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端面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螺纹柱,所述机身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上方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带轮腔,所述带轮腔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空腔左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设有转轮腔,所述转轮腔顶端内壁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液管,所述转轮腔下方设有上下延伸的冷凝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配合密切,可将其水蒸气转化为水并加以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循环
,具体是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轮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在工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如今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汽轮机的使用率与普及率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传统的汽轮机通常是蒸汽流通经过设备带其转动,使设备对进行能量转换,最后将蒸汽排出至设备外部,进入大气中,在此过程中,蒸汽流经设备后并未有进行有效利用,因此,针对以上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端面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螺纹柱,所述机身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上方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带轮腔,所述带轮腔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空腔左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设有转轮腔,所述转轮腔顶端内壁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液管,所述转轮腔下方设有上下延伸的冷凝室,所述冷凝室与所述涡轮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汽管,所述冷凝室内设有上下延伸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转轮腔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底部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进液管,所述冷凝室底部内壁相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部末端连通设有左右延伸的集水腔,所述机身右端端面固设有上下延伸的护盖,所述护盖设有开口向左的轮槽,所述机身下方设有左右延伸的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螺纹柱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固设有转环,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设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末端固设有左右延伸且与所述涡轮腔和所述集水腔相通的锅炉,所述涡轮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上方设有轴套,所述涡轮腔内壁设有与所述蜗轮相嵌的气封,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空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并固设有转接轴,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固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绕组,所述第二空腔内壁固设有与所述转子相应的定子,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转轮腔并设有转轮,所述带轮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带轮,所述轮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且上下对称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在所述轮槽内固设有制动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左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间动力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护盖右端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右端末端伸出所述护盖并设有手环,所述滑动杆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轮槽并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轮相抵的制动台,所述制动台左端端面顶压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弹圈,所述第一弹圈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弹簧槽并与之左端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集水腔右端内壁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二弹簧槽右端内壁顶压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左端末端固定连接左右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末端伸入所述集水腔并设有与所述集水腔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活塞,利于将所述集水腔内的水容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涡轮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上方设有轴套,所述涡轮腔内壁设有与所述蜗轮相嵌的气封,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空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并固设有转接轴,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固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绕组,所述第二空腔内壁固设有与所述转子相应的定子,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转轮腔并设有转轮,又因所述冷凝室与所述涡轮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汽管,所述冷凝室内设有上下延伸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转轮腔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底部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进液管,所以冷却液在所述转轮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由所述进液管进入,经过所述冷凝管后流入所述转轮腔,最后由所述出液管排出至外部冷却箱循环利用,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凝室时起到冷凝作用,可在设备运行时保持冷凝效果。所述集水腔右端内壁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二弹簧槽右端内壁顶压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左端末端固定连接左右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末端伸入所述集水腔并设有与所述集水腔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活塞,利于将所述集水腔内的水容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所述带轮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带轮,所述轮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且上下对称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在所述轮槽内固设有制动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左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间动力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护盖右端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右端末端伸出所述护盖并设有手环,所述滑动杆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轮槽并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轮相抵的制动台,所述制动台左端端面顶压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弹圈,所述第一弹圈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弹簧槽并与之左端内壁固定连接,可迅速切换装置运行状态。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配合密切,通过设有循环转换冷却液的方法,可保持装置的冷凝效果,提高冷却效率,又通过设置有相应的制动机构,可迅速切换装置的运行状态,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此外,还根据液体压力作用设有自动开闭机构,可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包括机身101以及设置在所述101底部端面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螺纹柱150,所述机身101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涡轮腔103,所述涡轮腔103上方设有第一空腔122,所述第一空腔122右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带轮腔116,所述带轮腔116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弹簧槽114,所述第一空腔122左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空腔132,所述第二空腔132左侧设有转轮腔135,所述转轮腔135顶端内壁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液管133,所述转轮腔135下方设有上下延伸的冷凝室138,所述冷凝室138与所述涡轮腔103之间连通设有通汽管136,所述冷凝室138内设有上下延伸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转轮腔135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端面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螺纹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上方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带轮腔,所述带轮腔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空腔左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设有转轮腔,所述转轮腔顶端内壁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液管,所述转轮腔下方设有上下延伸的冷凝室,所述冷凝室与所述涡轮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汽管,所述冷凝室内设有上下延伸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转轮腔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底部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进液管,所述冷凝室底部内壁相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部末端连通设有左右延伸的集水腔,所述机身右端端面固设有上下延伸的护盖,所述护盖设有开口向左的轮槽,所述机身下方设有左右延伸的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螺纹柱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固设有转环,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设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末端固设有左右延伸且与所述涡轮腔和所述集水腔相通的锅炉,所述涡轮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上方设有轴套,所述涡轮腔内壁设有与所述蜗轮相嵌的气封,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空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并固设有转接轴,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固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绕组,所述第二空腔内壁固设有与所述转子相应的定子,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转轮腔并设有转轮,所述带轮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带轮,所述轮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且上下对称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在所述轮槽内固设有制动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左端末端贯穿所述带轮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间动力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护盖右端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右端末端伸出所述护盖并设有手环,所述滑动杆左端末端伸入所述轮槽并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轮相抵的制动台,所述制动台左端端面顶压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弹圈,所述第一弹圈左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弹簧槽并与之左端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行热力循环的方法和循环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端面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螺纹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上方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带轮腔,所述带轮腔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空腔左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设有转轮腔,所述转轮腔顶端内壁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液管,所述转轮腔下方设有上下延伸的冷凝室,所述冷凝室与所述涡轮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汽管,所述冷凝室内设有上下延伸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转轮腔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底部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进液管,所述冷凝室底部内壁相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部末端连通设有左右延伸的集水腔,所述机身右端端面固设有上下延伸的护盖,所述护盖设有开口向左的轮槽,所述机身下方设有左右延伸的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顶部末端与所述螺纹柱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固设有转环,所述底座顶端端面设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末端固设有左右延伸且与所述涡轮腔和所述集水腔相通的锅炉,所述涡轮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上方设有轴套,所述涡轮腔内壁设有与所述蜗轮相嵌的气封,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空腔且在其内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并固设有转接轴,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固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吉利,
申请(专利权)人:叶吉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