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78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排并列排布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的电源端子组件、以及两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并对称分布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件。每一电源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电源端子、以及两个位于这两个电源端子之间用来支撑这两个电源端子的辅助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通过利用硬度高的辅助端子对电源端子进行支撑,能够提高电源端子的机械强度,保证电源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电性接触稳定,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

Power Connector to Support Power Termina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connector capable of supporting power supply terminals,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housing, a power supply terminal assembly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insulating housing, and two sets of signal terminal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the insulating housing and distributed symmetric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assembly. Each power terminal assembly consists of two relatively arranged power terminals and two auxiliary terminal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power terminals to support the two power terminals. The power supply conne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supports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by using the auxiliary terminal with high hardness, which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ensure the stable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and the docking terminal, and provide reliable power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电源连接器对电源端子的导电性要求极高,但根据导电金属材料的特性,导电性越强,金属材料强度越低,耐插拔次数降低。例如,请参照图1所示的插座电源端子90,当该插座电源端子90与插头电源端子80对接时,在该插座电源端子90的电性接触区91会受到向内的挤压,经长时间的对配和多次插拔之后,该插座电源端子90受材料本身的影响,抗疲劳性会降低,这将影响与插头电源端子80之间的接触力,从而导致插头电源端子80与该插座电源端子90之间电性接触不稳定,从而影响电力传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源连接器,其对电源端子进行辅助支撑,以克服现有电源端子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提高电源端子的机械强度,保证电源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电性接触稳定,从而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排并列排布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的电源端子组件、以及两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并对称分布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件;每一电源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一侧的第一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辅助端子、以及一位于该第二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辅助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一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端;这些第一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二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二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尾端;这些第二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一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一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一U型扣持部;这些第一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这些第一支撑臂的长短交错的排列方式与这些第一弹性臂的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一竖直板紧贴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主体部的内侧,该第一U型扣持部夹持该第一主体部,这些第一支撑臂顶住相对应的第一弹性臂的内侧。该第二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二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二U型扣持部;这些第二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这些第二支撑臂的长短交错的排列方式与这些第二弹性臂的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二竖直板紧贴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主体部的内侧,该第二U型扣持部夹持该第二主体部,这些第二支撑臂顶住相对应的第二弹性臂的内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弹性臂与这些第二弹性臂在纵向方向上的排列结构正好相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弹性臂与这些第二弹性臂在水平横向方向上形成长短交错设置的构造。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外壳具有一形成于其前端的空腔、一排自该绝缘外壳的后端贯穿延伸至该空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两组对称位于这一排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两侧并且自该绝缘外壳的后端贯穿延伸至该空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这些第一弹性臂与这些第二弹性臂均伸入该绝缘外壳的空腔内,而这些第一尾端和这些第二尾端则伸出该绝缘外壳的底面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空腔内形成有两隔板,将该空腔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区、左侧区、右侧区;这一排电源端子固定通道自该绝缘外壳的后端贯穿延伸至该空腔的中心区;这两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从该绝缘外壳的后端分别贯穿延伸至该空腔的左侧区和右侧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主体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孔、以及一向外折弯而成能与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配合的固定凸勾。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竖直板形成有至少一向外突出的固定片,该固定片卡入该第一主体部的对应的固定孔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U型扣持部形成有至少一向外突出的能与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配合的固定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通过利用硬度高的辅助端子对其电源端子进行辅助支撑,从而提高电源端子的机械强度,保证电源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电性接触稳定,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插座电源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现了插座电源端子与插头电源端子的对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其中一对电源端子和辅助端子的结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其中一对电源端子和辅助端子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电源端子和辅助端子结合后的俯视图。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源连接器1绝缘外壳10空腔11中心区110左侧区111右侧区112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2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3电源端子组件20第一电源端子21第一主体部210第一弹性臂211第一尾端212固定孔213固定凸勾214第二电源端子22第二主体部220第二弹性臂221第二尾端222第一辅助端子23第一竖直板230第一支撑臂231第一U型扣持部232固定片233固定条234第二辅助端子24第二竖直板240第二支撑臂241第二U型扣持部242信号端子组件30绝缘框31信号端子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用来传输电力和信号,其包括一绝缘外壳10、一排并列排布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10中的电源端子组件20、以及两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10中并对称分布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20两侧的信号端子组件30。如图4所示,该绝缘外壳10具有一形成于其前端的空腔11,在该空腔11内形成有两隔板,将该空腔11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区110、左侧区111、右侧区112。如图4、图5所示,该绝缘外壳10具有一排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2,这一排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2自该绝缘外壳10的后端贯穿延伸至该空腔11的中心区110,用来收容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20。该绝缘外壳10还具有两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3,这两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3对称位于这一排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2的两侧,并从该绝缘外壳10的后端分别贯穿延伸至该空腔11的左侧区111和右侧区112,这两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3用来收容这两组信号端子组件3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组信号端子组件30都具有四个信号端子组件30。每一信号端子组件30均包括有一绝缘框31、多根固定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排并列排布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的电源端子组件、以及两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并对称分布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源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一侧的第一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辅助端子、以及一位于该第二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辅助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一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端;这些第一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二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二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尾端;这些第二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一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一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一U型扣持部;这些第一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这些第一支撑臂的长短交错的排列方式与这些第一弹性臂的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一竖直板紧贴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主体部的内侧,该第一U型扣持部夹持该第一主体部,这些第一支撑臂顶住相对应的第一弹性臂的内侧;该第二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二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二U型扣持部;这些第二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这些第二支撑臂的长短交错的排列方式与这些第二弹性臂的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二竖直板紧贴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主体部的内侧,该第二U型扣持部夹持该第二主体部,这些第二支撑臂顶住相对应的第二弹性臂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辅助支撑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排并列排布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的电源端子组件、以及两组安装于该绝缘外壳中并对称分布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组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源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一侧的第一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电源端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电源端子、一位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辅助端子、以及一位于该第二电源端子内侧用来支撑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辅助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一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一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端;这些第一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二电源端子具有一竖直板状第二主体部、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弹性臂、以及多个自该第二主体部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尾端;这些第二弹性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该第一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一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一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一U型扣持部;这些第一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这些第一支撑臂的长短交错的排列方式与这些第一弹性臂的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一竖直板紧贴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主体部的内侧,该第一U型扣持部夹持该第一主体部,这些第一支撑臂顶住相对应的第一弹性臂的内侧;该第二辅助端子具有一第二竖直板、多个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并沿纵向排列的第二支撑臂、以及一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后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二U型扣持部;这些第二支撑臂不等长,且沿纵向方向长短交错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海文张浩王伟袁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