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231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锁定配合连接的接合部,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插合腔,所述第一插合腔下侧的所述滑座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主体部内的第一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第一锥角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组件
,具体为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光组件在输电使用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插拔插头,插头在插拔过程中因电压影响容易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触电,对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当意外触碰到插头时,插头容易意外脱离,发光组件的意外断电容易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锁定配合连接的接合部,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插合腔,所述第一插合腔下侧的所述滑座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主体部内的第一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上侧相互啮合设有第二锥角轮,所述第一传输腔上侧依次设有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所述第二锥角轮顶端面固设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依次伸入所述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内壁体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底部端面左右对称固设有第一输电块,所述第二传输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输电腔,所述第三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底端动力安装有花键轴,所述第二螺旋杆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所述第一驱行机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顶部延伸末端固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三螺旋杆底部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三传输腔内底壁内,所述第三传输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有第四传输腔,所述第四传输腔右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顶端固设有钢绳,所述钢绳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轮、第一转向轮并与所述第二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插合腔,所述第二插合腔与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二插合腔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二输电腔,所述第二滑槽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滑槽顶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条,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顶部固设有照明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合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角卡合块,所述斜角卡合块与所述第四滑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述第一插合腔内底壁内嵌设有管控器,所述管控器与所述第二驱行机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合部底部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一插合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插合块,所述第一插合块左右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与所述斜角卡合块顶压配合连接的卡合腔,所述接合部右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二插合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插合块,所述第二插合块右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二输电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槽顶部外周设有容槽,所述容槽内分别设有左挡尘布以及右挡尘布,所述左挡尘布固设于所述滑座左侧端面与所述容槽左侧壁之间,所述右挡尘布固设于所述滑座右侧端面与所述容槽右侧壁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电腔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输电块与所述第二输电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电块与发光组件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顶部的灯杆,所述灯杆左侧末端固设有照明灯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滑座处于第一滑槽左侧壁,挡板向下伸入第二插合腔内将第二插合腔完全封闭,第二滑块与限位块抵接,花键轴与花键腔完全脱离,第一滑块处于第二传输腔顶壁,第一输电块与第一输电腔完全脱离,从而有效防止灰尘等物品进入第二输电腔内,增加使用寿命,且第二输电腔处于断电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当需要对发光组件输电使用时,将第一插合块与第一插合腔对准并完全插入,此时,斜角卡合块卡入卡合腔内,使接合部保存稳定,且第一插合块与管控器触碰,管控器发送信号使第二驱行机启动带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至第三传输腔底壁,此时,第二滑块拉动挡板克服第一弹条的弹性力向上完全滑出第二插合腔,第二插合腔处于打开状态,同时,花键轴完全伸入花键腔内,然后,启动第一驱行机带动第二螺旋杆转动,此时,第二螺旋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下滑至第二传输腔底壁,第一输电块完全插入第一输电腔内,同时,第一螺旋杆转动带动滑座向右滑动至第一滑槽右侧壁,第二输电块完全伸入第二输电腔内,此时,接合部处于锁定状态,发光组件处于通电状态,从而无需人员手动插接输电,防止使用人员在插接使用时发生意外触电事故,且当第二输电块完全伸入第二输电腔内时,接合部处于锁定状态,当意外对接合部发生触碰时,接合部不会意外脱落,增加使用稳定性,有效增加发光组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主体部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接合部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部200以及与所述主体部200锁定配合连接的接合部300,所述主体部200左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块部244,所述凸块部244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248,所述第一滑槽248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246,所述滑座246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插合腔238,所述第一插合腔238下侧的所述滑座246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旋杆247,所述第一螺旋杆247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滑槽248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247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主体部200内的第一传输腔203内并与所述主体部200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247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第一锥角轮202,所述第一锥角轮202上侧相互啮合设有第二锥角轮204,所述第一传输腔203上侧依次设有第二传输腔206、第三传输腔213,所述第二锥角轮204顶端面固设有第二螺旋杆207,所述第二螺旋杆207依次伸入所述第二传输腔206、第三传输腔213内并与所述主体部200内壁体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腔206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块209,所述第一滑块209与所述第二螺旋杆207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9底部端面左右对称固设有第一输电块208,所述第二传输腔206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208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输电腔205,所述第三传输腔213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216,所述第二滑块216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驱行机221,所述第一驱行机221底端动力安装有花键轴215,所述第二螺旋杆207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花键轴215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211,所述第一驱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锁定配合连接的接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插合腔,所述第一插合腔下侧的所述滑座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主体部内的第一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上侧相互啮合设有第二锥角轮,所述第一传输腔上侧依次设有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所述第二锥角轮顶端面固设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依次伸入所述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内壁体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底部端面左右对称固设有第一输电块,所述第二传输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输电腔,所述第三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底端动力安装有花键轴,所述第二螺旋杆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所述第一驱行机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顶部延伸末端固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三螺旋杆底部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三传输腔内底壁内,所述第三传输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有第四传输腔,所述第四传输腔右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顶端固设有钢绳,所述钢绳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轮、第一转向轮并与所述第二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插合腔,所述第二插合腔与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二插合腔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二输电腔,所述第二滑槽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滑槽顶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条,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顶部固设有照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锁定配合连接的接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左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插合腔,所述第一插合腔下侧的所述滑座内螺纹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主体部内的第一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上侧相互啮合设有第二锥角轮,所述第一传输腔上侧依次设有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所述第二锥角轮顶端面固设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依次伸入所述第二传输腔、第三传输腔内并与所述主体部内壁体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底部端面左右对称固设有第一输电块,所述第二传输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输电腔,所述第三传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底端动力安装有花键轴,所述第二螺旋杆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所述第一驱行机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顶部延伸末端固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三螺旋杆底部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三传输腔内底壁内,所述第三传输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有第四传输腔,所述第四传输腔右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处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轮,所述第四传输腔左侧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顶端固设有钢绳,所述钢绳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轮、第一转向轮并与所述第二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诺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