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35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8:16
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用于方便对关节轴承外圈的上料操作。它包括支撑板、轨道和阻挡单元,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上下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倾斜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轨道中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衔接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轨道呈“V”形;在最下方的轨道上设有阻挡单元,在阻挡单元的作用下轨道中的轴承外圈逐个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存储和输送;在轴承外圈的输送过程中,靠轴承外圈自身的重力,不需要额外的驱动力;轴承外圈的上料过程中,两侧轨道中的轴承外圈单独上料,进而有利于连续不断的上料,提高工作效率。

Outer Ring Feeding Device of Joint Bearing

The feeding device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joint bearing is used to facilitate the feeding operation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joint bearing. It consists of a support plate, a track and a blocking unit, on which several upper and lower tracks are fixed. The track is incline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tr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track in each adjacent two tracks. The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tracks are in the shape of \V\. The lower track is equipped with a blocking unit, which is in the track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blocking unit. Outer rings of bearings are output one by one. The outer ring feeding device of the articulated bearing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full use of space to realize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it relies on the gravity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itself and does not need additional driving force; during the feeding process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in both sides of the track is fed separately, which is conducive to continuous feeding and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关节轴承外圈上料
,具体地说是一种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对关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装配时,往往是工人手持轴承内、外圈将轴承内圈放入轴承外圈的内侧,然后通过压力机械将轴承内圈压入轴承外圈中。在轴承内、外圈的放置过程中,工人需要经常的弯腰、起身,直接导致轴承的装配效率低下。与此同时,每次工人都需要将轴承外圈放置在特定的区域,眼睛容易疲劳,进而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用于方便对关节轴承外圈的上料操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撑板、轨道和阻挡单元,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上下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倾斜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轨道中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衔接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轨道呈“V”形;在最下方的轨道上设有阻挡单元,在阻挡单元的作用下轨道中的轴承外圈逐个输出。进一步地,在支撑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固定有轨道。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条形的第一轨道板和条形的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部和支撑部,第二轨道板包括垂直设置的固定部和限位部,固定部通过螺栓组件与支撑部固定连接,支撑部与限位部之间形成轴承外圈的放置腔。进一步地,在支撑部的一端设有落料孔,且落料孔位于轨道的下端。进一步地,在每相邻的两个轨道的衔接处设有转向单元,转向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侧面的固定板、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固定在调节杆末端且置于两轨道衔接处的转向板,所述转向板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直线段、弧形段和直线段,转向板的上端置于上方的轨道中,转向板的下端置于下方的轨道中,转向板的中部置于落料孔中。进一步地,在支撑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长槽,在固定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螺栓组件,且螺旋组件的螺母置于长槽中。进一步地,在后侧轨道的限位部和安装部上分别铰接有第一导向板,在前侧轨道的限位部和安装部上分别铰接有第二导向板,两第一导向板平行设置时第一导向板之间形成过渡通道,两第二导向板平行设置时第二导向板之间也形成过渡通道,在最下方的第一轨道板之间固定有底板,底板位于第一、第二导向板的下方,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构成了导向单元。进一步地,阻挡单元包括固定在安装部上的耳板、固定在耳板上的气缸、与耳板铰接连接的摆动块、固定在摆动块上且左右设置的一对挡杆,气缸的活塞杆与摆动块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在摆动块上固定有摆动板,挡杆与摆动板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存储和输送;在轴承外圈的输送过程中,靠轴承外圈自身的重力,不需要额外的驱动力;轴承外圈的上料过程中,两侧轨道中的轴承外圈单独上料,进而有利于连续不断的上料,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支撑板的侧视图;图3为第一轨道板的侧视图;图4为第一轨道板的正视图;图5为第一轨道板的俯视图;图6为第二轨道板的正视图;图7为第二轨道板的侧视图;图8为第二轨道板的俯视图;图9为转向单元的示意图;图10为轨道的示意图;图11为关节轴承外圈的输送示意图;图12为导出单元的示意图;图13为两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过渡通道的示意图;图14为两第一导向板之间形成过渡通道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11长槽,2第一轨道板,21安装部,22支撑部,23落料孔,24第一长孔,3第二轨道板,31限位部,32固定部,33减重孔,34第二长孔,4螺栓组件,5固定板,51调节杆,52螺母,53把手,54凸起,55转向板,6轴承外圈,7底板,71第一导向板,72第二导向板,73折页,74定位板,75支撑杆,76过渡通道,8耳板,81气缸,82摆动块,83摆动板,84铰接轴,85挡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支撑板1、轨道、转向单元、底板7和导出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板1为长方形的金属板,支撑板固定在地面上,且支撑板与地面垂直设置。