treasure, discharge tail gas up to the standard, and realize harmless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泥处理
,涉及油泥的分类,具体涉及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油泥的成分非常复杂,没有一种工艺可以单独解决所有油泥处理问题,特别是针对危废处理中心,需要对所有油泥都能处理,故需要一整套工艺方案。现有专利文献《一种处理油田污油泥的工艺方法》(CN106242205A)中介绍的一种处理油田污油泥的工艺方法,通过添加药剂、水等,得到了含油≤2%,含水率80%左右油泥,水和原油,实现了含油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但是该工艺仅仅针对流态/半流态油泥,对于固态油泥并不适用。专利文献《含油污泥微波热解流水线式生产装置》(ZL201621216135.2)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微波热解流水线式装置,实现原油资源的回收和废物再利用,经济高效地解决了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问题,但是该专利只涉及热解设备,没有介绍流态/半流态油泥处理工艺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本工艺涵盖油田油泥、炼化油泥、储运油泥等各种油泥,为油泥全面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一条合理可行的技术途经。根据油泥含水率和含油率,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低于40%的油泥称为固态油泥,包括垃圾和油泥,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高于40%的油泥称为流态/半流态油泥,包括垃圾和油泥,油泥采用调质-机械分离处理。垃圾采用分拣+清洗或热解。产生的部分垃圾、聚合物、不可凝气体焚烧处理。将油泥转变尾渣(含清洗后垃圾)、渣油、水、尾气,其中尾渣申请豁免为一般固废,作为建筑原料,水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渣油作为炼油原料,尾气经过处理合格排放,实现油泥资源化处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具体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油泥分类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低于40%的油泥视为固态油泥,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高于40%的油泥视为流态/半流态油泥;步骤二、流态/半流态油泥处理对流态/半流态油泥直接调制或加水调制,成为流态油泥,在调制罐中,开启搅拌、加热、气浮、曝气装置,并调整超声波相关参数,实现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静止1h,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分别收集,渣油进入液-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其含水率<20%和水;泥渣进入固-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水、含水率<80%的泥渣,对泥渣进行干燥,生成渣油、水、固态油泥,其含水量与含油率之和<40%,占流态/半流态油泥总量10%-20%,需热解处理;步骤三、固态油泥处理工艺对固态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油泥通过自动进料装置进入热解炉膛,温度在500℃-600℃,有效热解时间20min,即油泥温度达到300℃以后,产生尾渣和气体,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水、不可凝气体;步骤四、垃圾处理工艺流态/半流态油泥中垃圾较少,固态油泥中垃圾较多,对其中外形尺寸较大的通过清洗,除去油泥,对外形尺寸较小的进入间歇式热解,生产油、水、尾渣、不可凝气体。作为优选,上述步骤二中,根据油泥成分及微观结构,可以添加适量破乳剂、絮凝剂。步骤二中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后的渣油的含水率>20%。步骤二中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后的泥渣的含水率在90%以上。进一步,对步骤二生成的聚合物和步骤三、四生成的不可凝气体,进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产生的热能用于加热导热油,导热油再给流态/半流态油泥加热,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对步骤二、三、四生成的水,通过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生化、初过滤、膜过滤处理达标后,循环处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针对所有油泥的特点,提出了一整套经济可行的工艺处理方法,为油泥处理同行提供借鉴参考。2、本专利技术针对油泥的特点,提出三相分离、热解、焚烧等组合工艺,并界定了每种工艺的应用范围。3、本专利技术处理油泥,实现渣油、聚合物、水、尾渣的资源化应用,变废为宝,尾气达标排放,实现无害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将油泥分为流态/半流态油泥、固态油泥。经过筛分成为流态/半流态油泥(75%-80%)、固态油泥(15%-20%)、垃圾(3%-5%)。第一步,将流态/半流态油泥直接调制或加水调制,成为流态油泥,在调制罐中,开启搅拌、加热、气浮、曝气等装置,根据油泥成分及微观结构,添加适量破乳剂、絮凝剂,并调整超声波相关参数,实现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含水率90%以上)四项分离,静止1h,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分别收集。