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9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至少一触控感应层,在所述触控感应层上具有复数感应串行,所述感应串行由复数感应单元串行成排而组成,并于个别的所述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搭接点,在所述触控感应串行上具一导电线,其电性搭接于所述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感应单元,所述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藉由所述导电线的设置可大幅降低所述触控感应串行的面电阻值,使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可在兼顾透光率的基础下,提高触控信号感应的敏感度,以及提升触控信号传导效率,以利于大尺寸面积触控板的设计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
本技术涉及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更具体地说,是有关一种可提升触控信号感应的敏感度与触控信号传输效率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透明触控板构造是由透明触控感应器与透明基板等构件共同组成,触控感应器,例如是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其具有多数触控感应电极被布设在触控板的可瞻区域内,且各个触控感应电极均被电性连接至设在边缘遮蔽区内的电接点或导线,据此,该等触控感应电极上所感测到的触摸信号可传送到一讯号处理电路进行运算;如所知者,配置在显示屏前作为输入装置使用的触控板,必须具极佳的透光率才不会影响屏幕影像的可瞻性,所以目前的触控感应器大都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薄膜制作而成,在透明ITO薄膜上刻划出多数的触控感应电极及其信号导路;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精密化的趋势,触控感应器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的尺寸规格也都越来越细小化,而细小化的ITO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将会产生高阻抗值现象,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不利于信号的传输,导致在大尺寸触控板的设计及制程开发上,面临到难以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在其触控感应串行上设有高导电性的奈米级细导电线,据此大幅降低触控感应串行的面电阻值,使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可在兼顾透光率的基础下,提高触控信号感应的敏感度,以及提升触控信号的传导效率。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应用在大尺寸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触控感应串行具备较低的面电阻值,触控感应的敏感度高和且触控信号传导效率优良,可避免传输信号衰减的缺失,利于大尺寸、大面积触控板的设计与制造。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包含:透明的第一感应层及透明的第二感应层,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第二感应层中间设置一透明的绝缘层,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导电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所述第二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二感应串行,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导电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二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连续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且复数所述第一搭接点与复数所述第二搭接点可分别连接一讯号导线,据此使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所捕获的感应讯号可经由所述讯号导线传送到后续的讯号处理电路运算。特别是,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为具透光性的导电性薄层,其材质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等透明材料,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材料是选自于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铝(AZO)或氧化锡锑(ATO)等,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为一高导电性的奈米级细金属线,其材料是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等,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线径小于25μm,更优选,其线径在5μm以下。特别是,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可为一连续性延伸的直线、波浪型曲线、规则或不规则的线条,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线条式样为限。特别是,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所组成的。特别是,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是由复数条彼此呈平行状设置的高导电性的奈米级细金属线所组成的。特别是,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选自于固态的光学胶膜(OCA)或液态的光学树脂(OCR)等,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其它功能及技术特征,熟习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迭层架构简示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正面视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背面视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感应层的平面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感应层的平面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曲线状的导电线。图7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呈多数间隔线段设置的导电线。图8为第四实施例的第二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多条彼此呈平行状设置的导电线。符号说明:10基底层11颜色边框11a遮蔽区11b可瞻区20第一感应层21第一感应串行21a第一感应单元21b第一搭接点23第一导电线24讯号导线25信号输出接点30透明绝缘层40第二感应层41第二感应串行41a第二感应单元41b第二搭接点43第二导电线43a线段44讯号导线45信号输出接点50覆膜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后附的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为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板结构,包含一基底层10、一第一感应层20、一绝缘层30、一第二感应层40以及一覆膜层50。其中,该基底层1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玻璃薄板,在基底层10的表面周缘部位设有由绝缘性黑色矩阵材(BlackMatrix;BM)制成的颜色边框11,藉该颜色边框11以在基底层10上界定出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11a以及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11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层20设定为一X轴向感应层;如图4,第一感应层2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排的第一感应串行21(即,X轴向感应串行),各第一感应串行21由多个菱形面状的第一感应单元21a顺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排第一感应串行21的一端部设有一第一搭接点21b,另在各第一感应串行21具有一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线2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第一搭接点21b以及各个第一感应单元21a;前述第一搭接点21b可藉由一讯号导线24连接至一信号输出接点25,其中,该讯号导线24是在遮蔽区11a范围内顺沿基底层10边缘而设置,该讯号导线24的前、后二端分别电性连接前述第一搭接点21b与信号输出接点2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层40设定为一Y轴向感应层;如图5,第二感应层4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排的第二感应串行41(即,Y轴向感应串行),各第二感应串行41由多个菱形面状的第二感应单元41a顺沿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排第二感应串行41的一端部设有一第二搭接点41b,另在各第二感应串行41具有一顺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导电线4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第二搭接点41b以及各个第二感应单元41a;前述第二搭接点41b可藉由一讯号导线44连接至一信号输出接点45,其中,该讯号导线44是在遮蔽区11a范围内顺沿基底层10边缘而设置,该讯号导线44的前、后二端分别电性连接前述第二搭接点41b与信号输出接点45。前述信号输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导电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导电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二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连续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导电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导电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二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连续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为具透光性的导电性薄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强林孟癸林青峰陈秋雯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