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O浓缩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47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O浓缩塔结构,其包括上部EO浓缩段和下部EG浓缩段,分别回收EO和EG,使得回收利用率高。其包括立式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垂直向腔体内通过中间封头分隔为上部EO浓缩段、下部EG浓缩段,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连接有EG排放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上部EO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贫液回收腔、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第一塔盘、第一填料床层区、富液分散进料区、第二填料床层区、液体输入区、气体排放区,所述液体输入区包括布置于对应腔体的H型液体进料管,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的一侧入口为液体入口。

A Structure of EO Concentr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O concentrato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EO concentrating section and a lower EG concentrating section, respectively, to recover EO and EG, so a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ecovery. The vertical chamber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divided into upper EO concentration section and lower EG concentration section through the middle head.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head,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head is connected with an EG discharge port,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head, the top of the upper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gas outlet, and the upper EO concentration section includes a bottom one. The upper arranged lean liquid recovery chamber, the first reboiler return chamber, the first vane distributor, the first tray, the first packed bed area, the liquid-rich dispersed feed area, the second packed bed area, the liquid input area and the gas discharge area comprise the H-type liquid feed tube arrang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hamber, and the one side entrance of the H-type liquid feed tube is the liquid ent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O浓缩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浓缩换热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EO浓缩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浓缩塔采用加热等方法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而增加溶液的浓度,然而当现有的浓缩塔应用于EO(环氧乙烷)提纯时,在加热过程中少量的EO会水解生成EG(乙二醇),现有的浓缩塔均将EG直接排除,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O浓缩塔结构,其包括上部EO浓缩段和下部EG浓缩段,分别回收EO和EG,使得回收利用率高。一种EO浓缩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垂直向腔体内通过中间封头分隔为上部EO浓缩段、下部EG浓缩段,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连接有EG排放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上部EO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贫液回收腔、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第一塔盘、第一填料床层区、富液分散进料区、第二填料床层区、液体输入区、气体排放区,所述液体输入区包括布置于对应腔体的H型液体进料管,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的一侧入口为液体入口,所述贫液回收腔对应于中间封头的底部位置设置有贫液出口管,所述贫液出口管连通至外部中转容器,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具体包括聚中导流板,若干所述聚中导流板的中心缺口位置正下方布置有返流槽,所述返流槽通过外接第二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再沸器通过外部管路连接第一再沸器返料口,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布置,所述富液分散进料区包括富液进料口、富液分散组件;所述下部EG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气液隔区、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第二塔盘、浓缩气体区,所述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气液隔区包括一侧的气体排出腔、另一侧的液体排出腔,所述气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EG排放口,所述液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二再沸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再沸器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第二塔盘的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浓缩段液体进口,所述中转容器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浓缩段液体进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气体区设置有浓缩气体出口,第一叶片式分布器和所述第一塔盘之间的高度区域内安装有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所述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别器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浓缩气体出口通过外置管路接入所述气体入口;所述下封头具体为向下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所述上封头具体为向上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所述中间封头具体为向下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其确保物质的流动阻力小,保证物质流动的顺畅;所述下封头和筒体连接后的整体支承于裙座,所述裙座的底部支承于地面;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的正上方布置有除沫器,确保进入气体排放区的气体的纯净度;所述筒体的顶部侧壁还设置有塔顶吊柱,便于整个装置通过吊装方式移动;所述上封头上还设置有排空口;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和所述第二填料床层区之间设置有挡板式液体分布器,确保高温液体的均匀分布;所述富液分散组件具体包括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叶片式收集器,所述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的正下方布置有叶片式收集器,所述叶片式收集器的正下方布置有档板式高负荷液体分布器,所述档板式高负荷液体分布器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床层区的正上方,确保富液均匀分布。