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进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91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进胶机构,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与水口板和前模板连接的导柱和小拉杆,所述前模板的正面安装有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上设置有点胶口,所述点胶口通过竖流道与前模仁背面设置的分流道连接,所述前模板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前模仁分流道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与水口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连接,所述水口板上设置有唧咀,所述唧咀的一侧通过流道板与前模仁背面的分流道连接,另一侧与面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对应唧咀中心的定位环以及对应点胶口的拉料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约后期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应用于三板模点进胶的所有模具。

A point fee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lue feed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holder and a lower die holder. The upper die holder comprises a panel, a nozzle plate, a front template and a guide post and a small pull rod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nel and the nozzle plate and the front template. A front die holder is installed on the front face of the front template, and a little glue holder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die holder. The glue holder is separated by a vertical runner and the back of the front die holder. The back of the front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unner plate connecting the front die Ren shunt channel. The runn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ositioning groove arranged on the nozzle plate. A sucker is arranged on the nozzle plate. One side of the suck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unt channel on the back of the front die Ren through the runner plate, and the other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ositioning groove arranged on the panel. A corresponding sucker is arranged on the panel. The positioning ring at the center of the nozzle and the pulling needle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pensing po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saving later production cost and wide application scope, and is applied to all dies with three-plate point glu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进胶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进胶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模具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大批量制造过程中。模具包括模架和安装在模架内的模仁,其中,模架又分为二板模和三板模,三板模一般包括上固定板、水口板、母模板、公模板、开闭器、支撑板、顶针板、顶针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开闭器和模仁设置于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随着人们对各类生活、工业用品外观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各类塑料制品外形的要求提高,其外观条件自然成为人们评价产品外观的重要因素,其中制品的浇口位置,浇口痕迹,熔接线,已成为影响人们接受产品的要素之一。而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高速注入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型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产品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由于注塑成型加工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和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应用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在模具进胶方案中,点进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统的点进胶料头长,开模距离大,如按传统方式制作,达不到客户指定的机台型号,同时会增加塑胶原料的浪费。本方案针对所有三板模点进胶模具,此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缩短了料头距离,生产过程中降低了塑胶原料的浪费,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申请号为CN201610058766.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下模的下固定板;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脱离废料头的脱料装置,脱料装置与上模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上模与上固定板可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上模与上固定板闭合时,脱料装置夹设在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且与上模一侧废料头连接;当上模与上固定板打开时,上模相对于脱料装置朝向下模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上模通过连接件驱动脱料装置将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拉出。