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巧女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935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左右相称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支承柱以及通过起落装置配合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之间的横板,所述支承柱底部端面固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底部端面固设有防滑垫,所述横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所述第一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所述第一燕尾体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所述第二燕尾腔内顶壁内设有通腔,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第一燕尾体顶部端面,所述第二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所述第二燕尾体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与所述通腔相对设置,所述传递腔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

An Improv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Electronic Ceramic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electronic ceramic material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lumn fixed on the chassis symmetrically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nd a cross plate installed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olumn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through a landing device.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with a support rod,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support rod is fixed with an anti-skid pad, and the first swallow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cross plate. The first swallow tail cavity has a first swallow tail body, a second swallow tail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first swallow tail body, a through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top wall of the second swallow tail cavity, and the through cavity runs through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first swallow tail body, a second swallow tail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swallow tail cavity, and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top face of the second swallow tail body are arranged. There is a transfer chamber, the transfer chamber is relative to the pass chamber, the middle gap of the transfer chamber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gear, and the first steering shaft is fixed in the first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陶瓷材料制造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电子陶瓷材料制造加工时,常需要对电子陶瓷材料进行磨削工作,目前,对电子陶瓷材料的磨削工作时,通常使用磨削机或者使用人工磨削,使用人工磨削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而且磨削粗细度不一致,目前的磨削设备通常只是通过磨削轮转动进行磨削工作,磨削效率低,而且,磨削轮的转动容易将工作人员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左右相称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支承柱以及通过起落装置配合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之间的横板,所述支承柱底部端面固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底部端面固设有防滑垫,所述横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所述第一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所述第一燕尾体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所述第二燕尾腔内顶壁内设有通腔,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第一燕尾体顶部端面,所述第二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所述第二燕尾体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与所述通腔相对设置,所述传递腔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前侧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二燕尾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后侧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燕尾腔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齿形轮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偏斜轮,所述偏斜轮与所述传递腔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一齿形轮上侧的所述通腔中设有第二齿形轮,所述第二齿形轮与所述第一齿形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前后延展末端与所述通腔前后内壁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顶端与固设在所述第一燕尾腔顶壁的齿形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燕尾体底部端面固设有磨削机架,所述磨削机架内壁体中设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收缩块,所述收缩块顶端的所述收缩槽中顶压配合安装有弹力片,所述收缩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底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贯穿所述收缩槽内底壁内并伸出所述磨削机架底部端面外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伸出所述磨削机架底部端面的所述第三转向轴插接配合连接有磨削轮,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内侧端面内还设有光照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磨削轮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向轴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孔,所述插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称设有多个弹力卡块,所述第三转向轴外表面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弹力卡块配合的弧面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盘顶部端面内设有用以将所述磨削轮伸进的磨削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起落装置包括左右相称设置在所述支承柱内侧端面的起落腔,所述起落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中螺纹配合安装有上下延展设置的螺形杆,所述螺形杆顶部延展末端与所述起落腔内顶壁转配合连接,所述螺形杆底部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固设于所述起落腔内底壁内,所述滑行块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缩块顶部端面固设有连电块,所述收缩槽内顶壁内设有与所述连电块相对设置的连电槽,所述连电块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电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照装置包括左右相称固设在所述支承柱内侧端面内的灯架,所述灯架内侧端面内设有光照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横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第一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第一燕尾体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第二燕尾腔内顶壁内设有通腔,通腔贯穿第一燕尾体顶部端面,第二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第二燕尾体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传递腔与通腔相对设置,传递腔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第一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前侧延展末端与第二燕尾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向轴后侧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