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69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涉及变形缝领域,包括变形缝、位于所述变形缝底部的盲沟和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所述盲沟相对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盲沟的一端和所述变形缝的下部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变形缝内设止水带后采用沥青麻丝填充,且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且排水沟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连接方便,大大减少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便于维修,被动及主动防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形缝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被破坏。为减少应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份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即变形缝,以保证建筑物被断开的各部份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而不使建筑物破损或产生裂缝。按照不同的设计概念,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变形缝的设置减少了很多工程上难以处理的变形裂缝,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但如果缝的构造处理不当,又将给建筑物使用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不能适应变形需要、漏水、灌风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不仅停留在量上,而是对建筑物的舒适性、精美度提出更高要求。变形缝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和建筑的美观,在设计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然而,在目前许多工程中变形缝处理缺乏合理性、不尽人意,变形缝处漏水导致墙面、天棚污迹斑斑,潮湿、霉变、抹灰脱落,随处可见,给空间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影响了环境的卫生美观。因此,探讨一种合理耐久的变形缝构造方案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位于所述变形缝底部的盲沟和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所述盲沟相对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盲沟的一端和所述变形缝的下部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变形缝内设止水带后采用沥青麻丝填充,且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且排水沟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水卷材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中。优选的,所述防水卷材设置有两层。优选的,所述防水卷材为SBS聚酯胎材质。优选的,所述防水涂料的厚度为2mm-3mm。优选的,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20mm-200mm。优选的,所述盖板为不锈钢雨水篦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其变形缝内设止水带后采用沥青麻丝填充,底部增加盲沟,结构设计巧妙,施工方便,被动防水效果好;变形缝上方设置的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排水沟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造价不高,而且可以大大加固排水沟的侧壁,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盲沟与连接件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省去了现有连接件端部焊接的法兰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法兰连接板和盲沟的螺栓,减少了所需原材料,也省去了现场施工时盲沟与连接件的安装工序,加快了安装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变形缝;11、止水带;12、沥青麻丝;13、防水卷材;2、盲沟;21、连接件;3、排水沟;31、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1结构,包括变形缝1、位于所述变形缝1底部的盲沟2和位于所述变形缝1两侧的排水沟3,结构设计巧妙,施工方便,被动防水效果好;所述盲沟2相对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远离所述盲沟2的一端和所述变形缝1的下部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盲沟2与连接件2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省去了现有连接件21端部焊接的法兰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法兰连接板和盲沟2的螺栓,减少了所需原材料,也省去了现场施工时盲沟2与连接件21的安装工序,加快了安装速度,且可拆卸便于维修;所述变形缝1内设止水带11后采用沥青麻丝12填充,且变形缝1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卷材13,使得变形缝1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所述排水沟3的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材料造价不高,而且可以大大加固排水沟3的侧壁,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且排水沟3的上方设有盖板31,所述盖板31与所述排水沟3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其中,所述防水卷材13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位于所述变形缝1两侧的排水沟3中;所述防水卷材13设置有两层;所述防水卷材13为SBS聚酯胎材质;所述防水涂料的厚度为2.5mm,也可以为2mm或3mm;所述变形缝1的宽度为160mm,也可以为120mm或200mm;所述盖板31为不锈钢雨水篦子。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缝、位于所述变形缝底部的盲沟和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所述盲沟相对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盲沟的一端和所述变形缝的下部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变形缝内设止水带后采用沥青麻丝填充,且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且排水沟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缝、位于所述变形缝底部的盲沟和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所述盲沟相对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盲沟的一端和所述变形缝的下部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变形缝内设止水带后采用沥青麻丝填充,且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且排水沟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塔楼与裙楼交界处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位于所述变形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敏杨波吕正林叶昌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