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支撑梁,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车辆支撑梁包括:支撑梁本体,以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增强板,所述增强板的材质包括:碳纤维复合材质。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大的问题,本申请用于车辆支撑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支撑梁
本申请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支撑梁。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轻量化的车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而车辆支撑梁是车辆中的重要支撑部件,且车辆支撑梁的质量在车辆整体的质量中的占比较大,因此,车辆支撑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整体的质量。车辆支撑梁包括支撑梁本体,以及贴附在支撑梁本体上的增强板。相关技术中,车辆支撑梁中增强板的材质通常为比重较大的钢材,使得增强板的质量较大,车辆支撑梁的质量也较大。由于相关技术中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大,因此车辆整体的质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支撑梁,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大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车辆支撑梁,所述车辆支撑梁包括:支撑梁本体,以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增强板,所述增强板的材质包括:碳纤维复合材质。可选地,所述增强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碳纤维层、芯材以及第二碳纤维层,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靠近所述支撑梁本体。可选地,所述芯材包括:强芯毡。可选地,所述芯材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正投影内。可选地,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均包括n层碳纤维织布,n≥1。可选地,n=3。可选地,所述增强板还包括:叠加在所述第二碳纤维层远离所述支撑梁本体一侧的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厚度。可选地,所述支撑梁为纵梁,所述纵梁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支撑梁中的增强板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质,且碳纤维复合材质的比重较小,因此,使用该碳纤维复合材质的增强板的质量较小,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小,车辆整体的质量也较小,可以进一步实现车辆的轻量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板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车辆支撑梁是车辆中的重要承载部件,而相关技术中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大,使得车辆整体的质量也较大,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质量较小的车辆支撑梁。图1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支撑梁0可以包括:支撑梁本体01,以及贴附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增强板02。其中,增强板02的材质可以包括:碳纤维复合材质。综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支撑梁中的增强板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质,且碳纤维复合材质的比重较小,因此,使用该碳纤维复合材质的增强板的质量较小,车辆支撑梁的质量较小,车辆整体的质量也较小,可以进一步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另外,碳纤维复合材质还具有刚性好和强度高等特点,因此,使用该碳纤维复合材质的增强板的刚性较好且强度较高,车辆的稳定性较好。示例地,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支撑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车辆支撑梁中的增强板02可以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碳纤维层021、芯材022以及第二碳纤维层023,且第一碳纤维层021靠近支撑梁本体01。由于芯材022的成本通常较碳纤维层的成本低,因此,将芯材022放置在第一碳纤维层021和第二碳纤维层023之间,可以在减小增强板02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增强板02的制造成本。可选地,芯材022的厚度可以为2毫米。可选地,增强板02中芯材022可以包括:强芯毡。强芯毡是由一种可溶于苯乙烯的胶粘剂将聚酯纤维和微粒小球粘接成一个整体的毡状物,且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当增强板02的芯材包括强芯毡时,增强板02可以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或者,增强板02中的芯材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如蜂巢夹芯板材质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如图2所示,增强板02中的芯材022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碳纤维层021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重合,即在第一碳纤维层021与第二碳纤维层023之间的全部区域放置芯材022。或者,如图3所示,增强板02中的芯材022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第一碳纤维层021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内,即在第一碳纤维层021与第二碳纤维层023之间的部分区域放置芯材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增强板02中的芯材022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碳纤维层021在支撑梁本体01上的正投影内时,可以减少芯材022的使用量,进一步地降低了增强板01的质量和制造增强板02的成本。可选地,第一碳纤维层021和第二碳纤维层023均可以包括n层碳纤维织布,n≥1,即第一层碳纤维层021中的碳纤维织布0211的层数和第二碳纤维层023中的碳纤维织布0231的层数可以相同,图2和图3中以n=3为例。这样一来,增强板02受到的力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一碳纤维层021和第二碳纤维层023上,防止增强板02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可选地,第一层碳纤维层021中的碳纤维织布0211的层数和第二碳纤维层023中的碳纤维织布0231的层数还可以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请继续参考图2或图3,增强板02还可以包括:叠加在第二碳纤维层023远离支撑梁本体01一侧的绝缘层024。由于第二碳纤维层023导电,因此,在第二碳纤维层023上远离支撑梁本体01的一侧设置绝缘层024后,可以阻止第二碳纤维层023与其他金属结构直接接触,以防止第二碳纤维层023发生电偶腐蚀。可选地,增强板02中的绝缘层024可以包括:玻璃纤维层。或者,绝缘层的材质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如绝缘胶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另外,增强板02中的绝缘层024的厚度D1可以小于第一碳纤维层021的厚度D2,且小于第二碳纤维层023的厚度D3。其中,第一碳纤维层的厚度D2等于第二碳纤维层的厚度D3。示例地,当增强板02中的绝缘层024为玻璃纤维层时,由于玻璃纤维层的强度和刚度均小于碳纤维层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当增强板02和芯材022的厚度一定时,在保证绝缘的前提下,玻璃纤维层越薄,碳纤维复合材质就越厚,碳纤维复合材质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增强板02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可选地,如图2或图3所示,增强板02中的第一碳纤维层、芯材、第二碳纤维层和绝缘层可以通过树脂结合在一起,使增强板的具有固定的形状。可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支撑梁可以为车辆的纵梁或横梁,其中,纵梁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横梁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示例地,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支撑梁为纵梁,且增强板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均包括3层碳纤维织布,增强板的芯材选用强芯毡,增强板的绝缘层选用玻璃纤维层时,该增强板的质量为0.647千克,此时,纵梁的质量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支撑梁包括:支撑梁本体,以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增强板,所述增强板的材质包括:碳纤维复合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支撑梁包括:支撑梁本体,以及贴附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增强板,所述增强板的材质包括:碳纤维复合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碳纤维层、芯材以及第二碳纤维层,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靠近所述支撑梁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强芯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在所述支撑梁本体上的正投影内。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车辆支撑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玉林,唐少俊,任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