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616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包括家庭主机、远程服务器、检测仪和治疗仪,家庭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检测仪和治疗仪均与家庭主机电性连接,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生物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通过检测仪采集用户的生物波信息从而得到用户的生物指标信息,然后将该生物指标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通过分析后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反馈给治疗仪,用户通过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不断的采集和反馈的循环过程,可以不断的对用户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生产的各类型家用治疗仪的人机互动性较差,而且很多老人本身不懂操作,看不懂数据,随着用户治疗途中病情有了进展,需要及时对治疗仪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才能更好的得到治疗,但是单机版本的家用治疗仪很难及时的提醒用户调整,而且用户就算知道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也可能不能正确的设置参数。同样的,在一个家庭里面,治疗仪可以一个家庭里面的人共用,但是需要针对每个家人不同的身体状态需要设置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包括家庭主机、远程服务器、检测仪和治疗仪,家庭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检测仪和治疗仪均与家庭主机电性连接,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生物波。优选地,所述检测仪包括头带横梁、第一耳罩和第二耳罩,第一耳罩和第二耳罩分别安装在头带横梁的两侧,第一耳罩上设有光波发射器,第二耳罩上设有生物波接收器。优选地,所述家庭主机包括分别与家庭主机相连的输入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检测仪对应的用户信息。优选地,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用户信息在存储单元内建档存储以及根据生物波信息反馈给治疗方案,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均为无线通信单元。优选地,所述治疗仪包括脉冲治疗仪,脉冲治疗仪包括旋转磁场治疗头和脉冲磁场治疗头,旋转磁场治疗头包括第一外罩、设于第一外罩内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转轴上的安装柱以及安装在安装柱上的永磁体;脉冲磁场治疗头包括第二外罩、设于第二外罩内的铁芯以及缠绕在铁芯上的电磁线圈。优选地,所述安装柱的中部设有用于电机转轴穿过的通孔,安装柱的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通孔的侧壁连通,第一螺钉安装在第一螺纹孔内且第一螺钉的端部与电机转轴接触,永磁体上设有安装孔,第二螺钉穿过安装孔安装在第二螺纹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罩与人体贴合的面为弧形面;第二外罩与人体贴合的面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治疗仪包括生物波修正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通过检测仪采集用户的生物波信息从而得到用户的生物指标信息,然后将该生物指标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通过分析后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反馈给治疗仪,用户通过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不断的采集和反馈的循环过程,可以不断的对用户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同时,针对一个家庭多个使用者的情况,远程服务器可以建立多个档案,并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修正治疗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物联网医疗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旋转磁场治疗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柱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脉冲磁场治疗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1-头带横梁;12-第一耳罩;13-第二耳罩;21-第一外罩;22-电机;23-安装柱;24-永磁体;25-第二螺纹孔;26-第一螺钉;27-第二螺钉;28-垫片;31-第二外罩;32-铁芯;33-电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包括家庭主机、远程服务器、检测仪和治疗仪,家庭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检测仪和治疗仪均与家庭主机电性连接,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生物波从而得到用户的生物波信息。家庭主机包括分别与家庭主机相连的输入单元、显示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检测仪对应的用户信息,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信息。远程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将用户信息在存储单元内建档存储以及根据生物波信息反馈给治疗方案,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其中,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均为无线通信单元。输入单元可以输入每次检测仪采集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通过检测仪采集用户的生物波信息从而得到用户的生物指标信息,然后将该生物指标信息依次通过家庭主机、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传输到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每次收集到的生物指标信息进行建档,并对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后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反馈给治疗仪,用户通过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不断的采集和反馈的循环过程,可以不断的对用户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同时,针对一个家庭多个使用者的情况,通过输入单元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从而远程服务器可以建立多个档案,并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修正治疗方案。如图2所示,检测仪包括头带横梁11、第一耳罩12和第二耳罩13,第一耳罩12和第二耳罩13分别安装在头带横梁11的两侧,第一耳罩12上设有光波发射器,第二耳罩13上设有生物波接收器,光波发射器和生物波接收器均可采用光电二极管。当用户佩戴上检测仪时,光波发射器发射出微幅的光波信号,此光波信号通过耳膜声波微磁场与人体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分子的生物磁场所发出的能量波产生共振。生物波接收器探测与接收共振波信号,并把所采集到的共振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该共振波电信号传送给处理单元,经过处理单元的分析计算,所得的计算结果与标准量子共振谱数据库进行比对,能够直观生动的显示出组织、器官及全身即时的生物指标信息。治疗仪包括脉冲治疗仪和/或生物波修正仪。如图3至图5所示,脉冲治疗仪包括旋转磁场治疗头和脉冲磁场治疗头。旋转磁场治疗头包括第一外罩21、电机22、安装柱23和永磁体24,电机22、安装柱23和永磁体24均设于第一外罩21内,安装柱23安装在电机22转轴上,永磁体24安装在安装柱23上,电机22通过导线与家庭主机相连。脉冲磁场治疗头包括第二外罩31、铁芯32和电磁线圈33,铁芯32和电磁线圈33均设于第二外罩31内,电磁线圈33缠绕在铁芯32的绕线柱上。电磁线圈33通过导线与家庭主机相连。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旋转磁场治疗头和多个脉冲磁场治疗头配合进行治疗,然后分别将旋转磁场治疗头和脉冲磁场治疗头贴敷在人体对应的穴位处,家庭主机设置不同的治疗方案使得旋转磁场治疗头和脉冲磁场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家庭主机、远程服务器、检测仪和治疗仪,家庭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检测仪和治疗仪均与家庭主机电性连接,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生物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家庭主机、远程服务器、检测仪和治疗仪,家庭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检测仪和治疗仪均与家庭主机电性连接,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生物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包括头带横梁(11)、第一耳罩(12)和第二耳罩(13),第一耳罩(12)和第二耳罩(13)分别安装在头带横梁(11)的两侧,第一耳罩(12)上设有光波发射器,第二耳罩(13)上设有生物波接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主机包括分别与家庭主机相连的输入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检测仪对应的用户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用户信息在存储单元内建档存储以及根据生物波信息反馈给治疗方案,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均为无线通信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杜工智能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