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淑丽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514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包括可移动底架机构、升降座椅机构、锻炼机构,装置能够锻炼手臂的力量,装置能够通过三种调节方式来调节重量,装置可以调节锻炼者坐下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的锻炼者,装置能够储存铃片,装置能够移动,可移动底架机构与升降座椅机构相连,可移动底架机构与升降座椅机构的连接方式为接触配合,锻炼机构位于可移动底架机构的上方,锻炼机构与可移动底架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身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运动去重新塑造自己的身材,传统的手臂锻炼装置调节重量的功能比较单一,所以设计了这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装置能够锻炼手臂的力量,装置能够通过三种调节方式来调节重量,装置可以调节锻炼者坐下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的锻炼者,装置能够储存铃片,装置能够移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包括可移动底架机构、升降座椅机构、锻炼机构,装置能够锻炼手臂的力量,装置能够通过三种调节方式来调节重量,装置可以调节锻炼者坐下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的锻炼者,装置能够储存铃片,装置能够移动。可移动底架机构包括把手、底架、升降座椅活动槽、升降座椅限位孔、脚蹬、移动轮,把手位于底架的左侧,把手与底架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升降座椅活动槽开在底架上,升降座椅限位孔开在底架上,脚蹬位于底架的上方,脚蹬与底架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与底架相连,移动轮与底架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脚蹬包括脚蹬板支座、脚蹬板、支撑板、卡位杆、卡位块,脚蹬板支座与脚蹬板相连,脚蹬板支座与脚蹬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支撑板与脚蹬板相连,支撑板与脚蹬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卡位杆与支撑板相连,卡位杆与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卡位杆与卡位块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移动轮包括铰接杆、移动轮支撑腿、移动轮固定杆、移动轮本体,铰接杆与移动轮支撑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移动轮固定杆与移动轮支撑腿相连,移动轮固定杆与移动轮支撑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固定杆与移动轮本体相连,移动轮固定杆与移动轮本体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升降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滑轮、限位螺杆、座椅支架、液压缸、活塞、活塞杆、座椅、靠背,座椅滑轮位于座椅支架的下方,座椅滑轮与座椅支架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限位螺杆与座椅支架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液压缸位于座椅支架的上方,液压缸与座椅支架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活塞设置在液压缸的内部,活塞与液压缸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活塞杆位于活塞的上方,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位于活塞杆的上方,座椅与活塞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靠背位于座椅的上方,靠背与座椅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滑轮包括滑轮、滑轮固定杆、滑轮支腿、滑轮座,滑轮与滑轮固定杆相连,滑轮与滑轮固定杆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滑轮固定杆与滑轮支腿相连,滑轮固定杆与滑轮支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滑轮支腿位于滑轮座的下方,滑轮支腿与滑轮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机构包括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传力钢绳、负重机构、负重支机构支架、铃片箱、铃片箱拉手,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与传力钢绳相连,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与传力钢绳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传力钢绳与负重机构相连,传力钢绳与负重机构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负重支机构支架位于负重机构的下方,负重支机构支架与负重机构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箱与负重支机构支架相配合,铃片箱与负重支机构支架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铃片箱拉手与铃片箱相连,铃片箱拉手与铃片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包括锻炼握手、连接钢绳、转向轮、钢绳连接轮、轴、轴座,锻炼握手与连接钢绳相连,锻炼握手与连接钢绳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转向轮与钢绳连接轮相连,转向轮与钢绳连接轮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钢绳连接轮与轴相连,钢绳连接轮与轴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轴与轴座相连,轴与轴座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负重机构包括钢绳通过孔、负重机构外壳、调节预紧力螺栓组、摩擦系数调节机构、限位块A、弹簧、连接板、铃片组,钢绳通过孔开在负重机构外壳上,调节预紧力螺栓组与负重机构外壳相连,调节预紧力螺栓组与负重机构外壳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摩擦系数调节机构与负重机构外壳相连,摩擦系数调节机构与负重机构外壳的连接方式为部分螺旋连接、部分焊接,限位块A设置在负重机构外壳的内部,限位块A与负重机构外壳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弹簧与负重机构外壳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弹簧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调节预紧力螺栓组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铃片组位于连接板的右侧,铃片组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