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69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包括:车架、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所述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和一对L型板,每一车架纵梁为双层槽型梁,每一L型板的凹面与一车架纵梁的外侧壁连接;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油缸组件和储能器,油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驱动桥外侧第一油缸和位于后驱动桥外侧的第二油缸,第一油缸上端与车架纵梁连接、下端与中驱动桥连接,第二油缸上端与车架纵梁连接、下端与后驱动桥连接,储能器与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全新的车架结构,同时在车架上匹配单边联通的油气悬架结构,实现车辆更大吨位承载,提高车辆可靠性、延长整车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大马力发动机、自动档变速箱等技术的发展,使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搭载相关资源以提高车辆循环能力,获得更高经济价值的目标成为可能。车辆循环能力提升的同时,因为钢板弹簧悬架自身刚度-阻尼特性的限制,车辆故障也在不断增加,比如车架断裂、板簧断裂、限位块失效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车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车辆循环能力的提高,也使整车平顺性不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随着车辆大型化需求日趋明显,为提高车辆运输效率,装载设备也在不断大型化,钢板弹簧悬架对于装载冲击的缓冲作用已经不能满足车俩使用要求,大型装载设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车架、上装、车桥、轮胎等的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通过设计全新的车架结构,同时在车架上匹配单边联通的油气悬架结构,实现车辆更大吨位承载,提高车辆可靠性、延长整车使用寿命。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包括:车架、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所述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每一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槽型梁和第二槽型梁,所述第二槽型梁内衬于第一槽型梁内,两车架纵梁槽口相对且平行并列布置;一对L型板,每一L型板的凹面与一车架纵梁的外侧壁和下表面连接;车架主横梁,其连接于一对车架纵梁间,且位于中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之间;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一对油缸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个油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一油缸和位于所述后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中驱动桥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后驱动桥活动连接;一对储能器,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侧的储能器与一侧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分别通过油管连通。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向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对上推力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所述上推力组件包括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后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至少一个下推力组件,所述下推力组件包括沿车架纵向一字排列的第一下推力杆与第二下推力杆,所述第一下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后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横向稳定组件,其包括平行且均沿车架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横向稳定杆,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所述车架纵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后驱动桥、所述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半圈式横梁,其为U形结构,所述半圈式横梁设置于一对L型板外,且一对L型板的外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半圈式横梁相对的内壁上,其中,所述半圈式横梁靠近车架纵梁设置前悬后支架处。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外置式托架,其分别设置于一对车架纵梁靠近前悬前支架的端部,每一外置式托架包括:槽钢,其沿所述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的端部,所述槽钢的槽口与其所在车架纵梁的槽口相背;安装座,其为槽型板体,所述槽钢的自由端插入安装座槽口内且与安装座槽底抵接。优选的是,所述L型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优选的是,所述L型板覆盖所述车架纵梁处于前悬架至油气悬架系统的部分。优选的是,所述中驱动桥和所述后驱动桥的承载吨位均为40~50吨。优选的是,一个油缸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油缸和两个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的缸筒内径均为100~140mm。优选的是,包括一对上推力组件和一个下推力组件,所述上推力组件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所述后驱动桥的铰接点均位于所述下推力组件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所述后驱动桥的铰接点的车架横向两外侧。优选的是,任一侧的第一上推力杆与第二上推力杆呈“V”形,夹角大于135°。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L型板的形式,将传统宽体自卸车双层槽梁的车架纵梁结构,设计成三层纵梁车架结构。该车架架构可以满足车辆在大承载条件下的抗弯曲、抗冲击、抗扭转变形,车架受力更均匀。通过安装由油缸+油管+储能器组成的单边联通的后油气悬架系统,油缸里充满液压油,储能器里充满压力氮气,当车辆通过不平路面时,车辆单侧其中第一油缸或第二油缸里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路和储能器快速补偿到第二油缸或第一油缸中,以达到平衡车桥载荷的目的;于此同时,储能器里的压力氮气因为受到液压油的冲击,吸收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冲击能量,能量再以热量的形式释放,从而起到减缓冲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车架纵梁和L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车架单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推力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半圈式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包括:车架100、中驱动桥200、后驱动桥300和油气悬架系统400,所述中驱动桥200、后驱动桥300和油气悬架系统400安装于车架100上;所述车架100包括:一对车架纵梁101,每一车架纵梁101包括第一槽型梁1011和第二槽型梁1012,所述第二槽型梁1012内衬于第一槽型梁1011内,两车架纵梁101槽口相对且平行并列布置;一对L型板102,每一L型板102的凹面与一车架纵梁101的外侧壁和下表面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铆接、焊接其中一种,理想的是,车架纵梁101与所述L型板102间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不仅能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同时方便车子维修时装卸;车架主横梁103,其连接于一对车架纵梁101间,且位于中驱动桥200和后驱动桥300之间,一对车架纵梁101间还可以设置多个车架副横梁,车架副横梁的位置根据车架纵梁101的受力进行优化配置,车架主横梁103和车架副横梁均能起到吸收车架纵梁101受到的外部冲击力的作用,限制车架100整体变形和降低车架100局部应力的作用,使得车架100能够充分满足抗弯、抗扭强度及疲劳寿命的要求;所述油气悬架系统400包括:一对油缸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100横向两侧,一个油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驱动桥200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一油缸401和位于所述后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所述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每一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槽型梁和第二槽型梁,所述第二槽型梁内衬于第一槽型梁内,两车架纵梁槽口相对且平行并列布置;一对L型板,每一L型板的凹面与一车架纵梁的外侧壁和下表面连接;车架主横梁,其连接于一对车架纵梁间,且位于中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之间;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一对油缸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个油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一油缸和位于所述后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中驱动桥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后驱动桥活动连接;一对储能器,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侧的储能器与一侧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分别通过油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所述中驱动桥、后驱动桥和油气悬架系统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每一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槽型梁和第二槽型梁,所述第二槽型梁内衬于第一槽型梁内,两车架纵梁槽口相对且平行并列布置;一对L型板,每一L型板的凹面与一车架纵梁的外侧壁和下表面连接;车架主横梁,其连接于一对车架纵梁间,且位于中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之间;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一对油缸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个油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一油缸和位于所述后驱动桥外侧的至少两个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中驱动桥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上铰接点与车架纵梁活动连接、下铰接点与所述后驱动桥活动连接;一对储能器,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一侧的储能器与一侧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分别通过油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对上推力组件,对称分布在车架横向两侧,所述上推力组件包括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后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至少一个下推力组件,所述下推力组件包括沿车架纵向一字排列的第一下推力杆与第二下推力杆,所述第一下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推力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后驱动桥、车架主横梁活动连接;横向稳定组件,其包括平行且均沿车架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横向稳定杆,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的两个铰接点分别与所述中驱动桥、所述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腾彭满平杨智峰孙明仝勋董康琦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