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319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1.2‑1.8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进行加热0.3‑0.8h,加热过程中,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的边缘进行保温;S2.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进行拍摄,取得局部红外热像图;S3.将多个局部红外热像图拼接为整体热像图;S4.设定损伤评定标准:a.亮度低且均匀,光波波长在21.8‑22.7nm范围的视为无损伤;b.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2.7‑23.7nm范围的视为低损伤;c.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3.7‑24.6nm范围的视为中损伤;d.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4.6‑25.6nm范围的视为高损伤;e.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5.6‑26.5nm范围的视为重损伤;根据损伤评定标准对所述整体热像图中的损伤部位进行损伤评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通常会对混凝土墙面进行损伤检测,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传统的混凝土损伤检测大多用目测,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损伤判断存在明显的缺点,比如不能看到里面到底损伤多少多深,且不能进行快速量化评估,影响损伤评估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检测快速、损伤判定精确、针对性修复特点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1.2-1.8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进行加热0.3-0.8h,加热过程中,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的边缘进行保温;S2.加热完毕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进行拍摄,取得局部红外热像图,使用图像采集仪把拍摄区域等距离划分成多个小网格,并且在屏幕中显示出来,每个小网格换算得到的实际尺寸皆为5cm×5cm,根据网格的数量与其对应的实际尺寸,计算得到局部红外热像图的面积大小,该面积大小即为损伤面积大小;S3.将多个局部红外热像图拼接为整体热像图;S4.设定损伤评定标准:a.亮度低且均匀,光波波长在21.8-22.7nm范围的视为无损伤;b.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2.7-23.7nm范围的视为低损伤;c.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3.7-24.6nm范围的视为中损伤;d.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4.6-25.6nm范围的视为高损伤;e.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5.6-26.5nm范围的视为重损伤;根据损伤评定标准对所述整体热像图中的损伤部位进行损伤评定;S5.根据S4中的损伤评定结果进行针对修复。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可以对混凝土内部损伤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精准判定,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目测对损伤进行粗略判断的问题,且能根据损伤判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中,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1.5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进行加热0.5h,加热过程中,使用串联小灯泡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的边缘进行保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加热灯包括加热板、至少一个灯罩和至少一个加热管;各所述灯罩竖向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上,各所述加热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灯罩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灯罩的横截面呈梯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管的功率为300W。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加热灯包括两个灯罩和两个加热管,所述近红外加热灯可用于加热2.5-3.5m2的面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板、灯罩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加热管为石英加热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还包括灯盒;所述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灯盒内,所述灯盒的上部设置有提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灯盒为铝合金材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还包括挡板和镇流器;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两端,所述镇流器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并与所述加热管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可以对混凝土内部损伤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精准判定,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目测对损伤进行粗略判断的问题,且能根据损伤判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损伤判定精确、针对性修复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的检测示意图。图2是灯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热板、灯罩和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灯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的检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近红外加热灯1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a1.2-1.8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进行加热0.3-0.8h,加热过程中,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a的边缘进行保温。优选地,可以将近红外加热灯1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a1.5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进行加热0.5h,加热过程中,使用串联小灯泡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a的边缘进行保温。S2.加热完毕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进行拍摄,取得局部红外热像图,使用图像采集仪把拍摄区域等距离划分成多个小网格,并且在屏幕中显示出来,每个小网格换算得到的实际尺寸皆为5cm×5cm,根据网格的数量与其对应的实际尺寸,计算得到局部红外热像图的面积大小,该面积大小即为损伤面积大小。S3.将多个局部红外热像图拼接为整体热像图。S4.设定损伤评定标准:a.亮度低且均匀,光波波长在21.8-22.7nm范围的视为无损伤;b.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2.7-23.7nm范围的视为低损伤;c.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3.7-24.6nm范围的视为中损伤;d.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4.6-25.6nm范围的视为高损伤;e.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5.6-26.5nm范围的视为重损伤;根据损伤评定标准对所述整体热像图中的损伤部位进行损伤评定。S5.根据S4中的损伤评定结果进行针对修复。请参阅图2-图4。图2是灯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热板、灯罩和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灯罩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包括灯盒11、加热板12、至少一个灯罩13、至少一个加热管14、挡板15和镇流器16。所述加热板12设置在所述灯盒11内,所述灯盒11的上部设置有提绳111,所述灯盒1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线的孔洞。所述灯盒11优选地采用铝合金材质。各所述灯罩13竖向设置在所述加热板12上,各所述加热管14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灯罩13内。所述灯罩13的横截面呈梯形,将所述加热管14设置在所述灯罩13中间,易于将所述加热管14产热散发出去。所述加热板12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线的孔洞。所述加热板12、灯罩13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加热管14为石英加热管14。本实施例的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包括两个灯罩13和两个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的功率为300W,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可用于加热2.5-3.5m2的面积。使用三台所述近红外加热灯1可以对约10m2的混凝土墙面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大范围加热,并进行大范围检测。所述挡板15设置在所述加热板12的两端,所述镇流器16设置于所述挡板15上并与所述加热管14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可以对混凝土内部损伤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精准判定,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目测对损伤进行粗略判断的问题,且能根据损伤判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损伤判定精确、针对性修复等特点。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1.2‑1.8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进行加热0.3‑0.8h,加热过程中,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的边缘进行保温;S2.加热完毕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进行拍摄,取得局部红外热像图,使用图像采集仪把拍摄区域等距离划分成多个小网格,并且在屏幕中显示出来,每个小网格换算得到的实际尺寸皆为5cm×5cm,根据网格的数量与其对应的实际尺寸,计算得到局部红外热像图的面积大小,该面积大小即为损伤面积大小;S3.将多个局部红外热像图拼接为整体热像图;S4.设定损伤评定标准:a.亮度低且均匀,光波波长在21.8‑22.7nm范围的视为无损伤;b.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2.7‑23.7nm范围的视为低损伤;c.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3.7‑24.6nm范围的视为中损伤;d.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4.6‑25.6nm范围的视为高损伤;e.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5.6‑26.5nm范围的视为重损伤;根据损伤评定标准对所述整体热像图中的损伤部位进行损伤评定;S5.根据S4中的损伤评定结果进行针对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部位1.2-1.8m处,开启所述近红外加热灯进行加热0.3-0.8h,加热过程中,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的边缘进行保温;S2.加热完毕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待检测部位进行拍摄,取得局部红外热像图,使用图像采集仪把拍摄区域等距离划分成多个小网格,并且在屏幕中显示出来,每个小网格换算得到的实际尺寸皆为5cm×5cm,根据网格的数量与其对应的实际尺寸,计算得到局部红外热像图的面积大小,该面积大小即为损伤面积大小;S3.将多个局部红外热像图拼接为整体热像图;S4.设定损伤评定标准:a.亮度低且均匀,光波波长在21.8-22.7nm范围的视为无损伤;b.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2.7-23.7nm范围的视为低损伤;c.亮度比周围部分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3.7-24.6nm范围的视为中损伤;d.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4.6-25.6nm范围的视为高损伤;e.亮度高,且光波波长在25.6-26.5nm范围的视为重损伤;根据损伤评定标准对所述整体热像图中的损伤部位进行损伤评定;S5.根据S4中的损伤评定结果进行针对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红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近红外加热灯设置在距混凝土待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钢粮吴进伍先英彭健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