渣油(含水率>20%),进入液-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含水率<20%)、水;泥渣(含水率>90%)进入固-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水、泥渣(含水率<80%),泥渣(含水率<80%)进行干燥,生成渣油、水、固油泥(含水+含油率<40%),油泥(含水+含油率<40%)为固态油泥占流态/半流态油泥总量10%-20%,需热解处理。第二步,固态油泥,含流态/半流处理生成的固态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首先将油泥破碎成颗粒度小于20mm的小颗粒,通过自动进料装置进入热解炉膛,炉膛内温度在500℃-600℃,根据具体的含油+含水率确定热解时间,一般有效热解时间20min,即油泥温度达到300℃以后,产生尾渣和气体。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水、不可凝气体。第三步,垃圾,包括机械工具、树枝、石块、生活垃圾等,其中固态油泥中垃圾较多。外形尺寸较大,如机械工具、树枝、大石块等通过清洗,除去油泥,申请豁免为一般固废。外形尺寸较小,如生活垃圾、小石块、小机械零件等进入间歇式热解,生产渣油、水、尾渣、不可凝气体。第四步,聚合物、不可凝气体、部分垃圾,进入焚烧炉焚烧处理,产生的热能用于加热导热油,导热油再给流态/半流态油泥加热,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部分热解设备采用天然气/柴油为原料进行加热,可以将不可凝气体直接作为原料进行燃烧,产生的尾气与焚烧产生的尾气共同处理。焚烧产生的尾气要进行除尘、脱硫脱硝、活性炭吸附,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排放标准(GB18484-2001),达标排放。第五步,渣油,含灰率3%-5%,含水率15%-30%,外运炼油厂进一步深度加工;水,通过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生化、初过滤、膜过滤等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尾渣,尾渣申请豁免为一般固废,用于制砖等建筑用原料。为便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专利技术,现提供以下两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以固态油泥为例,通过分拣、破碎,将其中垃圾5%分出来,测定油泥含油率8%,含水率30%,颗粒度小于20mm,通过自动进料装置进入连续式热解设备炉膛,平铺在炉膛内,厚度30mm,宽度由炉膛尺寸自定,炉膛内温度在550℃,热解时间30min,产生尾渣60%和气体40%。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6%、水30%、不可凝气体2%。外形尺寸较大的垃圾通过清洗,除去油泥,申请豁免为一般固废。外形尺寸较小的垃圾进入间歇式热解设备,热解生产渣油、水、尾渣、不可凝气体。不可凝气体作为燃料对热解设备进行加热,产生的尾气通过除尘、脱硫脱硝、活性炭吸附,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排放标准(GB18484-2001),达标排放。渣油,外运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油泥分类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低于40%的油泥视为固态油泥,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高于40%的油泥视为流态/半流态油泥;步骤二、流态/半流态油泥处理对流态/半流态油泥直接调制或加水调制,成为流态油泥,在调制罐中,开启搅拌、加热、气浮、曝气装置,并调整超声波相关参数,实现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静止1h,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分别收集,渣油进入液‑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其含水率<20%和水;泥渣进入固‑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水、含水率<80%的泥渣,对泥渣进行干燥,生成渣油、水、固态油泥,其含水量与含油率之和<40%,占流态/半流态油泥总量10%‑20%,需热解处理;步骤三、固态油泥处理工艺对固态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油泥通过自动进料装置进入热解炉膛,温度在500℃‑600℃,有效热解时间20min,即油泥温度达到300℃以后,产生尾渣和气体,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水、不可凝气体;步骤四、垃圾处理工艺流态/半流态油泥中垃圾较少,固态油泥中垃圾较多,对其中外形尺寸较大的通过清洗,除去油泥,对外形尺寸较小的进入间歇式热解,生产油、水、尾渣、不可凝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油泥分类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低于40%的油泥视为固态油泥,将含水率和含油率总和高于40%的油泥视为流态/半流态油泥;步骤二、流态/半流态油泥处理对流态/半流态油泥直接调制或加水调制,成为流态油泥,在调制罐中,开启搅拌、加热、气浮、曝气装置,并调整超声波相关参数,实现渣油、聚合物、水、泥渣四项分离,静止1h,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分别收集,渣油进入液-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其含水率<20%和水;泥渣进入固-液两相离心机,生成渣油、水、含水率<80%的泥渣,对泥渣进行干燥,生成渣油、水、固态油泥,其含水量与含油率之和<40%,占流态/半流态油泥总量10%-20%,需热解处理;步骤三、固态油泥处理工艺对固态油泥采用热解工艺处理,油泥通过自动进料装置进入热解炉膛,温度在500℃-600℃,有效热解时间20min,即油泥温度达到300℃以后,产生尾渣和气体,气体经过冷凝系统冷凝成渣油、水、不可凝气体;步骤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加胜杜长星赵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