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683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升降装置、平移装置;所述第二轿厢层位于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且所述第一轿厢层和所述第二轿厢层分别对应相邻两个楼层;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平移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轿厢层从所述第一开口平移出或平移入所述轿厢;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轿厢层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在位置或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由于通过设置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分别停靠奇数楼层、偶数楼层,且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和平移装置,使得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均可在一楼乘载乘客,可利于提高电梯运载效率,节省乘客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下班时,客流量大,电梯使用频率较高,基本上每一层楼都得停靠,浪费较多时间,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电梯数量来加快电梯运载,一些电梯在平时则用不到,则造成浪费,使用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客流量大,乘坐电梯耗时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系统,其中,包括:电梯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升降装置、平移装置;所述第二轿厢层位于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且所述第一轿厢层和所述第二轿厢层分别对应相邻两个楼层;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平移装置与所述第一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轿厢层从所述第一开口平移出或平移入所述轿厢;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轿厢层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在位置或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井呈L形,并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井和水平井,所述水平井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轿厢相邻两个侧面。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轿厢层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轿厢门,所述第二轿厢层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轿厢门。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平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轿厢层下表面的若干个轮子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钢缆和设置在轿厢上的曳引机,所述钢缆一端与所述第二轿厢层连接,另一端与曳引机连接。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轿厢层上表面并用于顶起所述第二轿厢层的顶起装置。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顶起装置包括若干个千斤顶。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电梯系统的电梯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轿厢层平移出轿厢后,将第二轿厢层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在位置;当第一轿厢层和第二轿厢层乘载乘客后,第二轿厢层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第一轿厢层平移入轿厢,轿厢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第一轿厢层以奇数楼层为停靠点,第二轿厢层以偶数楼层为停靠点。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二轿厢层乘载乘客后,轿厢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第二轿厢层以每一个楼层为停靠点。有益效果:由于通过设置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分别停靠奇数楼层、偶数楼层,且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和平移装置,使得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均可在一楼乘载乘客,可利于提高电梯运载效率,节省乘客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中电梯系统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中电梯系统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中电梯系统第三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中轮子和第一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二中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三中电梯系统第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三中电梯系统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的较佳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10、设置在所述电梯井10内的轿厢20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20内的第一轿厢层30、第二轿厢层40、升降装置50、平移装置60;所述第二轿厢层40位于所述第一轿厢层30上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轿厢层30和所述第二轿厢层40分别位于所述轿厢20底部和顶部,且分别对应相邻两个楼层;所述轿厢20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21,所述平移装置60与所述第一轿厢层30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轿厢层30从所述第一开口21平移出或平移入所述轿厢20;所述升降装置50与所述第二轿厢层40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轿厢层40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30所在位置或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30上方,具体地,降落至所述轿厢20底部或提升至所述轿厢20顶部。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电梯系统按如下步骤运行:步骤S100、当第一轿厢层30平移出轿厢20后,将第二轿厢层40降落至轿厢20底部。电梯系统的初始状态是:第二轿厢层40位于第一轿厢层30上方,第一轿厢层30停靠在一楼,第二轿厢层40停靠在2楼,其中,第一轿厢层30用于乘载奇数楼层的乘客,第二轿厢层40用于乘载偶数楼层的乘客。由于乘客均在一楼乘坐电梯,需要将第一轿厢层30平移出轿厢20,且将第二轿厢层40降落至轿厢20底部,则第一轿厢层30和第二轿厢层40均在一楼,此时,奇数楼层的乘客可进入第一轿厢层30,偶数楼层的乘客可进入第二轿厢层40。步骤S200、当第一轿厢层30和第二轿厢层40乘载乘客后,第二轿厢层40提升至所述轿厢20顶部,第一轿厢层30平移入轿厢20,轿厢20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第一轿厢层30以奇数楼层为停靠点,第二轿厢层40以偶数楼层为停靠点。当第一轿厢层30和第二轿厢层40乘载乘客后,则恢复电梯的初始状态,即第二轿厢层40提升至所述轿厢20顶部(如果有乘客需要在2楼下电梯,乘客可在第二轿厢层40提升至所述轿厢20顶部时下电梯),第一轿厢层30平移入轿厢20且位于第二轿厢层40下方。轿厢20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其中,第一轿厢层30以奇数楼层为停靠点,第二轿厢层40以偶数楼层为停靠点。例如,第一轿厢层30可停靠在5楼,对应地,第二轿厢层40停靠在6楼,只要第一轿厢层30有需要停靠在5楼的乘客或者第二轿厢层40有需要停靠在6楼的乘客,轿厢20就会停靠。只有在第一轿厢层30没有停靠在5楼的乘客且第二轿厢层40没有停靠在6楼的乘客时,轿厢20才不会停靠。由于在上班时,乘客基本是从一楼乘坐电梯到对应楼层,通过平移装置60将第一轿厢层30平移出轿厢20,并通过升降装置50将第二轿厢层40降落至一楼,乘客可以根据需要到达的楼层为奇数或偶数选择第一轿厢层30或第二轿厢层40,轿厢20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将乘客送至对应楼层;而在下班时,乘客基本是从各个楼层乘坐电梯到一楼,乘客从各楼层进入电梯后,轿厢20下降,当第一轿厢层30停靠在一楼时,第二轿厢层40停靠在二楼,通过平移装置60将第一轿厢层30平移出轿厢20,并通过升降装置50将第二轿厢层40降落至一楼,第一轿厢层30的乘客和第二轿厢层40的乘客均可在一楼下电梯。上下班时,人流量较大,基本上每一楼层需要停靠,设置两层轿厢20,分别对应奇数楼层和偶数楼层,可以将停靠点减半,提高电梯运载效率,节省乘客时间。还可以包括步骤S300、当第二轿厢层40乘载乘客后,轿厢20根据乘客的指令在对应楼层停靠,第二轿厢层40以每一个楼层为停靠点。在非上下班时间,人流量较小,可以将第一轿厢层30平移出轿厢20,仅使用第二轿厢层40,减轻轿厢20的重量,第二轿厢层40以每一个楼层为停靠点,即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升降装置、平移装置;所述第二轿厢层位于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且所述第一轿厢层和所述第二轿厢层分别对应相邻两个楼层;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平移装置与所述第一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轿厢层从所述第一开口平移出或平移入所述轿厢;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轿厢层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在位置或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第一轿厢层、第二轿厢层、升降装置、平移装置;所述第二轿厢层位于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且所述第一轿厢层和所述第二轿厢层分别对应相邻两个楼层;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平移装置与所述第一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轿厢层从所述第一开口平移出或平移入所述轿厢;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轿厢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轿厢层降落至所述第一轿厢层所在位置或提升至所述第一轿厢层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呈L形,并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井和水平井,所述水平井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轿厢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轿厢相邻两个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层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轿厢门,所述第二轿厢层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轿厢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洲陆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