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但是,其流道(废料头)设置在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一脱料板和第二脱板之间,使得进胶的竖流道较长,不仅容易浪费原料,而且在进胶时,由于竖流道太长,容易导致进胶变冷,影响流动,延长产品的成型时间,其效率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点进胶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约后期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应用于三板模点进胶的所有模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点进胶机构,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与水口板和前模板连接的导柱和小拉杆,所述前模板的正面安装有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上设置有点胶口,所述点胶口通过竖流道与前模仁背面设置的分流道连接,所述前模板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前模仁分流道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与水口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连接,所述水口板上设置有唧咀,所述唧咀的一侧通过流道板与前模仁背面的分流道连接,另一侧与面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对应唧咀中心的定位环以及对应点胶口的拉料针,所述拉料针通过水口板与流道板上设置的拉料孔连接,所述拉料孔与分流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流道板的中心设置有锥形唧咀孔,所述锥形唧咀孔与唧咀设置的锥形进料咀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锥形进料咀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环形倒扣,所述环形倒扣与分流道连接;所述环形倒扣的高度不超过分流道的深度;所述环形倒扣的高度设置在2mm至5mm。作为优选,所述分流道的末端以及锥形进料咀的底部设置有冷料槽,所述锥形进料咀的底部冷料槽低于分流道5mm至8mm。作为优选,所述流道板位于锥形进料咀以及拉料针的附近设置有水路孔,所述水路孔通过密封圈与水口板上设置的水路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点胶口的进胶直径设置在0.6mm至2mm。作为优选,所述竖流道设置为锥形竖流道,所述锥形竖流道的角度设置在0.5度至1.2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深度设置在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流道板镶块使流道直接做在模仁上,改善了传统的流道做在母模板上,使流道变短,同时减小了开模距离,生产过程中降低了塑胶原料的浪费,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上模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上模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面板与唧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水口板、前模板和前模仁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前模仁4,导柱5,小拉杆6,定位环7,唧咀8,流道板9,拉料针10,分流道11,点胶口12,竖流道13,水路孔14,密封圈15,开闭器孔16,进料咀801,拉料孔901,锥形唧咀孔902,第一定位槽201,第二定位槽101,环形倒扣802,冷料槽1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点进胶机构,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包括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以及设置在面板1与水口板2和前模板3连接的导柱5和小拉杆6,所述前模板3的正面安装有前模仁4,所述前模仁4上设置有点胶口12,所述点胶口12通过竖流道13与前模仁4背面设置的分流道11连接,所述前模板3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前模仁4分流道11的流道板9,所述流道板9与水口板2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201连接,所述水口板2上设置有唧咀8,所述唧咀8的一侧通过流道板9与前模仁4背面的分流道11连接,另一侧与面板1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01连接,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对应唧咀8中心的定位环7以及对应点胶口12的拉料针10,所述拉料针10通过水口板2与流道板9上设置的拉料孔901连接,所述拉料孔901与分流道11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分流道11直接做在前模仁4上,从而达到减短料头的效果,同时减小了开模距离。作为优选,所述流道板9的中心设置有锥形唧咀孔902,所述锥形唧咀孔902与唧咀8设置的锥形进料咀801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在注塑时,不仅可用于封胶,而且可减少摩擦。作为优选,所述锥形进料咀80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环形倒扣802,所述环形倒扣802与分流道11连接;所述环形倒扣802的高度不超过分流道11的深度;所述环形倒扣802的高度设置在2mm至5mm。采用此技术方案,环形倒扣802有助于模具开模时拉起流道。作为优选,所述分流道11的末端以及锥形进料咀801的底部设置有冷料槽111,所述锥形进料咀801的底部冷料槽111低于分流道115mm至8mm。采用此技术方案,有助于储存注塑时的前部冷料,方便热料流动,提高成型周期,减少产品的结合线。作为优选,所述流道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进胶机构,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包括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以及设置在面板(1)与水口板(2)和前模板(3)连接的导柱(5)和小拉杆(6),所述前模板(3)的正面安装有前模仁(4),所述前模仁(4)上设置有点胶口(12),所述点胶口(12)通过竖流道(13)与前模仁(4)背面设置的分流道(11)连接,所述前模板(3)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前模仁(4)分流道(11)的流道板(9),所述流道板(9)与水口板(2)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201)连接,所述水口板(2)上设置有唧咀(8),所述唧咀(8)的一侧通过流道板(9)与前模仁(4)背面的分流道(11)连接,另一侧与面板(1)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01)连接,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对应唧咀(8)中心的定位环(7)以及对应点胶口(12)的拉料针(10),所述拉料针(10)通过水口板(2)与流道板(9)上设置的拉料孔(901)连接,所述拉料孔(901)与分流道(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进胶机构,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包括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以及设置在面板(1)与水口板(2)和前模板(3)连接的导柱(5)和小拉杆(6),所述前模板(3)的正面安装有前模仁(4),所述前模仁(4)上设置有点胶口(12),所述点胶口(12)通过竖流道(13)与前模仁(4)背面设置的分流道(11)连接,所述前模板(3)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前模仁(4)分流道(11)的流道板(9),所述流道板(9)与水口板(2)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201)连接,所述水口板(2)上设置有唧咀(8),所述唧咀(8)的一侧通过流道板(9)与前模仁(4)背面的分流道(11)连接,另一侧与面板(1)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01)连接,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对应唧咀(8)中心的定位环(7)以及对应点胶口(12)的拉料针(10),所述拉料针(10)通过水口板(2)与流道板(9)上设置的拉料孔(901)连接,所述拉料孔(901)与分流道(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9)的中心设置有锥形唧咀孔(902),所述锥形唧咀孔(902)与唧咀(8)设置的锥形进料咀(80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勇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起盛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