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富液收水预热后进入通过富液进料口进入到上部EO浓缩段,通过上部高温液体的直接蒸汽以及下部第一再沸器产生的间接蒸汽加热解吸,EO自EO浓缩塔顶解吸出来,通过气体出口排出,脱除EO后的贫吸收水自部EO浓缩段的贫液出口管被抽出,一部分返回上部的液体入口,另一部分发贫液被输送至下部EG浓缩段的浓缩段液体入口,通过下部EG浓缩段加热后回收EG;其包括上部EO浓缩段和下部EG浓缩段,分别回收EO和EG,使得回收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筒体1、中间封头2、上部EO浓缩段3、下部EG浓缩段4、下封头5、EG排放口35、上封头6、气体出口7、贫液回收腔8、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9、聚中导流板91、返流槽92、外接第二连接管93、第一叶片式分布器10、第一塔盘11、第一填料床层区12、富液分散进料区13、富液进料口131、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132、叶片式收集器133、第二填料床层区14、液体输入区15、H型液体进料管151、液体入口152、气体排放区16、贫液出口管17、第一再沸器18、外部管路181、第一再沸器返料口19、气液隔区20、气体排出腔201、液体排出腔202、连接管203、第二叶片式分布器21、第二塔盘22、浓缩气体区23、浓缩气体出口231、第二再沸器24、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25、浓缩段液体进口26、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27、气体入口28、裙座29、除沫器30、塔顶吊柱31、排空口32、挡板式液体分布器33、档板式高负荷液体分布器34。具体实施方式一种EO浓缩塔结构,见图1:其包括立式布置的筒体1,筒体1的垂直向腔体内通过中间封头2分隔为上部EO浓缩段3、下部EG浓缩段4,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封头5,下封头5的底部连接有EG排放口35,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封头6,上封头6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7,上部EO浓缩段3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贫液回收腔8、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9、第一叶片式分布器10、第一塔盘11、第一填料床层区12、富液分散进料区13、第二填料床层区14、液体输入区15、气体排放区16,液体输入区15包括布置于对应腔体的H型液体进料管151,H型液体进料管151的一侧入口为液体入口152,贫液回收腔8对应于中间封头2的底部位置设置有贫液出口管17,贫液出口管17连通至外部中转容器(图中未画出),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9具体包括聚中导流板91,若干聚中导流板91的中心缺口位置正下方布置有返流槽92,返流槽92通过外接第二连接管93连接外部的第一再沸器18,第一再沸器18通过外部管路181连接第一再沸器返料口19,第一再沸器返料口19布置于第一叶片式分布器10的一侧布置,富液分散进料区13包括富液进料口131、富液分散组件;下部EG浓缩段4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气液隔区20、第二叶片式分布器21、第二塔盘22、浓缩气体区23,第二叶片式分布器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25,气液隔区20包括一侧的气体排出腔201、另一侧的液体排出腔202,气体排出腔201的底部设置有EG排放口35,液体排出腔20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203,连接管203连接外部的第二再沸器24的进料口,第二再沸器24的出料口连接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25,第二塔盘22的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浓缩段液体进口26,中转容器通过管路连通至浓缩段液体进口26。浓缩气体区23设置有浓缩气体出口231,第一叶片式分布器10和第一塔盘11之间的高度区域内安装有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布器27,第三叶片式气体分别器27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28,浓缩气体出口231通过外置管路接入气体入口28,其使得高温浓缩气体可被再次用于加热;下封头5具体为向下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上封头6具体为向上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中间封头2具体为向下收口的半椭球面或半球面结构,其确保物质的流动阻力小,保证物质流动的顺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O浓缩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垂直向腔体内通过中间封头分隔为上部EO浓缩段、下部EG浓缩段,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连接有EG排放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上部EO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贫液回收腔、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第一塔盘、第一填料床层区、富液分散进料区、第二填料床层区、液体输入区、气体排放区,所述液体输入区包括布置于对应腔体的H型液体进料管,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的一侧入口为液体入口,所述贫液回收腔对应于中间封头的底部位置设置有贫液出口管,所述贫液出口管连通至外部中转容器,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具体包括聚中导流板,若干所述聚中导流板的中心缺口位置正下方布置有返流槽,所述返流槽通过外接第二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再沸器通过外部管路连接第一再沸器返料口,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布置,所述富液分散进料区包括富液进料口、富液分散组件;所述下部EG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气液隔区、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第二塔盘、浓缩气体区,所述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气液隔区包括一侧的气体排出腔、另一侧的液体排出腔,所述气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EG排放口,所述液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二再沸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再沸器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第二塔盘的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浓缩段液体进口,所述中转容器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浓缩段液体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O浓缩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垂直向腔体内通过中间封头分隔为上部EO浓缩段、下部EG浓缩段,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连接有EG排放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上部EO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贫液回收腔、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第一塔盘、第一填料床层区、富液分散进料区、第二填料床层区、液体输入区、气体排放区,所述液体输入区包括布置于对应腔体的H型液体进料管,所述H型液体进料管的一侧入口为液体入口,所述贫液回收腔对应于中间封头的底部位置设置有贫液出口管,所述贫液出口管连通至外部中转容器,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腔体具体包括聚中导流板,若干所述聚中导流板的中心缺口位置正下方布置有返流槽,所述返流槽通过外接第二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再沸器通过外部管路连接第一再沸器返料口,所述第一再沸器返料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布置,所述富液分散进料区包括富液进料口、富液分散组件;所述下部EG浓缩段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气液隔区、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第二塔盘、浓缩气体区,所述第二叶片式分布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气液隔区包括一侧的气体排出腔、另一侧的液体排出腔,所述气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EG排放口,所述液体排出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外部的第二再沸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再沸器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再沸器返料入口,所述第二塔盘的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浓缩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美娟何向朱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汇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