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64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具有效率高,点胶质量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通过点胶头在移动至点胶机对角位置进行完一次工件点胶后,点胶机构上的点胶头原本与点胶通道连通,切换至与服药吸附通道连通,将残留在点胶头内的废胶进行向胶水加热机构内的吸附回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胶水易凝固在点胶头内,造成点胶头的堵塞的技术问题。

An automatic dispens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atic dispensing proces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quality of dispensing gum,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production. After dispensing the workpiece once by moving the dispensing head to the diagonal position of the dispensing machine, the dispensing head on the dispensing mechanism is origi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dispensing channel, and is switched to the drug-taking adsorption channel, so as to carry out the waste gum remaining in the dispensing head. Adsorption and reuse in the glue heating mechanism solidifi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glue is easily solidified in the dispensing head in the prior art, causing the blockage of the dispens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点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点胶工艺。
技术介绍
密封铅酸蓄电池外壳一般都是由蓄电池底槽和蓄电池盖以及蓄电池上盖板组成,蓄电池底槽与盖一般是用环氧树脂密封胶来进行粘接的。目前,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点胶工序一般是由人工进行,其过程是先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两组分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并混合均匀,然后将配制好的环氧树脂密封胶灌装在点胶壶中,用手握住点胶壶体,使点胶壶嘴对准蓄电池盖的密封槽并用力将流动的胶液挤入其中,填满密封槽深度的2/3左右。由于蓄电池盖密封槽有很多条,且分为横竖方向交错,因此点胶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并且由于手工操作,点胶质量差,容易破坏蓄电池外观,并造成材料浪费,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中国专利CN201710167844.9描述了一种自动点黑胶工艺及自动点胶装置,其中,该工艺具体为,一种自动点黑胶工艺,应用于自动点胶机,自动点胶机包括点胶平台、点胶头、胶水阀门、胶口、电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自动点胶机上的开始按钮是否按下;S2:若是,点胶头根据预设的运动轨迹开始运动,点胶头运动到预设的点胶位置;S3:胶水阀门打开,胶口开始输出胶水;S4:电机开始运转,使胶水均匀的涂覆到产品上;S5:胶水阀门关闭,电机继续保持运转;S6:电机停止运转,胶口开始回吸;S7:点胶装置复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点黑胶工艺,能高效、优质的完成点黑胶的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实用性强。上述点胶工艺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连续式点胶过程中,点胶头在回复过程中易发生滴胶现象且在不进行点胶过程中残留在点胶头内的胶水易凝固在点胶头内,造成点胶头的堵塞,影响下一次的点胶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点胶工艺,通过点胶头在移动至点胶机对角位置进行完一次工件点胶后,点胶机构上的点胶头原本与点胶通道连通,切换至与服药吸附通道连通,将残留在点胶头内的废胶进行向胶水加热机构内的吸附回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胶水易凝固在点胶头内,造成点胶头的堵塞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胶阶段,将点胶用胶粘剂加入至胶水加热机构内;步骤二,胶水预热,对胶水加热机构内的点胶用胶粘剂进行预热到指定温度;步骤三,工件装夹,将需要点胶的工件放在承载工作台上,并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步骤四,设定点胶参数,针对施胶路线在点胶机中进行编程,并设定相应的点胶参数;步骤五,开启点胶机构,将点胶机构打开,使得预热后的胶水加热机构与点胶机构连通,并进行点胶头的复位,此时点胶头与出胶管连通;步骤六,工件点胶,按下点胶开始按钮,使得点胶机构按照编程的路线进行工件的点胶粘接,此时点胶头与需要进行点胶的工件呈倾斜角度设置,倾斜角度为20°至30°;步骤七,废胶吸取,点胶机构按照编程路线移动至对角位置时,点胶头上的转动齿轮与位于承载工作台上的驱动齿条进行啮合,点胶头进行转动,点胶头与负压吸附管连通,将位于点胶头内的废胶重新吸附至胶水加热机构内进行回用搅拌;步骤八,点胶机构复位,点胶机构按照编程位置复位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将点胶头上的转动齿轮与位于承载工作台上的另一相对设置的驱动齿条进行反向啮合,点胶头与出胶管再次连通,点胶机构再次进行承载工作台上的工件的再次点胶作业;步骤九,工件压合,在点胶机对工件进行点胶完成后,将工件取下并进行压合;步骤十,对点胶压合的工件进行固化,使得工件充分牢固连接。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一中,所用胶结剂选用乐泰胶水3609,并在加胶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搅拌。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胶结剂的预热时间控制在10~25分钟,将胶结剂进行预热到90~160℃。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胶结剂的预热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将胶结剂进行预热到110~130℃。