调节预紧力螺栓组包括螺杆、调节螺母,螺杆与调节螺母相连,螺杆与调节螺母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摩擦系数调节机构包括摩擦板、弹簧A、调节螺杆,摩擦板与弹簧A相连,摩擦板与弹簧A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调节螺杆位于摩擦板的上方,调节螺杆与摩擦板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铃片组包括铃片、铃片锁紧扣、铃片支撑杆,铃片与铃片支撑杆相连,铃片与铃片支撑杆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铃片支撑杆与铃片锁紧扣相连,铃片支撑杆与铃片锁紧扣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可移动底架机构与升降座椅机构相连,可移动底架机构与升降座椅机构的连接方式为接触配合,锻炼机构位于可移动底架机构的上方,锻炼机构与可移动底架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所述的座椅滑轮的个数为四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所述的弹簧、弹簧A的材料为高碳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所述的铃片箱拉手设有防滑套。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装置能够锻炼手臂的力量,装置能够通过三种调节方式来调节重量,装置可以调节锻炼者坐下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的锻炼者,装置能够储存铃片,装置能够移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可移动底架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脚蹬1-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移动轮1-6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升降座椅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座椅滑轮2-1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锻炼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负重机构3-3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调节预紧力螺栓组3-3-3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摩擦系数调节机构3-3-4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的铃片组3-3-8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可移动底架机构1;把手1-1;底架1-2;升降座椅活动槽1-3;升降座椅限位孔1-4;脚蹬1-5;脚蹬板支座1-5-1;脚蹬板1-5-2;支撑板1-5-3;卡位杆1-5-4;卡位块1-5-5;移动轮1-6;铰接杆1-6-1;移动轮支撑腿1-6-2;移动轮固定杆1-6-3;移动轮本体1-6-4;升降座椅机构2;座椅滑轮2-1;滑轮2-1-1;滑轮固定杆2-1-2;滑轮支腿2-1-3;滑轮座2-1-4;限位螺杆2-2;座椅支架2-3;液压缸2-4;活塞2-5;活塞杆2-6;座椅2-7;靠背2-8;锻炼机构3;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锻炼握手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包括可移动底架机构(1)、升降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底架机构(1)包括把手(1‑1)、底架(1‑2)、升降座椅活动槽(1‑3)、升降座椅限位孔(1‑4)、脚蹬(1‑5)、移动轮(1‑6),把手(1‑1)位于底架(1‑2)的左侧,把手(1‑1)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升降座椅活动槽(1‑3)开在底架(1‑2)上,升降座椅限位孔(1‑4)开在底架(1‑2)上,脚蹬(1‑5)位于底架(1‑2)的上方,脚蹬(1‑5)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1‑6)与底架(1‑2)相连,移动轮(1‑6)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脚蹬(1‑5)包括脚蹬板支座(1‑5‑1)、脚蹬板(1‑5‑2)、支撑板(1‑5‑3)、卡位杆(1‑5‑4)、卡位块(1‑5‑5),脚蹬板支座(1‑5‑1)与脚蹬板(1‑5‑2)相连,脚蹬板支座(1‑5‑1)与脚蹬板(1‑5‑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支撑板(1‑5‑3)与脚蹬板(1‑5‑2)相连,支撑板(1‑5‑3)与脚蹬板(1‑5‑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卡位杆(1‑5‑4)与支撑板(1‑5‑3)相连,卡位杆(1‑5‑4)与支撑板(1‑5‑3)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卡位杆(1‑5‑4)与卡位块(1‑5‑5)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移动轮(1‑6)包括铰接杆(1‑6‑1)、移动轮支撑腿(1‑6‑2)、移动轮固定杆(1‑6‑3)、移动轮本体(1‑6‑4),铰接杆(1‑6‑1)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相连,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本体(1‑6‑4)相连,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本体(1‑6‑4)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升降座椅机构(2)包括座椅滑轮(2‑1)、限位螺杆(2‑2)、座椅支架(2‑3)、液压缸(2‑4)、活塞(2‑5)、活塞杆(2‑6)、座椅(2‑7)、靠背(2‑8),座椅滑轮(2‑1)位于座椅支架(2‑3)的下方,座椅滑轮(2‑1)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限位螺杆(2‑2)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液压缸(2‑4)位于座椅支架(2‑3)的上方,液压缸(2‑4)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活塞(2‑5)设置在液压缸(2‑4)的内部,活塞(2‑5)与液压缸(2‑4)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活塞杆(2‑6)位于活塞(2‑5)的上方,活塞杆(2‑6)与活塞(2‑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2‑7)位于活塞杆(2‑6)的上方,座椅(2‑7)与活塞杆(2‑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靠背(2‑8)位于座椅(2‑7)的上方,靠背(2‑8)与座椅(2‑7)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滑轮(2‑1)包括滑轮(2‑1‑1)、滑轮固定杆(2‑1‑2)、滑轮支腿(2‑1‑3)、滑轮座(2‑1‑4),滑轮(2‑1‑1)与滑轮固定杆(2‑1‑2)相连,滑轮(2‑1‑1)与滑轮固定杆(2‑1‑2)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滑轮固定杆(2‑1‑2)与滑轮支腿(2‑1‑3)相连,滑轮固定