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原有传统结构楼房的基础,选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的A型、B型、C型桁架式建筑围护结构为分户墙,A型、B型、C型建筑围护结构为外墙;装配式隔墙板为内隔墙;并配套型钢柱、楼板、建筑造型、吊顶板的结构形式,先将钢柱与旧楼房结构体系相连,在原有楼房顶层以上开始按轻型方案建设,并在基础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对基础进行适用新轻质结构建筑的改造。随着新建筑楼房高度的增加,同时对旧楼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拆除及改造,而使得旧楼房的格局全部被替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建造方法,特别指。目前,高层建筑物,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建造,其周期长、自重大、且抗震性能差,对基础要求高;其部分也可采用钢结构,但因配套的板材没有得到解决,也同样有自重大,综合造价高,用钢量大等缺点,使钢结构的优点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由于高层建筑或住宅群体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且不具备相互连接的性能,每个独立建筑设计必需保证垂直荷载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使其空间无法再利用。在多层与高层民用建筑中存在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疑土现浇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大板结构及钢结构等多种结构住宅体系。由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能实现大开间并具有防火、节能、环保、智能功能的产业化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多层或高层民用住宅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现状是采用传统的较落后的技术所建造的住宅,占居了城市的大面积及主要的地盘,若将新型的、具有多项功能的建筑新技术,用于对旧建筑的改造,将对城市建筑规划的迅速发展而具有重大意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钢结构配套各种轻质板材对旧楼房实现加高、居室改造,且可同时使旧楼房的各项设施均得到彻底改善的、旧楼变新楼的房屋建造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人的在先专利技术,即“一种由A型板材构成的A型建筑围护结构”、“一种由B1、B2型板材构成的B型建筑围护结构”、“一种由C型板材构成的C型建筑围护结构”、“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板”(其专利申请号分别为00100543.X、00100542.1、00100541.3、00100544.8);再配套各种现浇楼板,将型钢柱以一定的安全方式与楼房有一定的连接,并设置临时支撑,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根据旧楼房的基础情况确定新楼可能建造的层数,从旧楼的楼顶上开始建造具有新格局的房屋,并对旧楼房进行由上而下的拆除改造,拆除与新建必须在建筑基础允许承受的荷载范围内实施,最终将旧楼房全部拆除,并对旧楼房的基础进行必要的改造。在施工时可设置临时支撑及拉绳。用此技术便完成了在原有旧楼房基础上,拆除旧楼房,建立新楼房的旧楼房改造工程。在本专利技术中还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人的另一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即“一种民用建筑物的建造方法”(其专利申请号为99109102.7)中的在钢主体结构框架的钢柱上设有斜拉索结构的技术,以保证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它是在钢主体结构框架的最底层钢柱与地面的连接部位设有钢靴结构,以增加其与地面的接触面,以保证建设过程中垂直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利用这一技术,可实现在原有的平房或矮楼层的顶上先搭建平台,保证下层平房或矮楼的正常生活,在平台基础上建设上层房屋;待上层房屋具备居住条件时,再将下面居民搬至上层;再拆除下层旧建筑及下层及基础施工。所述的斜拉索结构可以用单体钢结构建筑物间有效的连接钢结构所完成。通过钢结构单体建筑中预先设计的、可与主结构相连接的连接体,并配套单体建筑以外的钢结构件,使相邻钢结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使单体建筑变成群体建筑整体结构中的部分结构,以实现群体建筑的稳定性,从而使每个单体建筑的稳定性也同时得到保证。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将新改造的楼房横向连接在一起,形成建筑群,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稳固及多样化的立体家居,可建造空中花园、商场、运动中心等。本专利技术是用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利用原有传统结构楼房的基础,选用本专利技术人的A型、B型、C型桁架式建筑围护结构为分户墙,A型、B型、C型建筑围护结构为外墙;装配式隔墙板为内隔墙;并配套型钢柱、楼板、建筑造型、吊顶板的结构形式,先将钢柱与旧楼房结构体系相连,在原有楼房顶层以上开始按轻型方案建设,并在基础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对基础进行适用新轻质结构建筑的改造。