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第一桩柱,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桩柱之间均连接有拱墙;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桩柱,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和第二桩柱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多个拱墙通过第一桩柱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弧形排列的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能够对滑坡起到正面的有力的抵抗,通过多个拱墙和第一桩柱能够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沿弧形的抵挡墙体分散冲击力的作用,通过支撑连杆连接第一桩柱、第二桩柱,能够形成稳固的三角形连接关系,加强了各桩柱以及各拱墙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有力的抵挡了滑坡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治理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滑坡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且频发的国家。滑坡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滑坡是由山体沿其内部软弱带或软弱面作整体的间歇滑动引起的,是一种多发的又常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的不良地质现象。我国已受到滑坡灾害威胁和可能受到滑坡威胁的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1/4。滑坡滑动的岩土体,可大可小,小的百余立方米,大的可达几十万立方米至数千万立方米,甚至上亿立方米。它的发生往往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它破坏各种建筑物,冲断公路铁路,淹没村镇,破坏农田、森林,阻塞河道,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滑坡进行研究和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一桩柱,其中该多根第一桩柱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面向易滑坡方向,该多根第一桩柱的相邻两个第一桩柱之间均连接有插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拱墙,该拱墙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所述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二桩柱,该多根第二桩柱所述构成的弧线位于所述的多根第一桩柱所述构成的弧线的后侧,该多根第二桩柱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和第二桩柱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通过第一桩柱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所述第二桩柱、支撑连杆用于对所述第一桩柱和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进一步起到支持、稳固的作用。上述第一桩柱和第二桩柱的结构相同,第一桩柱以及第二桩柱均包括柱体和位于柱体下端的楔入尖端,所述柱体上沿其周向均匀的开设有4个沿柱体纵向设置的T形槽,所述拱墙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沿侧壁纵向的与所述T形槽相匹配的T形条,支撑连杆的两端也设有与该支撑连杆相垂直、且与所述T形槽相匹配的T形条;所述拱墙与第一桩柱之间、相邻的第一桩柱与第二桩柱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之间均通过将T形条插入T形槽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述第一桩柱以及第二桩柱的柱体的横截面均为圆面,所述T形槽的横截面在该圆面上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柱体的直径为20~30cm,拱墙的厚度为5~10cm,支撑连杆的直径为8-10cm;所述第一桩柱以及第二桩柱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铁材料制成,所述拱墙、T形条以及支撑连杆均采用钢铁材料制成。上述第一桩柱以及第二桩柱均为4-10根;所述拱墙的高度与柱体的长度相当,所述柱体全部或部分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所述拱墙也全部或部分插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第一桩柱,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桩柱之间均连接有拱墙;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桩柱,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和第二桩柱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通过第一桩柱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而第二桩柱、支撑连杆用于对第一桩柱和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起进一步支持、稳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各个第一桩柱、第二桩柱均按要求的排列形状楔入易滑坡地点,然后在相关桩柱之间插入相应的拱墙以及支撑连杆,可采用重锤楔入地面内,从而形成牢靠的弧形排列的拱墙,用于对滑坡冲击起到阻挡作用,通过弧形排列的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能够对滑坡起到正面的有力的抵抗,通过多个拱墙和第一桩柱能够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沿弧形的抵挡墙体分散冲击力的作用,通过支撑连杆连接相邻的第一桩柱、第二桩柱,能够形成稳固的三角形连接关系,从而加强了各桩柱以及各拱墙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有力的抵挡了滑坡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第一桩柱以及拱墙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标示为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桩柱或第二桩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6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一桩柱1,其中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面向易滑坡方向,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相邻两个第一桩柱1之间均连接有插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拱墙2,该拱墙2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所述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二桩柱7,该多根第二桩柱7所述构成的弧线位于所述的多根第一桩柱1所述构成的弧线的后侧,该多根第二桩柱7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7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1和第二桩柱7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3;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2通过第一桩柱1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所述第二桩柱7、支撑连杆3用于对所述第一桩柱1和拱墙2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进一步起到支持、稳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通过第一桩柱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而第二桩柱、支撑连杆用于对第一桩柱和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起进一步支持、稳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各个第一桩柱、第二桩柱均按要求的排列形状楔入易滑坡地点,然后在相关桩柱之间插入相应的拱墙以及支撑连杆,可采用重锤楔入地面内,从而形成牢靠的弧形排列的拱墙,用于对滑坡冲击起到阻挡作用,通过弧形排列的拱墙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能够对滑坡起到正面的有力的抵抗,通过多个拱墙和第一桩柱能够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沿弧形的抵挡墙体分散冲击力的作用,通过支撑连杆连接相邻的第一桩柱、第二桩柱,能够形成稳固的三角形连接关系,从而加强了各桩柱以及各拱墙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有力的抵挡了滑坡的冲击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柱1和第二桩柱7的结构相同,参见图3及图4,第一桩柱1以及第二桩柱7均包括柱体8和位于柱体8下端的楔入尖端9,所述柱体8上沿其周向均匀的开设有4个沿柱体8纵向设置的T形槽4,所述拱墙2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沿侧壁纵向的与所述T形槽4相匹配的T形条5,支撑连杆3的两端也设有与该支撑连杆3相垂直、且与所述T形槽4相匹配的T形条5;所述拱墙2与第一桩柱1之间、相邻的第一桩柱1与第二桩柱7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7之间均通过将T形条5插入T形槽4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柱1以及第二桩柱7的柱体8的横截面均为圆面,所述T形槽4的横截面在该圆面上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柱体8的直径为20~30cm,拱墙2的厚度为5~10cm,支撑连杆3的直径为8-10cm;所述第一桩柱1以及第二桩柱7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铁材料制成,所述拱墙2、T形条5以及支撑连杆3均采用钢铁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柱1以及第二桩柱7均为4-10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一桩柱(1),其中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面向易滑坡方向,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相邻两个第一桩柱(1)之间均连接有插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拱墙(2),该拱墙(2)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所述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二桩柱(7),该多根第二桩柱(7)所述构成的弧线位于所述的多根第一桩柱(1)所述构成的弧线的后侧,该多根第二桩柱(7)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7)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1)和第二桩柱(7)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3);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2)通过第一桩柱(1)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所述第二桩柱(7)、支撑连杆(3)用于对所述第一桩柱(1)和拱墙(2)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进一步起到支持、稳固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一桩柱(1),其中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面向易滑坡方向,该多根第一桩柱(1)的相邻两个第一桩柱(1)之间均连接有插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拱墙(2),该拱墙(2)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所述桩拱门型刚构结构还包括多根呈弧线排列的楔入易滑坡地点地面以下的第二桩柱(7),该多根第二桩柱(7)所述构成的弧线位于所述的多根第一桩柱(1)所述构成的弧线的后侧,该多根第二桩柱(7)的弧线排列的凸出一侧也面向易滑坡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桩柱(7)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桩柱(1)和第二桩柱(7)之间均连接有起稳固作用的支撑连杆(3);该桩拱门型刚构结构的多个拱墙(2)通过第一桩柱(1)的连接构成一抵挡墙体,用于对滑坡冲击力起到抵挡作用,所述第二桩柱(7)、支撑连杆(3)用于对所述第一桩柱(1)和拱墙(2)所构成的抵挡墙体进一步起到支持、稳固的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治理区域性滑坡的桩拱门型刚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柱(1)和第二桩柱(7)的结构相同,第一桩柱(1)以及第二桩柱(7)均包括柱体(8)和位于柱体(8)下端的楔入尖端(9),所述柱体(8)上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