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485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材质的上表层(1)和与上表层(1)粘结的纤维材质的下表层(2),上表层(1)分布有多个凸起的鼓包(11),鼓包(11)顶部设有孔道(12),在鼓包(11)的根部设有复合区(13),鼓包(11)与下表层(2)之间形成储液腔(111)。保证了下渗率的同时,减少了反渗情况的发生。同时公开了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通过针辊(4)和孔辊(5)打孔,然后通过鼓包辊(6)、中央辊(7)和复合辊(8)形成三辊联合装置,鼓包之后立即进行两层非织造布的复合,可以保证鼓包(11)和孔道(12)形状精确完好,同时进一步保证制成的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质量优良。

A High Thickness Laminated Nonwoven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thickness laminated nonwovens,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urface layer (1) of fibre material and a lower surface layer (2) of fibre material bonded to the upper surface layer (1), an upper surface layer (1) with multiple bulges (11), a channel (12) at the top of the bulge (11), a composite zone (13) at the root of the bulge (11), and a liquid storage chamber (111) between the bulge (11) and the lower surface layer (2). It ensures the infiltration rate and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reverse infil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thickness laminated nonwovens is disclosed. The needle roll (4) and hole roll (5) are punched, and then a three-roll combination device is formed by drum roll (6), central roll (7) and compound roll (8). After drum-wrapping, two layers of nonwovens are compounded immediately to ensure the shape of drum (11) and hole (12) is accurate and intact, and the high-thickness laminated nonwovens are further guaranteed. The quality of cloth is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随着非织造布制备技术的发展及一些特定领域的功能需求,行业对非织造布的厚度、导流作用、舒适度都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开号为CN10695648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复合纤维材料,有表层鼓包以及其上部的穿透表层的开孔一,在鼓包与鼓包之间的具有同时贯穿表层和底层开孔二,并同时空开了一种一次成型加定位打孔的设备及方法。该专利技术因设有贯穿表层和底层的开孔二,液体多从开孔二下渗,导致引流不均现象,同时液体也容易从开孔二流回表层,导致了反渗率的增加。一次成型加定位打孔的方法虽然保证了打孔和鼓包位置对应的精确性,但是这种在短距离内的共同动作,会给非织造布带来过度压迫延展,造成不可回复的伤害,导致制成的非织造布在后期使用时质量容易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导流效果更好、反渗率低、舒适度高、质量更好的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材质的上表层和与上表层粘结的纤维材质的下表层,上表层分布有多个凸起的鼓包,鼓包顶部设有贯穿上表层的孔道,在鼓包的根部设有用于固定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复合区,鼓包与下表层之间形成储液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通过突起的鼓包,减少上表层与皮肤的接触面,增加了透气性,从而提高舒适感,通过在鼓包上设置孔道,增强了液体的下渗率。鼓包形成了一个储液腔,通过孔道进入鼓包的液体渗入下表层,并因为鼓包侧液体密度大于下表层另一侧,使得渗入下表层的液体很难反渗回鼓包中,也很难通过上表层复合区与下表层形成的双层结构反渗,从而保证了液体下渗的几率远大于反渗的几率,进而保证了导流效果的单向性。优选地,上表层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或拒水纤维,下表层纤维为亲水性纤维。通过弱亲水性纤维或拒水纤维制成的上表层纤维,一样可以实现孔道的引流作用,而且可以避免下表层液体回流到上表面。同时亲水性纤维形成的下表层对液体具有吸引作用,两部分结合,进一步降低了反渗率,加强了单向导流。优选地,上表层纤维具有弱酸性。人体皮肤正常状态下pH值为5.5,如果皮肤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维持自己正常的弱酸性的pH值,皮肤是会容易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而得某些皮肤疾病,也就是说,弱酸性的皮肤pH值,有助于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弱酸性的纤维形成的上表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适于与皮肤接触。优选地,上表层纤维和下表层纤维为PET/PE纤维或PP/PE纤维。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放卷:两个成卷的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通过两个放卷装置平稳展开,匀速供出;S2、打孔:上层基布通过针辊和孔辊作用打孔;S3、鼓包与复合:完成打孔的上层基布,经过鼓包辊、中央辊、复合辊依次接触设置而成的三辊结构,在鼓包辊和中央辊作用下生成鼓包,继而在中央辊和复合辊作用下与下层基布复合,形成双层结构的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通过先打孔后鼓包的方式制备上表层,通过合理设置针辊孔辊与鼓包辊的距离,可以达到孔道与鼓包位置的精确性,分开动作减少了对无纺布的伤害,保证了制成后的质量。将鼓包辊、中央辊和复合辊形成三辊联合装置,鼓包之后立即进行两层非织造布的复合,保证了鼓包形状的持久性。