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40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包括灌浇层、缓冲层、横肋、纵肋、底板、叠合板本体和支撑座,所述叠合板本体上端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下端连接有灌浇层,所述灌浇层内部设置有横肋,所述横肋一侧连接有纵肋,所述灌浇层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缓冲层的设计,使得叠合板的抗压能力更强,有助于叠合板的长期使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通过灌浇层的设计,使得叠合板的灌浇更加便捷,同时也减轻了叠合板的重量,有助于叠合板的搬运,通过支撑座的设计,使得在叠合板的放置过程中,减少了对人体的意外伤害,保障了使用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
,具体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
技术介绍
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厚5~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混凝土隔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叠合板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灌浇过后的叠合板体积过大,体重过重,在搬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同时在叠合板的放置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灌浇过后的叠合板体积过大,体重过重,在搬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同时在叠合板的放置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不利于长期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包括灌浇层、缓冲层、突起颗粒、横肋、纵肋、底板、通穿孔、灌浇槽、叠合板本体、联槽孔和支撑座,所述叠合板本体上端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表面设置有突起颗粒,所述缓冲层下端连接有灌浇层,所述灌浇层内部设置有横肋,所述横肋一侧连接有纵肋,所述纵肋一侧设置有灌浇槽,所述横肋上端安装有联槽孔,所述横肋内部设置有通穿孔,所述灌浇层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所述缓冲层包括缓冲簧和缓冲材料,所述缓冲层外端设置有缓冲材料,所述缓冲层内部套接有缓冲簧,所述通穿孔包括加固壳、钢筋孔和隔离层,所述通穿孔内部安装有钢筋孔,所述钢筋孔外端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外端安装有加固壳,所述支撑座包括气压杆、气泵、支撑柱和耐磨层,所述支撑座上端一侧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表面镶嵌有耐磨层,所述支撑座内部安装有气泵,所述支撑座下端连接有气压杆。优选的,所述钢筋孔内部镶嵌有加固材料。优选的,所述气压杆和气泵之间设置有气管,气管和气泵之间设置有加固套。优选的,所述横肋和纵肋均与联槽孔相通。优选的,所述叠合板本体与支撑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分体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缓冲层的设计,使得叠合板的抗压能力更强,有助于叠合板的长期使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对建筑的安全更加负责,通过灌浇层的设计,使得叠合板的灌浇更加便捷,同时也减轻了叠合板的重量,有助于叠合板的搬运,通过支撑座的设计,使得在叠合板的放置过程中,减少了对人体的意外伤害,保障了使用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通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灌浇层;2、缓冲层;3、突起颗粒;4、横肋;5、纵肋;6、底板;7、通穿孔;8、缓冲簧;9、缓冲材料;10、加固壳;11、钢筋孔;12、灌浇槽;13、叠合板本体;14、联槽孔;15、支撑座;16、气压杆;17、气泵;18、支撑柱;19、耐磨层;20、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包括灌浇层1、缓冲层2、突起颗粒3、横肋4、纵肋5、底板6、通穿孔7、灌浇槽12、叠合板本体13、联槽孔14和支撑座15,叠合板本体13上端设置有缓冲层2,缓冲层2表面设置有突起颗粒3,缓冲层2下端连接有灌浇层1,灌浇层1内部设置有横肋4,横肋4一侧连接有纵肋5,纵肋5一侧设置有灌浇槽12,横肋4上端安装有联槽孔14,横肋4内部设置有通穿孔7,灌浇层1下端连接有底板6,底板6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15,缓冲层2包括缓冲簧8和缓冲材料9,缓冲层2外端设置有缓冲材料9,缓冲层2内部套接有缓冲簧8,通穿孔7包括加固壳10、钢筋孔11和隔离层20,通穿孔7内部安装有钢筋孔11,钢筋孔11外端设置有隔离层20,隔离层20外端安装有加固壳10,支撑座15包括气压杆16、气泵17、支撑柱18和耐磨层19,支撑座15上端一侧固定有支撑柱18,支撑柱18表面镶嵌有耐磨层19,支撑座15内部安装有气泵17,支撑座15下端连接有气压杆16。