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02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属一种锯片生产设备,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相连通,第二导向槽伸入振动筒体的内部,振动筒体的内壁设有螺旋台阶,螺旋台阶的顶部与第二导向槽相连通;第一导向槽的末端还安装有顶推气缸,且第一导向槽的前端还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变径套的外部轮廓相适应;且定位块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待安装的变径套可直接加入振动筒体中,变径套在振动筒体的振动作用下由螺旋台阶缓慢上升,并陆续由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进入变径套上料工位进行定位,通过定位块使变径套的定位前的位置保持恒定,有效提升了变径套在锯片上定位及压合时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锯片生产设备,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金刚石锯片是一种切割工具,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耐火材料、石材,陶瓷等硬脆材料的加工。为便于其在切割机上安装,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其中部安装变径套,而现目前大多是通过人工敲击的方式在金刚石锯片中部安装变径套,不仅效率较低,还耗费过多人工;针对前述缺陷,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但这类设备大多结构单一,准确率低,仅可针对圆形的变径套进行安装,无法在锯片上自动安装异形的变径套,因而有必要针对这类变径套生产设备的结构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敲击的方式在锯片上安装变径套效率较低,同类设备结构单一,准确率低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所述的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槽伸入振动筒体的内部,所述振动筒体的内壁设有螺旋台阶,所述螺旋台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末端还安装有顶推气缸,且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端还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变径套的外部轮廓相适应;且所述定位块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振动筒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下方还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也安装在机架上,用于由振动器带动第二导向槽振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振动筒体的下方安装有电磁振动装置,所述电磁振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端与工位转盘上的变径套上料工位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待安装的变径套可直接加入振动筒体中,变径套在振动筒体的振动作用下由螺旋台阶缓慢上升,并陆续由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进入变径套上料工位进行定位,通过定位块使变径套的定位前的位置保持恒定,有效提升了变径套在锯片上定位及压合时的精确性,从而可在锯片上安装异形的变径套,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结构简单,适于在各类场所中安装使用,且适应性的改进定位块上定位槽的形状可适用各类形状的变径套安装,应用范围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为第一导向槽、11为第二导向槽、12为振动筒体、13为顶推气缸、14为定位块、15为升降装置、16为变径套、17为定位槽、19为机架、20为振动器、22为电磁振动装置、23为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导向槽10,该第一导向槽10与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而该第二导向槽11的端部需伸入振动筒体12的内部,前述的振动筒体12的内壁设有螺旋台阶,该螺旋台阶在图中未示出,其是沿着振动筒体12的内部逐渐升高的方式分布,最终螺旋台阶顶部的最高处与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而该第一导向槽10的末端还安装有一个顶推气缸13,在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再安装一个定位块14,该定位块14为本技术最重要的改进之一,即在定位块14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槽17,该定位槽17与变径套的外部轮廓相适应;而定位块14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安装在第一支架9上;前述顶推气缸的13的作用是,将第一导向槽10上的变径套从末端顶推至前端,然后在定位块14的作用下,使变径套按照预设的位置位于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然后定位块14在升降装置1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由置于工位转盘上变径套上料工位上部的定位气缸,将变径套下压至锯片上进行初次定位;因此前述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需与工位转盘上的变径套上料工位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待安装的变径套可直接加入振动筒体12中,变径套16在振动筒体12的振动作用下由螺旋台阶缓慢上升,并陆续由第二导向槽11与第一导向槽10进入变径套上料工位32进行定位,正如上述所提到的,通过定位块14使变径套的定位前的位置保持恒定,有效提升了定位及压合时的精确性,从而可在锯片上安装异形的变径套,通过适应性的改进定位块14上定位槽17的形状,可使该设备能适用各类形状的变径套安装,应用范围广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变径套在进入第二导向槽11后,通过第二导向槽11与振动筒体12产生的谐振,逐步进入第一导向槽10上;仍然参考图1所示,在本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更加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使变径套在振动筒体12振动作用沿着螺旋台阶上升至振动筒体12的顶端后,继续沿着第二导向槽11移动至第一导向槽10上,可再设备中增设一个机架19,将上述的振动筒体12安装在机架19上,然后在第二导向槽11的下方设置一个振动器20,该振动器20也安装在机架19上,用于由振动器20带动第二导向槽11振动,即当变径套进入第二导向槽11后,在振动器20的作用下,产生独立的振动加速变径套进入第二导向槽11的速度,保证变径套前进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振动筒体12振动可使得筒体内的变径套沿着螺旋阶梯上升,这对振动筒体12振动的频率要求较高,才能实现使变径套在螺旋阶梯上快速上升,因此专利技术人为便于实现高频振动,直接在上述振动筒体12的下方安装了一个电磁振动装置22,而同样的,该电磁振动装置22也需安装在机架19上;另外,为保证机架作业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上述机架19的底部安装多个支撑脚23。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振动筒体12内的变径套16在振动作用下由振动筒体12内壁上的螺旋阶梯逐渐上升并进入第二导向槽11,第二导向槽11继续振动使变径套继续前移进入第一导向槽10,在顶推气缸13的作用下,变径套被顶推至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由此时置于第一导向槽10前端的定位块14上的定位槽进行定位,定位后升降装置带动定位块14下移,由变径套上料工位32上方的定位气缸8将当前变径套压入当前处于工位转盘中变径套上料工位的锯片中进行初步定位,再进入下一工位进行压合即可。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槽(10),所述第一导向槽(10)与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槽(11)伸入振动筒体(12)的内部,所述振动筒体(12)的内壁设有螺旋台阶,所述螺旋台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10)的末端还安装有顶推气缸(13),且所述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还安装有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14)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变径套的外部轮廓相适应;且所述定位块(14)安装在升降装置(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槽(10),所述第一导向槽(10)与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槽(11)伸入振动筒体(12)的内部,所述振动筒体(12)的内壁设有螺旋台阶,所述螺旋台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10)的末端还安装有顶推气缸(13),且所述第一导向槽(10)的前端还安装有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14)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变径套的外部轮廓相适应;且所述定位块(14)安装在升降装置(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套装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勇钟凯瞿小平杨祥安李绍章尹丁谢辉王朝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惠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