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885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其中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该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15%~35%的蓝紫光和5%~15%黄绿光构成,光照强度为1000lux~3500lux;上述足干步骤采用光波足干,且光波采用远红外光波。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白茶加工中的人工光源萎凋技术相比,采用波长在390‑730nm的复合可见光波LED光源进行茶叶萎凋,并对组成复合可见光波的红橙光、蓝紫光和黄绿光占比进行设计,使采用此萎凋加工制作而成的茶叶香气高爽,滋味醇厚。

White Tea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white tea, which successively carries out fresh leaf picking, withering, initial drying, cooling and foot drying steps; in the withering step, visible light LED light source is used to wither the picked fresh leaves to obtain withered leaves; the visible light LED light source consists of 60%-80% red orange light, 15%-35% blue-violet light and 5%-15% yellow-green light, and the light intensity is 1000lux-3500lux. The aforementioned foot-drying steps adopt light wave foot-drying, and the light wave adopts far-infrared light wav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rtificial light source withering technology in white tea processing, the composite visible light LED light source with wavelength of 390 to 730 nm is used for tea wither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d-orange, blue-violet and yellow-green light constituting the composite visible light wave is designed, so that the tea produced by the withering process has a high aroma and a mellow t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国发展较早的一类,传统白茶加工工艺主要由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组成,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独特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该过程中在制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为白茶的清鲜甜醇的品质风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萎凋技术主要有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复式萎凋等,其中自然萎凋失水速率较慢,加工时间较长;而加温萎凋通过控制温度能够提高生产速率。复式萎凋是将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交替进行,对加速水分蒸发和提高茶汤醇度有显著作用。萎凋技术需要协调光照、时间、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通四大因素,不同的萎凋形式及参数形成的白茶品质各异,其中光照作为影响设施萎凋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自然光照受天气制约大,故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光照进行室内萎凋,从而避免天气影响,且现有研究表明适度人工光照萎凋能够提高内源酶活性,提高白茶氨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现有萎凋技术的专利文献如下:专利号为201510229883.8的专利技术专利《白茶及其加工方法》中提出利用室内光照萎凋光照强度为8500~21000lux,单次光照时间为20-50min,再进行室内自然萎凋,单次时间为4~12h,所述室内复试萎凋重复进行3~7次。该文献中萎凋过程采用的短时高强度光照对时间控制要求较高,特别针对叶片较薄的品种,易引发叶片形成焦边,产品品质受影响。专利号为201610747263.8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白茶LED光源萎凋装置及其萎凋工艺》中提出利用白光、蓝光和黄光的光通量比例为3:2:1的白茶LED光源代替日光光照进行萎凋。申请号为201410664860.5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高茶多糖乌龙茶的加工方法》中提出分别调节红橙、蓝紫光源功率为50~150W,调节紫外灯功率为200~800W进行配光萎凋。该文献中未明确萎凋过程中的主导光源及配比,且乌龙茶的核心工艺是做青,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故其加工白茶无法参照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萎凋工序参数。干燥工序是在去除在制叶水分的同时,伴随茶叶香气、滋味物质的产生并最终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品质特征。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范方媛,陈萍,龚淑英等,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43(2):229-238)中发现干燥工序也是提升白茶香气品质的重要手段,不同干燥方式(50℃烘干2h、80℃烘干45min、100℃烘干30min)比较研究发现100℃烘干30min的处理有利于白茶香气丰富度的提升。现有干燥技术的专利文献如下:申请号为201711088501.X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黄金白茶的加工方法》中提出采用低温慢烘方式进行初干,走水后,以高温快烘方式进行足干,控制足干后的茶叶水分在7%以内。