为了钢筋孔11能够更加稳固方便的安装钢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钢筋孔11内部镶嵌有加固材料。为了气压杆16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压杆16和气泵17之间设置有气管,气管和气泵17之间设置有加固套。为了更加方便的对横肋4和纵肋5内部进行灌浇,进而加强钢筋的稳定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横肋4和纵肋5均与联槽孔14相通。为了更加方便地使用叠合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叠合板本体13与支撑座1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分体对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叠合板本体13下端的底板6与支撑座15进行对接安装,将灌浇层1中的横肋4和纵肋5均匀放置在底板6上端,再向横肋4和纵肋5之间的灌浇槽12灌浇满混凝土,待其灌浇槽12内部的混凝土凝固后,再将缓冲层2中的缓冲材料9灌浇在缓冲层2内部,待其缓冲层2中的缓冲簧8和缓冲材料9凝固在一起后,打开支撑座15内部的气泵17,通过气泵17一侧的气管将气压杆16升起,进而将叠合板本体13向上升起,待升至适当位置处后,将叠合板本体13从支撑座15上气压杆16处的移至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向横肋4和纵肋5之间的联槽孔14中灌入混凝土,直至将横肋4和纵肋5内部灌满混凝土,再将钢筋通过通穿孔7内部的钢筋孔11穿进横肋4和纵肋5之中,之后再将灌浇好的缓冲层2放置在灌浇层1上端,再进行整体灌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包括灌浇层(1)、缓冲层(2)、突起颗粒(3)、横肋(4)、纵肋(5)、底板(6)、通穿孔(7)、灌浇槽(12)、叠合板本体(13)、联槽孔(14)和支撑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3)上端设置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表面设置有突起颗粒(3),所述缓冲层(2)下端连接有灌浇层(1),所述灌浇层(1)内部设置有横肋(4),所述横肋(4)一侧连接有纵肋(5),所述纵肋(5)一侧设置有灌浇槽(12),所述横肋(4)上端安装有联槽孔(14),所述横肋(4)内部设置有通穿孔(7),所述灌浇层(1)下端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15),所述缓冲层(2)包括缓冲簧(8)和缓冲材料(9),所述缓冲层(2)外端设置有缓冲材料(9),所述缓冲层(2)内部套接有缓冲簧(8),所述通穿孔(7)包括加固壳(10)、钢筋孔(11)和隔离层(20),所述通穿孔(7)内部安装有钢筋孔(11),所述钢筋孔(11)外端设置有隔离层(20),所述隔离层(20)外端安装有加固壳(10),所述支撑座(15)包括气压杆(16)、气泵(17)、支撑柱(18)和耐磨层(19),所述支撑座(15)上端一侧固定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表面镶嵌有耐磨层(19),所述支撑座(15)内部安装有气泵(17),所述支撑座(15)下端连接有气压杆(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叠合板,包括灌浇层(1)、缓冲层(2)、突起颗粒(3)、横肋(4)、纵肋(5)、底板(6)、通穿孔(7)、灌浇槽(12)、叠合板本体(13)、联槽孔(14)和支撑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3)上端设置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表面设置有突起颗粒(3),所述缓冲层(2)下端连接有灌浇层(1),所述灌浇层(1)内部设置有横肋(4),所述横肋(4)一侧连接有纵肋(5),所述纵肋(5)一侧设置有灌浇槽(12),所述横肋(4)上端安装有联槽孔(14),所述横肋(4)内部设置有通穿孔(7),所述灌浇层(1)下端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15),所述缓冲层(2)包括缓冲簧(8)和缓冲材料(9),所述缓冲层(2)外端设置有缓冲材料(9),所述缓冲层(2)内部套接有缓冲簧(8),所述通穿孔(7)包括加固壳(10)、钢筋孔(11)和隔离层(20),所述通穿孔(7)内部安装有钢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万通筑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