优选地,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两层非织造布通过热粘合作用完成复合。优选地,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在S3步骤之后,还包括:S4、分切:将完成复合的双层非织造布,按所需的幅宽和长度,通过分切装置进行分切;S4、卷取:将分切好的成品通过卷取装置整理成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提供了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通过上表层的孔道、鼓包与下表层的结合,保证了下渗率的同时,减少了反渗情况的发生。鼓包形状减少了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透气性,进而保证了使用的舒适性。(2)通过进一步对上表层和下表层非织造布的纤维性能的改善,增强了导流效果的单向性,增加了使用的舒适度和抗菌性。(3)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可以保证鼓包和孔道形状精确完好,同时进一步保证制成的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质量优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表层;11、鼓包;111、储液腔;12、孔道;13、复合区;2、下表层;3、放卷装置;4、针辊;5、孔辊;6、鼓包辊;7、中央辊;8、复合辊;9、分切装置;10、卷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包括PET/PE纤维材质的上表层1和与上表层1粘结的PET/PE纤维材质的下表层2,上表层1分布有多个凸起的鼓包11,鼓包11顶部设有贯穿上表层1的孔道12,在鼓包11的根部设有用于固定上表层1和下表层2的复合区13,鼓包11与下表层2之间形成储液腔111。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放卷:两个成卷的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通过两个放卷装置3平稳展开,匀速供出;S2、打孔:上层基布通过针辊4和孔辊5作用打孔;S3、鼓包与复合:完成打孔的上层基布,经过鼓包辊6、中央辊7、复合辊8依次接触设置而成的三辊结构,在鼓包辊6和中央辊7作用下生成鼓包11,继而在中央辊7和复合辊8作用下与下层基布通过热粘合方法复合,形成双层结构的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S4、分切:将完成复合的双层非织造布,按所需的幅宽和长度,通过分切装置9进行分切;S4、卷取:将分切好的成品通过卷取装置10整理成卷。获得成品后,随机取样,与复合区13有贯穿上下表层2孔洞,其他变量一致的对比非织造布相比,对其渗透时间和反渗量进行测量,结果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本专利技术在保证下渗速度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反渗量。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上表层1使用弱亲水性PP/PE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下表层2使用亲水性PP/PE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制备上层布时,在纺织前的纤维油剂中加入弱亲水性油剂,使得非织造布具有弱亲水性。制备下层布时,在纺织前的纤维油剂中加入亲水性油剂,使得非织造布具有弱亲水性。继而通过和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成。获得成品后,随机取样,与实施例1中的非织造布相比,对其渗透时间和反渗量进行测量,结果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在加快下渗时间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反渗量。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上表层1使用弱酸性和弱亲水性PP/PE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制备上层布时,在纺织前的纤维油剂中加入弱酸性油剂和弱亲水性油剂,使得非织造布具有弱酸性和弱亲水性。继而通过和实施例2相同的制备方法制成。获得成品后,随机取样,与实施例2中的非织造布相比,对其渗透时间和反渗量进行测量,结果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上表层1使用弱酸性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不会影响非织造布渗透速度和反渗量。随机取样,据行业标准ATCC6538和ATCC8739方法测试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材质的上表层(1)和与所述上表层(1)粘结的纤维材质的下表层(2),所述上表层(1)分布有多个凸起的鼓包(11),所述鼓包(11)顶部设有贯穿所述上表层(1)的孔道(12),在所述鼓包(11)的根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上表层(1)和所述下表层(2)的复合区(13),所述鼓包(11)与所述下表层(2)之间形成储液腔(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材质的上表层(1)和与所述上表层(1)粘结的纤维材质的下表层(2),所述上表层(1)分布有多个凸起的鼓包(11),所述鼓包(11)顶部设有贯穿所述上表层(1)的孔道(12),在所述鼓包(11)的根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上表层(1)和所述下表层(2)的复合区(13),所述鼓包(11)与所述下表层(2)之间形成储液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1)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或拒水纤维,所述下表层(2)纤维为亲水性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1)纤维具有弱酸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厚度层压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1)纤维和所述下表层(2)纤维为PET/PE纤维或PP/PE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靖李长伟范艳青刘海玲张星龙德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源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大源非织造苏州有限公司大源无纺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