在支撑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对凸字形的长槽11。在支撑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若干轨道,如图3至图8、图10所示,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板2和第二轨道板3,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轨道板整体呈长条形,第一轨道板包括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安装部与支撑部垂直设置且两者构成一个L形结构。第一轨道板的安装部焊接或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支撑部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第一长孔24,在支撑部的一端设有落料孔23,支撑部上的轴承外圈经落料孔下落。在第一轨道板的上方设有第二轨道板3,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二轨道板包括垂直设置的限位部31和固定部32,第二轨道板整体呈条形,在第二支撑板的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第二长孔34,在限位部上设有若干减重孔33。安装时,将第二轨道板放置在第一轨道板的支撑部上,此时固定部与支撑部接触,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一一对应,在第一、第二长孔之间设置螺栓组件4实现第一、第二轨道板的固定连接。此时,限位部与安装部之间围成容纳轴承外圈的放置腔,使用时将轴承外圈直接放置在放置腔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前侧的轨道为多个,且轨道均倾斜设置,上下每相邻的两个轨道中,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衔接,即上方轨道的下端位于下方轨道的上端的正上方且贴近设置,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轨道围成一个平躺的“V”形。由于轨道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第一、第二轨道板也均是倾斜设置的,且第一轨道板上设置落料孔的一端为下端。使用时,应使得上方轨道上的轴承外圈落入下方轨道的放置腔内,且沿下方轨道长度方向滚动、输送。为此,在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之间设有转向单元。如图9所示,转向单元包括固定板5、与固定板垂直设置且螺纹连接的调节杆51、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或螺纹连接的凸起54、固定在凸起上的转向板55、设置在调节杆上的把手53以及设置在调节杆上的螺母52,转向板55和把手分居固定板的两侧。安装时,通过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螺栓组件将固定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为:将螺栓组件中的螺母置于长槽中,然后拧紧螺栓即可将固定板压紧在支撑板上。为实现固定板与支撑板之间的牢固连接,在固定板上设置上下两个螺栓组件。同一固定板上的调节杆和两个螺栓组件分别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将固定板安装在支撑板上后,转向板应置于轨道的前侧或后侧,且转向板的上端位于上方轨道内,转向板的下端位于下方轨道内。转向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直线段、弧形段和直线段,转向板的弧形段的一部分置于落料孔中。如图11所示,这样在每一轨道中若干轴承外圈沿直线顺次设置且相互接触。当有一个轴承外圈从最下方的轨道中离开后,每一轨道上的轴承外圈均向下滚动一定距离,该距离为轴承外圈的外径。对于上方轨道内与下方轨道衔接处的轴承外圈,则经落料孔下落至下方轨道中。这样,支撑板前侧或后侧的所有轴承外圈均向下移动一个轴承外圈所占的位置大小。在支撑板的左侧设有底板7,底板与最下方的两个轨道中的第一轨道板接触,具体为底板的右侧面与该第一轨道板的左侧面接触固定。如图12所示,底板为锥形结构,在底板上固定有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撑板、轨道和阻挡单元,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上下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倾斜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轨道中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衔接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轨道呈“V”形;在最下方的轨道上设有阻挡单元,在阻挡单元的作用下轨道中的轴承外圈逐个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撑板、轨道和阻挡单元,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上下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倾斜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轨道中上方轨道的下端与下方轨道的上端衔接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轨道呈“V”形;在最下方的轨道上设有阻挡单元,在阻挡单元的作用下轨道中的轴承外圈逐个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撑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固定有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包括条形的第一轨道板和条形的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部和支撑部,第二轨道板包括垂直设置的固定部和限位部,固定部通过螺栓组件与支撑部固定连接,支撑部与限位部之间形成轴承外圈的放置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撑部的一端设有落料孔,且落料孔位于轨道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轴承外圈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在每相邻的两个轨道的衔接处设有转向单元,转向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侧面的固定板、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固定在调节杆末端且置于两轨道衔接处的转向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章刘万泳王加刚李其双杨盛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腾工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