杆(2‑1‑2)与滑轮支腿(2‑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滑轮支腿(2‑1‑3)位于滑轮座(2‑1‑4)的下方,滑轮支腿(2‑1‑3)与滑轮座(2‑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机构(3)包括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传力钢绳(3‑2)、负重机构(3‑3)、负重支机构支架(3‑4)、铃片箱(3‑5)、铃片箱拉手(3‑6),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与传力钢绳(3‑2)相连,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与传力钢绳(3‑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传力钢绳(3‑2)与负重机构(3‑3)相连,传力钢绳(3‑2)与负重机构(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负重支机构支架(3‑4)位于负重机构(3‑3)的下方,负重支机构支架(3‑4)与负重机构(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箱(3‑5)与负重支机构支架(3‑4)相配合,铃片箱(3‑5)与负重支机构支架(3‑4)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铃片箱拉手(3‑6)与铃片箱(3‑5)相连,铃片箱拉手(3‑6)与铃片箱(3‑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包括锻炼握手(3‑1‑1)、连接钢绳(3‑1‑2)、转向轮(3‑1‑3)、钢绳连接轮(3‑1‑4)、轴(3‑1‑5)、轴座(3‑1‑6),锻炼握手(3‑1‑1)与连接钢绳(3‑1‑2)相连,锻炼握手(3‑1‑1)与连接钢绳(3‑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转向轮(3‑1‑3)与钢绳连接轮(3‑1‑4)相连,转向轮(3‑1‑3)与钢绳连接轮(3‑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钢绳连接轮(3‑1‑4)与轴(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手臂锻炼装置,包括可移动底架机构(1)、升降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底架机构(1)包括把手(1-1)、底架(1-2)、升降座椅活动槽(1-3)、升降座椅限位孔(1-4)、脚蹬(1-5)、移动轮(1-6),把手(1-1)位于底架(1-2)的左侧,把手(1-1)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升降座椅活动槽(1-3)开在底架(1-2)上,升降座椅限位孔(1-4)开在底架(1-2)上,脚蹬(1-5)位于底架(1-2)的上方,脚蹬(1-5)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1-6)与底架(1-2)相连,移动轮(1-6)与底架(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脚蹬(1-5)包括脚蹬板支座(1-5-1)、脚蹬板(1-5-2)、支撑板(1-5-3)、卡位杆(1-5-4)、卡位块(1-5-5),脚蹬板支座(1-5-1)与脚蹬板(1-5-2)相连,脚蹬板支座(1-5-1)与脚蹬板(1-5-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支撑板(1-5-3)与脚蹬板(1-5-2)相连,支撑板(1-5-3)与脚蹬板(1-5-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卡位杆(1-5-4)与支撑板(1-5-3)相连,卡位杆(1-5-4)与支撑板(1-5-3)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卡位杆(1-5-4)与卡位块(1-5-5)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移动轮(1-6)包括铰接杆(1-6-1)、移动轮支撑腿(1-6-2)、移动轮固定杆(1-6-3)、移动轮本体(1-6-4),铰接杆(1-6-1)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相连,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支撑腿(1-6-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本体(1-6-4)相连,移动轮固定杆(1-6-3)与移动轮本体(1-6-4)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升降座椅机构(2)包括座椅滑轮(2-1)、限位螺杆(2-2)、座椅支架(2-3)、液压缸(2-4)、活塞(2-5)、活塞杆(2-6)、座椅(2-7)、靠背(2-8),座椅滑轮(2-1)位于座椅支架(2-3)的下方,座椅滑轮(2-1)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限位螺杆(2-2)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液压缸(2-4)位于座椅支架(2-3)的上方,液压缸(2-4)与座椅支架(2-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活塞(2-5)设置在液压缸(2-4)的内部,活塞(2-5)与液压缸(2-4)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活塞杆(2-6)位于活塞(2-5)的上方,活塞杆(2-6)与活塞(2-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2-7)位于活塞杆(2-6)的上方,座椅(2-7)与活塞杆(2-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靠背(2-8)位于座椅(2-7)的上方,靠背(2-8)与座椅(2-7)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座椅滑轮(2-1)包括滑轮(2-1-1)、滑轮固定杆(2-1-2)、滑轮支腿(2-1-3)、滑轮座(2-1-4),滑轮(2-1-1)与滑轮固定杆(2-1-2)相连,滑轮(2-1-1)与滑轮固定杆(2-1-2)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滑轮固定杆(2-1-2)与滑轮支腿(2-1-3)相连,滑轮固定杆(2-1-2)与滑轮支腿(2-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滑轮支腿(2-1-3)位于滑轮座(2-1-4)的下方,滑轮支腿(2-1-3)与滑轮座(2-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机构(3)包括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传力钢绳(3-2)、负重机构(3-3)、负重支机构支架(3-4)、铃片箱(3-5)、铃片箱拉手(3-6),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与传力钢绳(3-2)相连,锻炼手拉转向轮机构(3-1)与传力钢绳(3-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传力钢绳(3-2)与负重机构(3-3)相连,传力钢绳(3-2)与负重机构(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负重支机构支架(3-4)位于负重机构(3-3)的下方,负重支机构支架(3-4)与负重机构(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赵淑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