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14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用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第二举升油缸、货叉架、连接在货叉架上的货叉以及液压系统,货叉架以可相对内门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固定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货叉架传动连接,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连接至液压系统,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二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并联的第一背压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背压阀和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第二举升油缸和第一举升油缸依序上升,实现货叉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用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货车架以及连接在货叉架上的货叉,货叉架以可相对内门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上,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举升油缸,第二举升油缸固定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货叉架传动连接。通过第二举升油缸带动货叉架和货叉上下移动,此时内门架不会上下移动,通过第一举升油缸可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提升货叉的高度。上述的这类叉车门架,在自由提升时,第二举升油缸先举升到位后,第一举升油缸才开始动作,下降时第一举升油缸先下降到位,第二举升油缸再下降,当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在大油门大流量工作时,会出现第二举升油缸和第一举升油缸一起动的情况,影响操作的准确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精确控制货叉架运动的自由提升叉车门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用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第二举升油缸、货叉架、连接在货叉架上的货叉以及液压系统,货叉架以可相对内门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固定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货叉架传动连接,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连接至液压系统,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二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并联的第一背压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一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一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背压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小于第一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为两个,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导向轮,在所述内门架上设有固定板,还包括传动链条,传动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货叉架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并连接至固定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门架上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货叉架上连接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分别配设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内门架设置所述货叉架的方向为前,相对的方向为后,所述内门架的上部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板,所述第一举升油缸固定在所述外门架的后侧,所述第一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门架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三导槽的第一限位板和伸入所述第四导槽的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背压阀的额定压力为6MPa,所述第二背压阀的额定压力为1MPa。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第二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小于第一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液压系统的油液先进入第二举升油缸,并使得第二举升油缸举升至一定高度后,油压的增加促使第二背压阀打开,当油压上升至一定值,第一背压阀打开,第一举升油缸开始动作,如此,本技术能够保证第二举升油缸和第一举升油缸依序上升,实现货叉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原理图;图中:10-内门架11-第三导槽12-第四导槽20-内门架21-第一导槽22-第二导槽23-第三导轮24-第四导轮25-第一限位板26-第二限位板27-支撑板30-第一举升油缸40-货叉架41-第一导轮42-第二导轮50-货叉60-第二举升油缸61-导向轮62-传动链条63-固定板70-第一控制机构71-第一背压阀72-第一单向阀80-第二控制机构81-第二背压阀82-第二单向阀90-液压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和图3,一种新型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10、内门架20、用以带动内门架20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30、货车架40以及连接在货叉架40上的货叉50,所述货叉架40以可相对内门架20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20上,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举升油缸60,第二举升油缸60固定在内门架20上,第二举升油缸60的活塞杆与货叉架40传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当需要将货物叉送至较低高度,可以通过第二举升油缸60来带动货叉架40和货叉50上下移动,此时内门架20不动,当需要将货物叉送至较高高度或者从较高高度卸下时,通过第二举升油缸60将货叉架40举升至一定高度,之后通过第一举升油缸30将内门架20举升,货叉架40随着内门架20的举升,进一步举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举升油缸60的活塞杆上设有导向轮61,在所述内门架20上设有固定板63,具体地,固定板63安装在内门架20的中部,还包括传动链条62,传动链条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货叉架40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61并连接至固定板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门架20上设有第一导槽21和第二导槽22,第一导槽21和第二导槽2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货叉架40上连接有第一导轮41和第二导轮42,第一导轮41和第二导轮42分别配设在第一导槽21和第二导槽22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门架10上设有第三导槽11和第四导槽12,所述内门架20上连接有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分别配设在第三导槽11和第四导槽12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内门架20设置所述货叉架40的方向为前,相对的方向为后,所述内门架20的上部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板27,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0固定在所述外门架10的后侧,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0的活塞杆与支撑板27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门架20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三导槽11的第一限位板25和伸入所述第四导槽12的第二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5和第二限位板26均沿竖直方向设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25和第二限位板26可以分担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的受力,从而保证内门架20相对外门架10稳定地滑动,保证货物的顺利升降。本技术中,第一举升油缸30和第二举升油缸60连接至液压系统90,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0与所述液压系统90之间设有第一控制机构70,所述第二举升油缸60与所述液压系统90之间设有第二控制机构80,第一控制机构70包括并联的第一背压阀71和第一单向阀72,第一背压阀71的进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90设置,第一背压阀71的出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0设置,第一单向阀72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0设置,第一单向阀72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90设置。第二控制机构8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背压阀81和第二单向阀82,第二背压阀81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用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第二举升油缸、货叉架、连接在货叉架上的货叉以及液压系统,货叉架以可相对内门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固定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货叉架传动连接,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连接至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二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并联的第一背压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一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一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背压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小于第一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用以带动内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举升油缸、第二举升油缸、货叉架、连接在货叉架上的货叉以及液压系统,货叉架以可相对内门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固定在内门架上,第二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货叉架传动连接,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连接至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二举升油缸与所述液压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并联的第一背压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一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一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一举升油缸设置,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背压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背压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背压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对应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液压系统设置,第二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小于第一背压阀开启的额定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提升叉车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为两个,所述第二举升油缸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举升油缸之间。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波郭炎波万禹平郭潇鹏庄伟永庄燊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