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0269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前板簧前支座,前板簧后支座,后板簧前支座,后板簧后支座,电机硬点支座,转向硬点支座。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组合横臂、第二组合横臂、第三组合横臂和第四组合横臂,四者从前至后依次榫卯连接并固定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前板簧前支座连接于第一组合横臂。前板簧后支座连接于第二组合横臂。后板簧前支座连接于第三组合横臂。后板簧后支座连接于第四组合横臂。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左纵梁或右纵梁。这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硬点刚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全铝合金汽车开发的重要难点之一是硬点体系的设计。钢结构汽车的硬点结构可以采用钢材直接焊接在纵梁和车身结构上。对于铝合金车架,硬点结构不能简单地焊接在纵梁或其他结构上,必须发挥铝合金车架结构的特点,创新开展铝合金硬点结构设计。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硬点结构设计,严重地阻碍了全铝合金车架的开发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重点开发承载能力强、安全可靠、便于制造的铝合金板簧硬点结构、电机硬点结构和转向机硬点结构,以推动全铝合金车架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改善现有半轻量化汽车重量大、铝合金硬点结构不安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板簧前支座、前板簧后支座、后板簧前支座、后板簧后支座、电机硬点支座和转向硬点支座;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组合横臂、第二组合横臂、第三组合横臂和第四组合横臂,所述第一组合横臂、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和所述第四组合横臂从前至后依次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所述前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组合横臂;所述前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前板簧前支座和所述前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前板簧;所述后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三组合横臂;所述后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四组合横臂,所述后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后板簧;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或右纵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纵梁包括第一上梁部、第一中梁部和第一下梁部,所述第一上梁部、所述第一下梁部通过所述第一中梁部连接并形成“匚”形;所述右纵梁包括第二上梁部、第二中梁部和第二下梁部,所述第二上梁部、所述第二下梁部通过所述第二中梁部连接并形成“匚”形,所述第一上梁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上梁部、所述第一中梁部和所述第一下梁部共同界定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上梁部、所述第二中梁部和所述第二下梁部共同界定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竖板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横板同时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竖板、第四竖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三竖板和所述第四竖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三竖板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四竖板上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二横板同时卡于所述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用于安装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第一支撑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竖板上设有第一卡紧槽,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第二卡紧槽,所述第一横板卡于所述第一卡紧槽,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卡于所述第二卡紧槽;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二支撑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第二支撑竖板位于所述第三竖板与所述第四竖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竖板上设有第三卡紧槽,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第四卡紧槽,所述第二横板卡于所述第三卡紧槽,所述第二支撑竖板卡于所述第四卡紧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合横臂包括多个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前板簧前支座上设有第一榫孔,所述第一支撑横梁插设于所述榫孔内;所述第二组合横臂包括多个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的第二支撑横梁,所述前板簧后支座上设有第二榫孔,所述第二支撑横梁插设于所述第二榫孔内;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包括多个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的第三支撑横梁,所述后板簧前支座上设有第三榫孔,所述第三支撑横梁插设于所述榫孔内;所述第四组合横臂包括多个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的第四支撑横梁,所述后板簧后支座上设有第四榫孔,所述第一支撑横梁插设于所述第四榫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合横臂还包括第一筋板,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上设于第一榫槽,所述第一筋板同时卡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上第一榫槽内;所述第二组合横臂还包括第二筋板,所述第二支撑横梁上设于第二榫槽,所述第二筋板同时卡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横梁上第二榫槽内;所述第三组合横臂还包括第三筋板,所述第三支撑横梁上设于第三榫槽,所述第三筋板同时卡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撑横梁上第三榫槽内;所述第四组合横臂还包括第四筋板,所述第四支撑横梁上设于第四榫槽,所述第四筋板同时卡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支撑横梁上第四榫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硬点支座包括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安装竖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均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或右纵梁;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斜板均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安装竖板;所述安装竖板用于安装转向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板簧前支座、前板簧后支座、后板簧前支座、电机硬点支座、转向硬点支座均为铝合金材质。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即4个固定板簧的硬点的支座、电机硬点支座、转向机硬点支座。所有硬点结构均采用铝合金,既减轻了重量,又保证了和铝合金车架材料的一致性,避免腐蚀和连接困难。2.硬点系统有机融入车架结构,受力合理。板簧支座与车架的组合横臂构成整体结构,使得硬点受力分散传递到车架结构上,降低了单根支撑横梁的载荷、同时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刚度;电机硬点支座卡入纵梁内侧的容纳槽内,电机硬点受力也分散传递到纵梁,避免了集中传力路径,提高了结构可靠性;转向硬点支座榫卯连接到纵梁上并固定,保证了转向硬点支座的牢固性。3.硬点系统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各类硬点结构的零件均为板件,加工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左纵梁的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右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组合横梁与前板簧前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前板簧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第二组合横梁与前板簧后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前板簧后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第三组合横梁与后板簧前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后板簧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的第四组合横梁与后板簧后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后板簧后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所示的电机硬点支座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连接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组合横臂、第二组合横臂、第三组合横臂和第四组合横臂,所述第一组合横臂、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和所述第四组合横臂从前至后依次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前板簧前支座,所述前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组合横臂;前板簧后支座,所述前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前板簧前支座和所述前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前板簧;后板簧前支座,所述后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后板簧后支座,所述后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四组合横臂,所述后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后板簧;电机硬点支座,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转向硬点支座,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或右纵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组合横臂、第二组合横臂、第三组合横臂和第四组合横臂,所述第一组合横臂、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和所述第四组合横臂从前至后依次榫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前板簧前支座,所述前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组合横臂;前板簧后支座,所述前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二组合横臂,所述前板簧前支座和所述前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前板簧;后板簧前支座,所述后板簧前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三组合横臂;后板簧后支座,所述后板簧后支座连接于所述第四组合横臂,所述后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板簧后支座用于安装后板簧;电机硬点支座,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转向硬点支座,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或右纵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包括第一上梁部、第一中梁部和第一下梁部,所述第一上梁部、所述第一下梁部通过所述第一中梁部连接并形成“匚”形;所述右纵梁包括第二上梁部、第二中梁部和第二下梁部,所述第二上梁部、所述第二下梁部通过所述第二中梁部连接并形成“匚”形,所述第一上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硬点支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上梁部、所述第一中梁部和所述第一下梁部共同界定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上梁部、所述第二中梁部和所述第二下梁部共同界定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竖板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横板同时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竖板、第四竖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三竖板和所述第四竖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三竖板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四竖板上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二横板同时卡于所述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用于安装电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硬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第一支撑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竖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志坚周江龙飞勇夏俊怡贤锦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