随着新建筑楼房高度的增加,同时对旧楼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拆除及改造,而使得旧楼房的格局全部被替换。本专利技术这种用于旧楼房改造的钢结构建筑的方法,为保证在原有旧建筑基础上完成的比原楼房增高的新建筑的横向稳定性,可用钢结构连接体,将相邻钢结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使单体建筑变成群体建筑整体结构中的部分结构,以实现群体建筑的稳定性,从而使每个单体建筑的稳定性也同时得到保证。钢结构连接体可由A型、B型、C型三种建筑围护结构所组成,使其成为空中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用拉绳的方法临时固定。其中,所述的连接体可以为各种形状,如做成通廊、拱桥或共字型;所述的连接体也可以成片将若干栋单体建筑连接为一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A型建筑围护结构,是由若干块A型板材构成,该建筑围护结构是将设在板材的外表面上的钢结构型钢骨架连接件相互机械固定;或与建筑主体钢结构机械固定而构成。其中,所述的A型板材,它在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加强肋,在其外表层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在发泡水泥与水泥面层的结合部位可设有钢筋水泥加强筋;在发泡水泥材料内设有与加强肋机械固定的钢结构型钢骨架;在板材的外表面设有钢结构型钢骨架连接件;在其周边设有连接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B型建筑围护结构,分别由两块相配合的板材B1、B2构成,在板材B1、B2中分别设有发泡水泥体;及钢筋水泥加强筋,及加强肋;且在板材B1、B2的外表层还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其特征在于在板材B1的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与加强肋机械固定的钢结构型钢骨架,且钢结构型钢骨架的一部分外露;并在其上设有钢结构型钢骨架连接件;在板材B2内设有内置连接件及固定孔;在板材B1、B2的周边还设有连接槽;且B2板中内置连接件与B1板中的钢结构型钢骨架机械固定。其中,所述的B1型板材,它是在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加强肋,在其一侧的外表层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在发泡水泥与水泥面层的结合部位设有钢筋水泥加强筋;在其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与加强肋机械固定的钢结构型钢骨架,且钢结构型钢骨架的一部分外露;并在其上设有钢结构型钢骨架连接件;在其周边还设有连接槽。所述的B2型板材,它是在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加强肋,在其一侧的外表层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在发泡水泥与水泥面层的结合部位设有钢筋水泥加强筋;在其另一侧设有内置连接件及固定孔;在其周边还设有连接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C型建筑围护结构,分别由两块与其配合的板材C1、C2构成,在板材C1、C2中分别设有发泡水泥体;及钢筋水泥加强筋,及加强肋;且在板材C1、C2的外表层还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其特征在于在板材C1、C2之间设有钢结构型钢骨架;在板材C1、C2内还设有内置连接件及固定孔;在板材C1、C2的周边还设有连接槽。其中,所述的C型板材,它在发泡水泥材料中设有加强肋,在其一侧的外表层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在其另一侧设有内置连接件;且在内置连接件的位置还设有固定孔;在发泡水泥与水泥面层的结合部位设有钢筋水泥加强筋;在其周边还设有连接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的装配式轻质隔墙板,是在发泡水泥中设置加强肋,在发泡水泥的表面设有抗裂材料增强的水泥面层;且在水泥面层与发泡水泥的结合部设置钢筋水泥筋;在板材的左右两侧还设有连接槽;在板材的上下端设有螺栓固定件,且螺栓固定件与加强肋连接固定;在屋顶及地面相应位置设有孔或设有沟槽,且用螺栓连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人的承重、保温、防火、防水、装饰于一身的系列建筑板材,配合标准化的安装及多样化的装饰,使建设速度快,抗震性能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旧楼房改造的钢结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由于其整体结构重量轻,可合理使用重混凝土结构旧楼房的基础,使原有楼房层数加高,内部结构改变,利用大桁架建筑围护结构加外型钢柱体的方案,根据重量及基础受力情况计算,每加高一定层数便拆掉旧楼房中相应楼层;可选用A型、B型、C型桁架式建筑围护结构为分户墙;A型、B型、C型建筑围护结构为外墙;装配式隔墙板为内隔墙;配套型钢柱、楼板、建筑造型、吊顶板的结构形式,随着新建筑楼房高度的增加,同时对旧楼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拆除及改造,而使得旧楼房的格局全部被替换;并可在施工时设置临时支撑及拉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志,
申请(专利权)人:樊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