固设于第二燕尾腔后侧内壁内,第一齿形轮前侧的第一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偏斜轮,偏斜轮与传递腔左右两侧端面相抵,第一齿形轮上侧的通腔中设有第二齿形轮,第二齿形轮与第一齿形轮相互啮合,第二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前后延展末端与通腔前后内壁转配合连接,第二转向轴顶端与固设在第一燕尾腔顶壁的齿形条相互啮合,第二燕尾体底部端面固设有磨削机架,磨削机架内壁体中设有收缩槽,收缩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收缩块,收缩块顶端的收缩槽中顶压配合安装有弹力片,收缩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底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第三转向轴贯穿收缩槽内底壁内并伸出磨削机架底部端面外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伸出磨削机架底部端面的第三转向轴插接配合连接有磨削轮,从而磨削轮在未相抵至磨削腔时,磨削轮处于断电状态,因此,大大提升了使用安全性,而且磨削轮在使用时,由于偏斜轮往复左右推动,从而带动磨削轮左右往复摆动,大大提升了磨削效率,有效对电子陶瓷材料进行磨削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磨削机架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左右相称固定安装在底盘126上的支承柱100以及通过起落装置配合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100之间的横板116,所述支承柱100底部端面固设有支杆131,所述支杆131底部端面固设有防滑垫132,所述横板116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110,所述第一燕尾腔110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112,所述第一燕尾体112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124,所述第二燕尾腔124内顶壁内设有通腔113,所述通腔113贯穿所述第一燕尾体112顶部端面,所述第二燕尾腔124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123,所述第二燕尾体123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125,所述传递腔125与所述通腔113相对设置,所述传递腔125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121,所述第一齿形轮121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128,所述第一转向轴128前侧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二燕尾腔124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128后侧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燕尾腔124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齿形轮121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向轴128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偏斜轮122,所述偏斜轮122与所述传递腔125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一齿形轮121上侧的所述通腔113中设有第二齿形轮114,所述第二齿形轮114与所述第一齿形轮12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形轮114中固设有第二转向轴129,所述第二转向轴129前后延展末端与所述通腔113前后内壁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129顶端与固设在所述第一燕尾腔110顶壁的齿形条11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燕尾体123底部端面固设有磨削机架200,所述磨削机架200内壁体中设有收缩槽206,所述收缩槽206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收缩块207,所述收缩块207顶端的所述收缩槽206中顶压配合安装有弹力片202,所述收缩块207底部端面内嵌设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左右相称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支承柱以及通过起落装置配合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之间的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底部端面固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底部端面固设有防滑垫,所述横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所述第一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所述第一燕尾体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所述第二燕尾腔内顶壁内设有通腔,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第一燕尾体顶部端面,所述第二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所述第二燕尾体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与所述通腔相对设置,所述传递腔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前侧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二燕尾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后侧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燕尾腔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齿形轮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偏斜轮,所述偏斜轮与所述传递腔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一齿形轮上侧的所述通腔中设有第二齿形轮,所述第二齿形轮与所述第一齿形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前后延展末端与所述通腔前后内壁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顶端与固设在所述第一燕尾腔顶壁的齿形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燕尾体底部端面固设有磨削机架,所述磨削机架内壁体中设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收缩块,所述收缩块顶端的所述收缩槽中顶压配合安装有弹力片,所述收缩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底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贯穿所述收缩槽内底壁内并伸出所述磨削机架底部端面外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伸出所述磨削机架底部端面的所述第三转向轴插接配合连接有磨削轮,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内侧端面内还设有光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电子陶瓷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左右相称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支承柱以及通过起落装置配合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承柱之间的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底部端面固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底部端面固设有防滑垫,所述横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燕尾腔,所述第一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燕尾体,所述第一燕尾体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燕尾腔,所述第二燕尾腔内顶壁内设有通腔,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第一燕尾体顶部端面,所述第二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燕尾体,所述第二燕尾体顶部端面内前后贯穿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与所述通腔相对设置,所述传递腔中间隙配合安装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前侧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二燕尾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后侧延展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燕尾腔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齿形轮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偏斜轮,所述偏斜轮与所述传递腔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一齿形轮上侧的所述通腔中设有第二齿形轮,所述第二齿形轮与所述第一齿形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形轮中固设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前后延展末端与所述通腔前后内壁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顶端与固设在所述第一燕尾腔顶壁的齿形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燕尾体底部端面固设有磨削机架,所述磨削机架内壁体中设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收缩块,所述收缩块顶端的所述收缩槽中顶压配合安装有弹力片,所述收缩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底端动力配合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巧女
申请(专利权)人:韩巧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