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涉及一种止水钢板支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止水钢板的支撑结构影响了后浇带的施工效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第一支撑钢筋将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一止水钢板、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固定住,通过第二支撑钢筋将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二止水钢板、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固定住。在后浇带浇筑时,省去了拆除模板的步骤,具有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水钢板支撑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在初凝后再浇筑,会形成冷缝,为了防止水从冷缝中渗出,所以在施工中往往在后浇带处设置一块止水钢板,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冷缝位置在止水钢板中心一半处,这样混凝土与止水钢板密实结合,冷缝位置靠止水钢板来防止渗水。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6088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后浇带防锈蚀结构,包括基础底板,所述基础底板中部设置一通道,通道两侧为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上设有钢板止水片,所述钢筋网片一侧设有加强钢丝网。钢板止水片在设置时,需要在钢板止水片的下部支设模板。但是,上述后浇带防锈蚀结构中,在后浇带浇筑前,需要拆除钢板止水片下部的模板。由于钢板止水片的覆盖,人无法伸入止水钢板下方,从而使得钢板止水片下部的模板在拆除时比较困难,影响了后浇带的施工效率,此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具有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效率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楼底板、地下车库底板和倾斜设置于主楼底板和地下车库底板之间的基础底板钢筋层,所述基础底板钢筋层上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所述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所述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水钢板;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一止水钢板、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与基础底板钢筋层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钢筋;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二止水钢板、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与基础底板钢筋层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二支撑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一止水钢板、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通过第一支撑钢筋与基础底板钢筋层焊接连接,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二止水钢板、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通过第二支撑钢筋与基础底板钢筋层焊接连接。在后浇带浇筑时,省去了拆除模板的步骤,有效提高了后浇带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各个钢筋拦网片使得混凝土凝固后的表面粗糙,便于与之后浇筑的后浇带混凝土接触,保证了施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水钢板的顶面与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止水钢板的顶面与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的顶端焊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对第一止水钢板和第二止水钢板初步焊接固定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均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将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均倾斜设置后,提高了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的支撑固定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钢筋均位于第一止水钢板远离第二止水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钢筋均位于第二止水钢板远离第一止水钢板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凝固后,使得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嵌设于其内部,保证了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固定效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位于凝固的混凝土内,不会由于突发状况(如弯折,折断等)而影响其对相应的止水钢板和钢筋拦网片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均由小眼钢板网、细眼钢丝网和纵横交错的拦网钢筋组成,所述小眼钢板网位于拦网钢筋和细眼钢丝网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钢筋拦网片的结构强度,小眼钢板网和细眼钢丝网的配合,不会使得混凝土浆料在浇筑时测漏到后浇带内。进一步地,所述拦网钢筋的直径为12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为12mm的拦网钢筋满足了各个钢筋拦网片的结构强度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小眼钢板网和细眼钢丝网上均设置有阻锈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缓了钢筋拦网片的锈蚀,不会发生由于钢筋拦网片锈蚀损坏而造成混凝土浆料测漏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的底端与基础底板钢筋层之间、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的底端与基础底板钢筋层之间均设置有水泥砂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的底端采用水泥砂浆封堵,有效避免了在浇筑混凝土浆料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从底部溢出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有效提高了后浇带的施工效率;2、通过设置小眼钢板网和细眼钢丝网,具有能够防止混凝土浆料测漏的作用;3、通过设置水泥砂浆层,具有能够防止混凝土浆料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的底部溢出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楼底板;2、地下车库底板;3、基础底板钢筋层;31、上部钢筋层;4、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1、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2、第一止水钢板;5、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1、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1、小眼钢板网;512、细眼钢丝网;513、拦网钢筋;52、第二止水钢板;6、第一支撑钢筋;7、第二支撑钢筋;8、水泥砂浆层;9、后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主楼底板1、地下车库底板2和基础底板钢筋层3,基础底板钢筋层3倾斜设置于主楼底板1和地下车库底板2之间,且基础底板钢筋层3的倾斜角度为30度。在本实施例中,主楼底板1与上部钢筋层31之间的距离为5米,地下车库底板2与上部钢筋层31之间的距离为2.25米。参照图1,基础底板钢筋层3上竖直设置有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相互平行,且底端均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焊接固定。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参照图1,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块第一止水钢板42,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块第二止水钢板52。第一止水钢板42的顶面与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的顶端焊接固定。第二止水钢板52的顶面与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的顶端焊接固定。参照图1,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第一止水钢板42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均焊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钢筋6。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第二止水钢板52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楼底板(1)、地下车库底板(2)和倾斜设置于主楼底板(1)和地下车库底板(2)之间的基础底板钢筋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钢筋层(3)上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所述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所述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42),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水钢板(52);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第一止水钢板(42)、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钢筋(6);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第二止水钢板(52)、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二支撑钢筋(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楼底板(1)、地下车库底板(2)和倾斜设置于主楼底板(1)和地下车库底板(2)之间的基础底板钢筋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钢筋层(3)上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和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所述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所述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的顶端竖直设置有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42),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水钢板(52);所述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第一止水钢板(42)、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支撑钢筋(6);所述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第二止水钢板(52)、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与基础底板钢筋层(3)之间均连接有若干根第二支撑钢筋(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42)的顶面与第一上部钢筋拦网片(41)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一下部钢筋拦网片(4)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止水钢板(52)的顶面与第二上部钢筋拦网片(51)的底端焊接固定,底面与第二下部钢筋拦网片(5)的顶端焊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幸发,许乐,朱人杰,邵思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无锡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