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胶结剂的预热时间控制在18分钟,将胶结剂进行预热到120℃。作为改进,所述步骤四中,施胶路线按照S形路线进行点胶,设定的点胶参数有:点胶气压0.3~0.5MPa,点胶头点胶速度140~200mm/s,点胶稳定110~125℃,点胶出胶量0.2~0.5mm,胶线宽度0.05~0.1mm。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七中,进行回用搅拌的时间为5~10min。作为改进,所述步骤八中,点胶头的复位时间控制在10~15s。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九中,对工件进行压合时需要受力均匀,压合时间控制在3~6min,压合气压为0.4~0.6MPa。作为改进,所述步骤十中,采用室温加湿气对工件进行固化,湿气浓度为50~70%,所述固化时间为12小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较传统的点胶工艺,通过点胶头在移动至点胶机对角位置进行完一次工件点胶后,点胶机构上的点胶头原本与点胶通道连通,切换至与服药吸附通道连通,将残留在点胶头内的废胶进行向胶水加热机构内的吸附回用,使得点胶头内的残余费胶不会造成点胶头的堵塞;(2)本专利技术较传统的点胶工艺,在胶水回用过程中进行不断搅拌,一方面防止胶水在胶水加热机构内出现凝固堵塞出胶管道,另一方面使得胶水在胶水加热机构内混合均匀,提高胶水的混合均匀性;(3)本专利技术较传统的点胶工艺,将胶水的点胶过程编程设置成S形路线,提高了点胶的效率。总之,本专利技术工艺具有效率高,点胶质量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蓄电池生产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点胶机构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动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动切换组件的正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点胶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点胶机构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胶阶段,将点胶用胶粘剂加入至胶水加热机构2内;步骤二,胶水预热,对胶水加热机构2内的点胶用胶粘剂进行预热到指定温度;步骤三,工件装夹,将需要点胶的工件放在承载工作台3上,并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步骤四,设定点胶参数,针对施胶路线在点胶机中进行编程,并设定相应的点胶参数;步骤五,开启点胶机构5,将点胶机构5打开,使得预热后的胶水加热机构2与点胶机构5连通,并进行点胶头531的复位,此时点胶头531与出胶管513连通;步骤六,工件点胶,按下点胶开始按钮,使得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的路线进行工件的点胶粘接,此时点胶头531与需要进行点胶的工件呈倾斜角度设置,倾斜角度为20°至30°;步骤七,废胶吸取,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胶阶段,将点胶用胶粘剂加入至胶水加热机构(2)内;步骤二,胶水预热,对胶水加热机构(2)内的点胶用胶粘剂进行预热到指定温度;步骤三,工件装夹,将需要点胶的工件放在承载工作台(3)上,并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步骤四,设定点胶参数,针对施胶路线在点胶机中进行编程,并设定相应的点胶参数;步骤五,开启点胶机构(5),将点胶机构(5)打开,使得预热后的胶水加热机构(2)与点胶机构(5)连通,并进行点胶头(531)的复位,此时点胶头(531)与出胶管(513)连通;步骤六,工件点胶,按下点胶开始按钮,使得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的路线进行工件的点胶粘接,此时点胶头(531)与需要进行点胶的工件呈倾斜角度设置,倾斜角度为20°至30°;步骤七,废胶吸取,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路线移动至对角位置时,点胶头(531)上的转动齿轮(536)与位于承载工作台(3)上的驱动齿条(537)进行啮合,点胶头(531)进行转动,点胶头(531)与负压吸附管(521)连通,将位于点胶头(531)内的废胶重新吸附至胶水加热机构(2)内进行回用搅拌;步骤八,点胶机构复位,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位置复位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将点胶头(531)上的转动齿轮(536)与位于承载工作台(3)上的另一相对设置的驱动齿条(537)进行反向啮合,点胶头(531)与出胶管(513)再次连通,点胶机构(5)再次进行承载工作台(3)上的工件的再次点胶作业;步骤九,工件压合,在点胶机对工件进行点胶完成后,将工件取下并进行压合;步骤十,对点胶压合的工件进行固化,使得工件充分牢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点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胶阶段,将点胶用胶粘剂加入至胶水加热机构(2)内;步骤二,胶水预热,对胶水加热机构(2)内的点胶用胶粘剂进行预热到指定温度;步骤三,工件装夹,将需要点胶的工件放在承载工作台(3)上,并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步骤四,设定点胶参数,针对施胶路线在点胶机中进行编程,并设定相应的点胶参数;步骤五,开启点胶机构(5),将点胶机构(5)打开,使得预热后的胶水加热机构(2)与点胶机构(5)连通,并进行点胶头(531)的复位,此时点胶头(531)与出胶管(513)连通;步骤六,工件点胶,按下点胶开始按钮,使得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的路线进行工件的点胶粘接,此时点胶头(531)与需要进行点胶的工件呈倾斜角度设置,倾斜角度为20°至30°;步骤七,废胶吸取,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路线移动至对角位置时,点胶头(531)上的转动齿轮(536)与位于承载工作台(3)上的驱动齿条(537)进行啮合,点胶头(531)进行转动,点胶头(531)与负压吸附管(521)连通,将位于点胶头(531)内的废胶重新吸附至胶水加热机构(2)内进行回用搅拌;步骤八,点胶机构复位,点胶机构(5)按照编程位置复位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将点胶头(531)上的转动齿轮(536)与位于承载工作台(3)上的另一相对设置的驱动齿条(537)进行反向啮合,点胶头(531)与出胶管(513)再次连通,点胶机构(5)再次进行承载工作台(3)上的工件的再次点胶作业;步骤九,工件压合,在点胶机对工件进行点胶完成后,将工件取下并进行压合;步骤十,对点胶压合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震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佰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