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234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包括位于河道旁侧的污水处理厂排口,以及不封顶的池体,池体沿污水处理厂排口的两侧延伸分布,池体内沿出水方向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为絮凝池和集泥池,污水处理厂排口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集泥池与河道通过第二溢流堰衔接;集泥池内设有呈V形分布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下方的池底两侧设有排水通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池底铺设有过滤膜并设有抽泥泵,过滤膜通过管路及抽水泵与河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污水处理厂排入河道的水体及时进行二次处理,在雨季亦可以满足较大的处理量,充分减少了污水处理厂排放河道的总污染量。

River Floating Sludge Intercep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ver floating sludge intercep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utlet on the side of the river and an unclosed pond body. The pond body extends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utlet. The pond body is separated into a flocculation pond and a sludge collecting pond through the first overflow wei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outlet water, and the outlet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s connected with a flocculation pond through several diversion outlet pipes. The mud collecting p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ver channel through the second overflow weir; the mud collecting po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lter and a second filter with V-shaped distribution; the bottom of the pond under the first filter and the second filter is provided with drainage channels; the bottom of the pond between the first filter and the second filter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membrane and a mud pumping pump; the filter membra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ver channel through a pipeline and a pumping pump;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d collecting pond. In order to treat the 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to the river in time, it can also meet a larger amount of treatment in the rainy season, and fully reduce the total pollutio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一种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漂浮污泥是导致河道污染重灾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的漂浮污泥排量约5%,漂浮污泥是固体或流体状物质,其中的固体成分主要包括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是以有机成分为主的混合物,多为黑色,较大面积出现时会使水质恶化,须及时打捞脱干,进行固废物处理或送垃圾发电厂焚烧。近年来随旱季截流,污水厂负荷倍增,不但影响处理质量,还将絮凝的大量污染物(污泥)排往河道;同时污水处理厂是恒定的处理单元,在雨季进水冲击,雨量超出处理量的时候,雨水、污水会一起排出,不可控制。例如:合肥市南淝河上游,望塘污水处理日处理量18万m³,实际处理量21-26万m³/日,遇到雨季更增加约1-10倍甚至更大处理量。目前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的河道治理水质标准一直难以控制,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的二次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对污水处理厂排入河道的水体及时进行二次处理,在雨季亦可以满足较大的处理量,充分减少了污水处理厂排放河道的总污染量。为此本技术设计采用如下方案: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包括位于河道旁侧的污水处理厂排口,还包括不封顶的池体,所述池体沿污水处理厂排口的两侧延伸分布,池体内沿出水方向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为絮凝池和集泥池,所述污水处理厂排口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集泥池与河道通过第二溢流堰衔接;所述集泥池内设有呈V形分布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溢流堰和池底相接,且第一过滤网的下方于池底的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溢流堰和池底相接,且第二过滤网的下方于池底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连接的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池底铺设有过滤膜并设有用于将池底内污泥抽出的抽泥泵,所述过滤膜通过管路及抽水泵与河道连接。进一步,所述抽泥泵通过管路连接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内通过二次抽泥泵及管路连接有污泥压干机,所述污泥压干机连接有出泥绞龙。进一步,所述第二溢流堰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的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针对污水处理厂排口的出水量较大,将出水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引入絮凝池内,污水先经过一级絮凝处理;然后随絮凝池内的进水量增大,污水通过第一溢流堰溢流至集泥池中,通过第一过滤网的拦截,经絮凝产生的漂浮污泥及小部分水沿第一过滤网在水力作用下滑落至池底,大部分水从两侧的第一排水通道排出至河体;同时池底铺设过滤膜,在抽水泵的吸力下,膜产生负压,将池底的水体吸入排往河道,膜的孔径极小,絮凝的污染物不能通过;到达一定量和含水率时,通过抽污泵工作将污泥排出;当雨季排水量增大时,水体通过第二过滤网及其下方的第二排水通道同时开设过滤排出,水体流量特点大时亦可以通过第二溢流堰直接溢流排放至河道。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可靠,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厂排水处理量不足的难题,减少了河道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包括位于河道1旁侧的污水处理厂排口2,以及不封顶的池体。所述池体沿污水处理厂排口2的两侧延伸分布,池体内沿出水方向通过第一溢流堰3分隔为絮凝池4和集泥池5,所述污水处理厂排口2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6与絮凝池4连接,所述集泥池5与河道1通过第二溢流堰7衔接;所述第二溢流堰7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3的高度。参照图2所示,所述集泥池5内设有呈V形分布的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所述第一过滤网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溢流堰3和池底相接,且第一过滤网8的下方于池底的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1连接的第一排水通道10。所述第二过滤网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溢流堰7和池底相接,且第二过滤网9的下方于池底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1连接的第二排水通道11。所述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之间的池底铺设有过滤膜12并设有用于将池底内污泥抽出的抽泥泵13,述抽泥泵13通过管路连接有污泥池14,所述污泥池14内通过二次抽泥泵15及管路连接有污泥压干机16,所述污泥压干机16连接有出泥绞龙17;所述过滤膜12通过管路及抽水泵18与河道1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考虑污水处理厂排口2的水量较大,根据水量平衡、水位差设计分散流量的分流出水管6,与沿污水处理厂排口2(即河道1)的两侧延伸的池体中的絮凝池4连接。池体可采用钢混结构,做好桩基,上不封顶,以便于雨量特大时溢流。絮凝池4采用污水处理工艺,通过絮凝剂絮凝截污,随着进入污水量的增加,水体翻过第一溢流堰3溢流至集泥池5内,先与第一过滤网8接触,此时的絮状物(污染物)体积变大,部分在表面水力作用下滑至池底部,水体则通过滤网下方从两侧的第一排水通道10排出至河道。随着进水的增多,水位上涨,絮凝物和水会经过另一侧的第二过滤网9,絮凝物第二过滤网9表面,在水力作用下滑至池底部,大部分水体同样经滤网下方两侧的第二排水通道11排往河道1。随大量的水体排出,剩下的絮凝污泥与小部分水在池体底部,底部铺设有过滤膜12,过滤膜12与抽水泵18相连接,在抽水泵18的吸力下,膜产生负压,吸入水体排往河道,膜的孔径极小,絮凝的污染物不能通过。污泥到达一定量和含水率时,抽泥泵13工作,输送至污泥池14,污泥池14通过二次抽泥泵15抽吸污泥至污泥压干机16,经压干后由出泥绞龙17输送至车辆运出。当遇到雨季流量特别大的时候,随集泥池5的水位升高,水可通过第二溢流堰7直接溢流到河道1中。整个系统运行可采取全智能控制检测污泥量和水质,以及开启或关闭系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包括位于河道旁侧的污水处理厂排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封顶的池体,所述池体沿污水处理厂排口的两侧延伸分布,池体内沿出水方向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为絮凝池和集泥池,所述污水处理厂排口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集泥池与河道通过第二溢流堰衔接;所述集泥池内设有呈V形分布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溢流堰和池底相接,且第一过滤网的下方于池底的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溢流堰和池底相接,且第二过滤网的下方于池底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连接的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池底铺设有过滤膜并设有用于将池底内污泥抽出的抽泥泵,所述过滤膜通过管路及抽水泵与河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包括位于河道旁侧的污水处理厂排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封顶的池体,所述池体沿污水处理厂排口的两侧延伸分布,池体内沿出水方向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为絮凝池和集泥池,所述污水处理厂排口通过若干个分流出水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集泥池与河道通过第二溢流堰衔接;所述集泥池内设有呈V形分布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溢流堰和池底相接,且第一过滤网的下方于池底的两侧设有两个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定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滴滴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