该专利文献中足干采用提香机,以高温热风(温度98~100℃)烘干茶叶,用时短,仅为5~6min,该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提香功能,但高香特征持久性较差;同时不利于产品保存,长时间保存过程中产品退火后易返青。基于上述工艺现状,故需要对现有白茶加工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可提升鲜叶的萎凋质量,增加滋味的醇厚程度,提高白茶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所述鲜叶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单片和/或对夹叶及各芽叶组成任意比例的组合;所述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所述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600~700nm)、15%~35%的蓝紫光(400~480nm)和5%~15%黄绿光(480~600nm)构成,光照强度为1000lux~3500lux。所述足干步骤采用光波足干;所述光波采用远红外光波。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改进:所述可见光LED光源由70%的红橙光、20%的蓝紫光和10%的黄绿光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萎凋步骤采用连续人工光源萎凋或间歇人工光源萎凋。备注说明:上述两种萎凋方法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合室内控温装置进行。采用上述萎凋工艺能实现“叶片灰绿或深绿,叶缘自然干缩或垂卷,芽尖、嫩梗呈“翘尾状”的适度标准。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萎凋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将所采摘的鲜叶均匀摊放至萎凋槽内,鲜叶摊放厚度1.0~4.0cm,采用可见光LED光源进行萎凋,可见光LED光源与鲜叶表面的垂直距离为90cm~100cm;萎凋过程中保持通风,鲜叶的叶表面平均风速为0.3~0.7ms-1,萎凋环境相对湿度为50-70%,萎凋环境温度保持在20~35℃;当可见光LED光源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1000lux并小于等于1500lux时,采用连续人工光源萎凋,连续萎凋50~70h,获得萎凋叶;当可见光LED光源的光源光照强度大于1500lux并小于等于3500lux时,采用间歇人工光源萎凋,其工艺参数为:光照12~15h后黑暗处理7~10h,重复一次(即,重复光照12~15h后黑暗处理7~10h),获得萎凋叶。注:上述两种萎凋过程中,鲜叶的叶表温度均与萎凋环境温度一致(即,20~35℃),鲜叶平均失水速率均为0.75~1.4%h-1,所得萎凋叶的含水率均为2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波足干的方法如下:将初干后经摊凉所得的萎凋叶于摊叶厚度为1.0~3.0cm、单位面积远红外光波管功率为7.0~8.0kw/m2、足干温度为70~100℃的条件下进行光波足干,足干时间为4~8min,获得白茶。备注说明:采用上述光波足干实现白茶成品手捻叶即成粉末。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干步骤为:采用旋转式烘焙提香机对萎凋后的萎凋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0~80℃,摊叶厚度为1~2cm,烘干时间30~6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白茶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摊凉步骤为:将初干后的萎凋叶均匀摊于竹匾上冷却至室温(20~35℃),叶堆厚度5~15cm。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方法加工所获得的白茶。注: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可见光波LED光源(即,可见光LED光源)进行茶叶萎凋,该复合可见光波由红橙光、蓝紫光和黄绿光组合而成,其中以红橙光为主;红橙光的波长约600~700nm,蓝紫光的波长约400~480nm,黄绿光的波长约480~600n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白茶加工中的人工光源萎凋技术相比,采用波长在390-730nm的复合可见光波LED光源进行茶叶萎凋,并对组成复合可见光波的红橙光、蓝紫光和黄绿光占比进行设计,使采用此萎凋加工制作而成的茶叶香气高爽,滋味醇厚。2、与现有白茶加工中采用8500~21000lux短时光照萎凋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于1000-3500lux的光照强度范围进行茶叶萎凋,使萎凋过程中鲜叶的叶温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光照处理可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茶叶的状态进行灵活应用,可连续进行萎凋处理,也可间隔进行萎凋处理;同时可配合控温装置同时进行萎凋处理。应用形式灵活,便于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所述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15%~35%的蓝紫光和5%~15%黄绿光构成,光照强度为1000lux~3500lux;所述足干步骤采用光波足干;所述光波采用远红外光波。

【技术特征摘要】
1.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所述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15%~35%的蓝紫光和5%~15%黄绿光构成,光照强度为1000lux~3500lux;所述足干步骤采用光波足干;所述光波采用远红外光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LED光源由70%的红橙光、20%的蓝紫光和10%的黄绿光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步骤采用连续人工光源萎凋或间歇人工光源萎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将所采摘的鲜叶均匀摊放至萎凋槽内,鲜叶摊放厚度1.0~4.0cm,采用可见光LED光源进行萎凋,可见光LED光源与鲜叶表面的垂直距离为90cm~100cm;萎凋过程中保持通风,鲜叶的叶表面平均风速为0.3~0.7ms-1,萎凋环境相对湿度为50~70%,萎凋环境温度保持在20~35℃;当可见光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方媛龚淑英姜嘉慧郭昊蔚李春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