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O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密封垫的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61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将密封垫主体吸附于吸引夹具并从载体膜分离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在由密封垫主体(20)和与其粘附的载体膜(30)组合而成的密封垫中从载体膜(30)分离密封垫主体(20),在载体膜(30)与密封垫主体(20)的分离中使用吸引夹具(40),该吸引夹具(40)在与载体膜(30)相对的位置具有吸附面(43),在吸附面(43)形成有呈与密封垫主体(20)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吸附槽(44),吸附槽(44)在遍及整个周围形成有多条吸引路径(45),密封垫主体(20)借助来自吸引夹具(40)中的吸引路径(45)的吸引力吸附于吸附槽(44),并从载体膜(30)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密封垫的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技术,更详细地,涉及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与用于保持该密封垫主体的载体膜组合而成的附带载体膜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垫可用作例如燃料电池用密封垫或者可用作其他用途的普通密封垫。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用密封垫具有所谓的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纯橡胶密封垫、在隔板上一体成型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的隔板一体型密封垫、在气体扩散层(GDL)上一体成型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的气体扩散层一体型密封垫等各种结构的密封垫。虽然这些密封垫各具特色,但近年来,随着低成本化的需求增强,能够满足该需求的纯橡胶密封垫备受瞩目。并且,作为这种纯橡胶密封垫已知有例如图13中所示的密封垫。如图13(a)所示的纯橡胶密封垫(以下,简称为密封垫)510整体呈平面形状(平板状),用于遍及整个周围密封燃料电池反应面周围的外周密封部521设置为平面呈矩形的框形,为了密封各歧管的周围,外周密封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歧管用密封部522。并且,如图13(b)所示,密封垫的截面形状呈截面圆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0133(参照图1等中的密封垫3)然而,上述纯橡胶密封垫510在以下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即,这种密封垫510由于截面形状(线径)设置得较小,通常是1mm至数mm左右,因而在搬运或堆叠时密封垫容易扭曲,其操作作业性(操作性)差。因此,提出了如图14(a)、(b)所示的以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520及通过粘附于该密封垫主体520来保持上述密封垫主体520的载体膜530组合而成的附带载体膜的密封垫(以下,简称为密封垫)510。在该附带载体膜的密封垫510中,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520因由强度高于其的载体膜530保持,因而难以发生扭曲,并可提高操作作业性。这种附带载体膜的密封垫510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即,准备切割成规定大小的平面形状的平面状载体膜530,在将该载体膜530夹在未图示的模具的状态下进行合模。模具由上模及下模组合而成,在两个模具分别以一部分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型腔。接下来,将用于成型密封垫主体520的成型材料填充在型腔中,并进行加热等,以使密封垫主体520成型。将成型材料填充到型腔时,载体膜530的平面上的一部分借助成型材料填充压力而压靠在下模的型腔内面,并按照型腔内面的形状变形(塑性变形),从而使密封垫保持部531成型。并且,在密封垫主体成型后,打开模具。由此,密封垫主体520成为借助载体膜530而被粘附的状态,并且在这种粘附的状态下,进行产品的搬运、保管。并且,将这种密封垫510安装于燃料电池的隔板等时,从载体膜530分离密封垫主体520,并将该密封垫主体520安装于隔板等。于是,从上述载体膜530分离密封垫主体520时,考虑了用未图示的垫或吸引夹具吸附密封垫主体520的方法。然而,由于上述垫或吸引夹具在吸附工件时需要确保一定的吸附面积,在截面形状(线径)设置得小到1mm至数mm左右的密封垫主体520的情况下,有时发生吸引泄露,因而难以吸引、分离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吸引夹具吸附密封垫主体而从载体膜分离密封垫主体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作为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是在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与通过粘附于该密封垫主体来保持所述密封垫主体的载体膜组合而成的密封垫中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时,使用吸引夹具,该吸引夹具在与上述载体膜相对的位置上具有吸附面,在所述吸附面形成有呈与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吸附槽,并在所述吸附槽的整个周围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条吸引路径,所述密封垫主体通过固定所述载体膜并利用来自所述吸引夹具中的吸引路径的吸引力将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厚度方向一面吸附于吸附槽而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此外,在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厚度方向一面形成有密封唇,所述吸附槽可呈与所述密封唇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此外,在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厚度方向一面形成有密封唇,所述吸附槽可收容所述密封唇,在所述吸附槽的周缘部与密封垫主体紧密接触。此外,在所述吸引夹具以堵塞所述吸引路径的方式遍及所述吸附槽的整个周围安装有具有透气性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多孔材料,可利用来自形成于所述吸引夹具的吸引路径的吸引力将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厚度方向一面吸附于多孔材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结构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由于可以将密封垫主体吸附于吸引夹具中的吸附槽,因而可以从载体膜分离密封垫主体。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的图,(a)为其俯视图,(b)为(a)的A-A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吸引夹具的俯视图;图3(a)是图2中的B-B截面图,(b)是图2中的C-C截面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载体膜分离密封垫主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载体膜分离密封垫主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吸附密封垫主体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从载体膜分离密封垫主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3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垫的图,(a)为其俯视图,(b)为(a)的D-D截面图;图14是示出参考例中的密封垫的图,(a)为其俯视图,(b)为(a)的E-E截面图。符号说明10:密封垫20:密封垫主体21:外周密封部22:歧管用密封部23:密封基部24:密封唇25a:厚度方向一面25b:厚度方向另一面30:载体膜31:密封垫保持部32:载体膜片40:吸引夹具41:基座41a:吸引孔42:吸附板43:吸附面44:吸附槽45:吸引路径46a:收容部46b:周缘部46c:安装槽47:多孔材料50:固定夹具51:固定面52:退避槽P:吸引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0的图,(a)为其俯视图,(b)为(a)的A-A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吸引夹具40的俯视图;图3(a)是图2中的B-B截面图,图3(b)是图2中的C-C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0由密封垫主体20和载体膜30组合而成,密封垫主体20由所需的橡胶态弹性体(例如VMQ、PIB、EPDM、FKM等)形成,组装在作为一种板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平面上,载体膜30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附于该密封垫主体20,由树脂膜形成。如图1(a)所示,密封垫主体20整体成型为平面形状(平板状),以平面呈矩形的框形设置有遍及整个周围密封燃料电池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垫的操作方法,是在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和通过粘附于该密封垫主体来保持所述密封垫主体的载体膜组合而成的密封垫中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时,使用吸引夹具,该吸引夹具在与所述载体膜相对的位置具有吸附面,在所述吸附面形成有吸附槽,并且所述吸附槽在遍及所述吸附槽的整个周围以隔开所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条吸引路径,所述吸附槽呈与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所述密封垫主体通过固定所述载体膜并利用来自所述吸引夹具中的吸引路径的吸引力将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厚度方向一面吸附于吸附槽而从所述载体膜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24 JP 2016-1034901.一种密封垫的操作方法,是在由橡胶态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垫主体和通过粘附于该密封垫主体来保持所述密封垫主体的载体膜组合而成的密封垫中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密封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载体膜分离所述密封垫主体时,使用吸引夹具,该吸引夹具在与所述载体膜相对的位置具有吸附面,在所述吸附面形成有吸附槽,并且所述吸附槽在遍及所述吸附槽的整个周围以隔开所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条吸引路径,所述吸附槽呈与所述密封垫主体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所述密封垫主体通过固定所述载体膜并利用来自所述吸引夹具中的吸引路径的吸引力将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井元大场健一西村拓朗
申请(专利权)人:NO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