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902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检测装置、控制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机构,转子组件通过第一第一轨道运行至第一检测装置处,第一检测装置对当前工位上是否有转子组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装置发送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启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单次进程量。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的末端设置第一检测装置,实现自动检测装配位置是否有转子组件,无需人工监控,且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可实现转子组件的自动补位动作;同样道理,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机壳的位置以及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角度调节装置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小型电机装配设备
,具体来说是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电机的转子组件和机壳装配过程中,涉及细节繁多,尤其是小型电机,各个部件体积小,装配时精度不好掌握。现有设备中,装配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装配效率低,甚至需要人工参与,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微型电机的装配作业自动化程度低。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角度调节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控制器;放置有转子组件的周转条通过第一输送装置运行至第一检测装置处,第一检测装置对当前工位上是否有转子组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机壳通过第二输送装置送至角度调节装置处,并通过第二检测装置对当前工位是否有机壳以及机壳的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角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角度信息控制角度调节装置工作,对机壳进行角度调整,直至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机壳角度符合要求,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拾取处于角度调节装置的机壳运行至转子组件上方,并将机壳套装在当前转子组件上成成品,同时将成品拾取后放置到第二机械手上,第二机械手将产品放置到下一工位。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周转条放置在第一轨道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装置发送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启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单次进程量。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一轨道的末端;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分别处于轨道两侧夹板,以及驱动两夹板作相对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两块夹板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槽,两卡槽配合后形成夹持转子组件的限位槽;所述夹板上设置多个卡槽,相邻两个卡槽的间距与周转条上相邻两个转子组件的间距相等,其中一个卡槽处于第一轨道末端的机壳装配点位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具有导向喇叭口。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一次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两块夹板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机械手将机壳套装在转子组件上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两块夹板相背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探头;所述第一红外探头对着机壳装配点。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轨道、推送机构;所述第二轨道的起始端与振动送料盘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包括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之间具有供机壳通过的通道,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末端连接有挡板,以使第二轨道末端为盲端;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处于第二轨道末端的左侧,左限位板上开设有供第三驱动机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右限位板的末端与挡板断连;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穿过通孔,将第二轨道末端的转子通过断连处推送至角度调节装置处。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盘、第四驱动机构;所述机壳被第三驱动机构推送至转盘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转盘转动,以带动机壳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红外探头、第三红外探头;所述第二红外探头、第三红外探头均对准转盘上的机壳,所述第三红外探头用以探测机壳上缺口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带动转盘转动180°。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均为气缸。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的末端设置第一检测装置,实现自动检测装配位置是否有转子组件,无需人工监控,且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可实现转子组件的自动补位动作;通过在第一轨道末端设置夹持机构,实现对装配点的转子组件进行固定,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发生移动。将卡槽口设计成喇叭口,具有导向作用,可应对转子组件位置上的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机壳装配前姿态调整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输送装置3、第二检测装置4、角度调节装置5、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控制器。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第一轨道11和第一驱动机构,周转条放置在第一轨道11上;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装置2发送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启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单次进程量。如图1、图2所示,第一输送装置1还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2;第一夹持机构12处于第一轨道11的末端;第一夹持机构12包括分别处于轨道两侧夹板121,以及驱动两夹板121作相对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22;两块夹板121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槽123,两卡槽123配合后形成夹持转子组件的限位槽;夹板121上设置多个卡槽123,相邻两个卡槽123的间距与周转条上相邻两个转子组件的间距相等,其中一个卡槽123处于第一轨道11末端的机壳装配点位置。限位槽的开口两侧具有导向喇叭口,当转子组件位置不精确时,可通过喇叭口的导向作用,使转子进入限位槽内。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一次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22驱动两块夹板121相对运动;第一机械手将机壳套装在转子组件上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22驱动两块夹板121相背运动。第一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红外探头;第一红外探头对着机壳装配点,一般是第一轨道11末端最后一个转子组件的位置。第二输送装置3包括第二轨道31、推送机构32、第二轨道31的起始端与振动送料盘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轨道31包括左限位板311和右限位板312,左限位板311和右限位板312之间具有供机壳通过的通道,左限位板311和右限位板312的末端连接有挡板313,以使第二轨道31末端为盲端;推送机构32为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处于第二轨道31末端的左侧,左限位板311上开设有供第三驱动机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右限位板312的末端与挡板313断连;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穿过通孔,将第二轨道31末端的转子通过断连处推送至角度调节装置5处。如图3所示,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盘51、第四驱动机构52;机壳被第三驱动机构推送至转盘51上;第四驱动机构52驱动转盘51转动,以带动机壳转动。第四驱动机构52的输出轴与转盘51的底部固定,以带动转盘51转动。第一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第二驱动机构122、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52均为气缸。工作原理为:放置有转子组件的周转条通过第一输送装置1运行至第一检测装置2处,第一检测装置2对当前工位上是否有转子组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第二检测装置4包括第二红外探头41、第三红外探头42;第二红外探头41、第三红外探头42均对准转盘51上的机壳,第三红外探头42用以探测机壳上缺口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四驱动机构52带动转盘51转动180°。机壳通过第二输送装置3送至角度调节装置5处,并通过第二检测装置4对当前工位是否有机壳以及机壳的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角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角度信息控制角度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第一检测装置(2)控制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第一轨道(11)和第一驱动机构,放置有转子组件的周转条通过第一第一轨道(11)运行至第一检测装置(2)处,第一检测装置(2)对当前工位上是否有转子组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装置(2)发送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启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单次进程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第一检测装置(2)控制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第一轨道(11)和第一驱动机构,放置有转子组件的周转条通过第一第一轨道(11)运行至第一检测装置(2)处,第一检测装置(2)对当前工位上是否有转子组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装置(2)发送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启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单次进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装配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还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2);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2)处于第一轨道(11)的末端;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2)包括分别处于轨道两侧夹板(121),以及驱动两夹板(121)作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录文陈随鹏陈欣星许玉周徐振宣陈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