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42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包括主板和设于主板中部的把手,一端设有与主板垂直的副板,且副板与主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主板另一端设有锥形铲,主板上还设有控制锥形铲运动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板和副板相结合可对墙壁拐角处一次性涂抹,不用多次换向,利用锥形铲除了可对墙壁夹缝进行涂抹作业外也可当作铲子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抹泥板其功能更为丰富,实用性更强,通过控制机构控制锥形铲的运动从而实现锥形铲的收放,使得锥形铲和抹泥板在使用过程中互不干扰,结构稳定,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抹泥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抹泥板。
技术介绍
抹泥板适用于房屋、建筑、桥梁等修理,让水泥沙更平整、更均匀地覆盖在墙壁上,让墙壁看起来更美观,通常抹泥板由抹泥板片和把手组成。传统的抹泥板片形状为单一的长方形或者锥形,其功能也较为单一,当使用抹泥板对墙壁进行涂抹时,往往会遇到拐角或折缝的地方,需要多次换向进行涂抹,且难以把握折缝的位置,使得施工难度大,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可对墙壁拐角或折缝处进行涂抹,其功能较传统的抹泥板更为丰富,操作也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包括主板和设于主板中部的把手,一端设有与主板垂直的副板,且副板与主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主板另一端设有锥形铲,主板上还设有控制锥形铲运动的控制机构。主板与副板结合对墙壁拐角处进行涂抹,通过控制机构控制锥形铲对夹缝处进行涂抹,锥形铲还可另作铲子使用。进一步地,锥形铲包括锥形铲头、铲柄、连接块,铲柄包括互相连接的竖直段和水平段,铲柄竖直段与锥形铲头连接,铲柄水平段尾部接于连接块,连接块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运动。进一步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主板上表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腔体,连接块活动设于腔体内,壳体侧壁设有开口,铲柄水平段穿过开口接于连接块,腔体底部设弹簧,弹簧顶部设作用于连接块的支撑板,与开口相对的腔体壁上设向远离开口方向凹陷的内腔,内腔内设插接块,连接块上设供插接块插入的插接孔,壳体顶部设凹槽,连接块顶部设控制杆,控制杆向上贯穿壳体后接于凹槽内的钮帽。控制杆控制连接块的运动,插接孔和插接块配合再加上弹簧和支撑板的共同作用对连接块进行固定从而固定锥形铲,弹簧和支撑板共同作用还可以对连接块进行复位从而完成对锥形铲得分收放。进一步地,腔体底部设有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的台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主板和副板相结合可对墙壁拐角处一次性涂抹,不用多次换向,利用锥形铲除了可对墙壁夹缝进行涂抹作业外也可当作铲子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抹泥板其功能更为丰富,实用性更强。2、本技术通过控制机构控制锥形铲的运动从而实现锥形铲的收放,使得锥形铲和抹泥板在使用过程中互不干扰,结构稳定,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机构与锥形铲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壳体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包括主板1和设于主板中部的把手2,主板1一端设有与主板1垂直的副板3,且副板3与主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对墙壁拐角处进行涂抹作业,主板1另一端设有锥形铲4,主板1上还设有控制锥形铲4运动的控制机构,锥形铲4可对夹缝处进行涂抹作业也可作为铲子使用。如图3所示,锥形铲4包括锥形铲头5、铲柄6、连接块7,铲柄6包括互相连接的竖直段和水平段,铲柄6竖直段与锥形铲头5连接,铲柄6水平段尾部接于连接块7,连接块7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运动。如图3-5所示,控制机构包括设于主板1上表面的壳体8,壳体8内设有腔体9,连接块7活动设于腔体9内,壳体8侧壁设有开口10,铲柄6水平段穿过开口10接于连接块7,铲柄6可随着连接块7在开口10内运动,腔体9底部设弹簧11,弹簧11顶部设作用于连接块7的支撑板12,腔体9底部设有对支撑板12进行限位的台阶19,与开口10相对的腔体9壁上设向远离开口10方向凹陷的内腔13,内腔13内设插接块14,连接块7上设供插接块14插入的插接孔15,壳体8顶部设凹槽16,连接块7顶部设控制杆17,控制杆17向上贯穿壳体8后接于凹槽16内的钮帽18。锥形铲4在初始状态下时,连接块7处于腔体9顶部,此时锥形铲头5位于主板1上方,这样不会影响主板1和副板3的涂抹工作,使用锥形铲4时通过钮帽18和控制杆17往下按压使连接块7和支撑板12在腔体9内向下运动,当支撑板12运动至台阶19处时,再通过钮帽18和控制杆17将连接块7向内腔13内运动使得插接块14完全插入插接孔15,优选地,台阶19上表面与内腔13底面的距离与支撑板12的厚度相同,这样方便连接块7向内腔13滑动,当插接块14完全插入插接孔15时,在弹簧11和支撑板12的共同作用下将连接块7固定,从而固定锥形铲4,此时锥形铲头5位于主板1下方,方便锥形铲4的使用;按住钮帽18和控制杆17向内腔13外滑动连接块7,然后松开钮帽18和控制杆17,在弹簧11与支撑板12作用下使连接块7向上运动并回到腔体9顶部,完成锥形铲4的复位。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包括主板(1)和设于主板中部的把手(2),其特征在于:主板(1)一端设有与主板(1)垂直的副板(3),且副板(3)与主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主板(1)另一端设有锥形铲(4),主板(1)上还设有控制锥形铲(4)运动的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包括主板(1)和设于主板中部的把手(2),其特征在于:主板(1)一端设有与主板(1)垂直的副板(3),且副板(3)与主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主板(1)另一端设有锥形铲(4),主板(1)上还设有控制锥形铲(4)运动的控制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其特征在于:锥形铲(4)包括锥形铲头(5)、铲柄(6)、连接块(7),铲柄(6)包括互相连接的竖直段和水平段,铲柄(6)竖直段与锥形铲头(5)连接,铲柄(6)水平段尾部接于连接块(7),连接块(7)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抹泥板,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包括设于主板(1)上表面的壳体(8),壳体(8)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科张祖洲杨鑫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源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