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包括壳体、锁扣安装支架、解锁按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汽车座椅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支架包括承载板、锁扣板和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锁扣板板依序设有第一锁扣孔、第二锁扣孔和第三锁扣孔,所述解锁按板包括按压板和多个驱动板,所述按压板盖设在所述锁扣板的顶端,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锁扣板的两侧,所述驱动板的末端设有驱动柱,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按压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按压面积较小,方便了用户的操作,通过所述解锁按板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之间的套设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解锁按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所述解锁按板的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汽车的日益普及和大众化,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安全带及安全带锁扣作为安全带总成中重要组成部分,已标配装在车辆上,由于安全带锁扣装置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驾驶员和乘驾员的安全性能,因此汽车生产商对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的质量越来越重视。现有的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锁止弹簧和与锁止弹簧连接的解锁按键,用户可通过按压解锁按键以控制安全带上锁扣销的复位脱离。现有的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使用过程中,由于解锁按键的按压面积较小,使得用户不易操作,且现有的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中解锁按键与壳体之间结构不稳定,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较大时容易导致解锁按键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解锁按键的按压面积较小且解锁按键与壳体之间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锁扣安装支架、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顶端连接的解锁按板和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末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汽车座椅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支架包括承载板、与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的锁扣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末端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锁扣板板依序设有第一锁扣孔、第二锁扣孔和第三锁扣孔,所述第一锁扣孔、所述第二锁扣孔和所述第三锁扣孔用于保障所述锁扣板对汽车安全带上的锁扣销的锁止功能,所述解锁按板包括按压板和设于所述按压板底面上的多个驱动板,所述按压板盖设在所述锁扣板的顶端,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锁扣板的两侧,所述驱动板的末端设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用于在所述按压板被按压时驱动所述锁扣销的复位脱离,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固定板的装配定位。上述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通过所述按压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按压面积较小,方便了用户的操作,通过所述解锁按板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之间的套设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解锁按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所述解锁按板的脱落,通过所述承载板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锁扣板起到了承载固定的作用,以保障了所述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对所述锁扣销的锁止固定功能,通过所述引导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锁扣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的结构强度,通过所述第一锁扣孔、所述第二锁扣孔和所述第三锁扣孔的设计,保障了所述锁扣板对所述锁扣销的锁止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扣孔采用L形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锁扣孔采用长方形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锁扣孔采用三角形通孔结构,且所述第一锁扣孔的底部采用弧形结构朝向所述固定板凹陷,所述第三锁扣孔的内壁顶角均采用圆弧倒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板之间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锁扣板之间的移动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引导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汽车座椅之间的限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串设有一铆钉,所述铆钉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铆钉用于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连接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卡合连接的下盖,所述锁扣安装支架和所述解锁按板均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朝向所述锁扣安装支架的一侧设有卡接板和定位槽,所述卡接板采用栅格装结构依序设于所述下盖的顶端内壁上,所述定位槽采用圆柱形凹槽结构并朝向所述下盖外壁凹陷。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内壁两侧设有多根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采用长方形结构,所述限位柱用于所述下盖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之间的限位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锁扣安装支架与解锁按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解锁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锁扣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100壳体10上盖11下盖12,12a卡接板121定位槽122限位柱123锁扣安装支架20承载板21锁扣板22引导板23第一锁扣孔24第二锁扣孔25第三锁扣孔26解锁按板30按压板31驱动板32驱动柱33限位挡板34固定板40铆钉41定位孔42限位凸块4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100,包括壳体10、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锁扣安装支架20、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顶端连接的解锁按板30和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末端的固定板40,所述壳体10采用空心结构,通过所述壳体10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和所述解锁按板30起到了承载固定的作用,进而保障了所述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解锁按板30盖设在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的顶端,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用于对汽车安全带上的锁扣销起到锁止固定的效果,所述解锁按板30用于方便用户对所述锁扣销的按压复位,所述固定板40与汽车座椅连接,通过所述固定板40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100与汽车座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壳体10包括上盖11和与所述上盖11卡合连接的下盖12,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和所述解锁按板30均设于所述上盖11与所述下盖12之间。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锁扣安装支架20包括承载板21、与所述承载板21垂直连接的锁扣板22和设于所述承载板21末端的引导板23,通过所述承载板21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锁扣板22起到了承载固定的作用,以保障了所述锁扣板22对所述锁扣销锁止效果,所述引导板23与所述固定板40连接,所述锁扣板22板依序设有第一锁扣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锁扣安装支架、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顶端连接的解锁按板和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末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汽车座椅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支架包括承载板、与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的锁扣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末端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锁扣板依序设有第一锁扣孔、第二锁扣孔和第三锁扣孔,所述第一锁扣孔、所述第二锁扣孔和所述第三锁扣孔用于保障所述锁扣板对汽车安全带上的锁扣销的锁止功能,所述解锁按板包括按压板和设于所述按压板底面上的多个驱动板,所述按压板盖设在所述锁扣板的顶端,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锁扣板的两侧,所述驱动板的末端设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用于在所述按压板被按压时驱动所述锁扣销的复位脱离,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固定板的装配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锁扣安装支架、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顶端连接的解锁按板和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支架末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汽车座椅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支架包括承载板、与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的锁扣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末端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锁扣板依序设有第一锁扣孔、第二锁扣孔和第三锁扣孔,所述第一锁扣孔、所述第二锁扣孔和所述第三锁扣孔用于保障所述锁扣板对汽车安全带上的锁扣销的锁止功能,所述解锁按板包括按压板和设于所述按压板底面上的多个驱动板,所述按压板盖设在所述锁扣板的顶端,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锁扣板的两侧,所述驱动板的末端设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用于在所述按压板被按压时驱动所述锁扣销的复位脱离,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固定板的装配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孔采用L形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锁扣孔采用长方形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锁扣孔采用三角形通孔结构,且所述第一锁扣孔的底部采用弧形结构朝向所述固定板凹陷,所述第三锁扣孔的内壁顶角均采用圆弧倒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林,尹伟,何伟力,万马,张羽,黄照,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