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98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辊辊颈修复工艺领域,具体是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2)清理;(3)预热;(4)堆焊;(5)缓冷;(6)裹石棉;利用良好的堆焊工艺性能对轧辊辊颈进行修复,按照步骤进行堆焊,堆焊效果好,使得堆焊层具有塑、韧性和耐冲击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层采用特定的化学成分,金属磨损性能好,可多层堆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辊颈修复工艺领域,具体是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轧辊是轧机上使受轧制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部件。轧辊的形状、尺寸和材质须与轧机和轧制产品相适应,辊身是轧辊的工作部分;辊颈是与轴承接触的部分;用接头与传动装置相联接。轧辊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辊身形状分为圆柱形和非圆柱形,前者主要用于板材、带材、型材和线材生产,后者主要用于管材生产。按是否接触轧件分为工作轧辊和支承辊。直接接触轧件的轧辊称工作轧辊;为增加工作轧辊的刚度和强度而置于工作轧辊背面或侧面又不直接接触轧件的轧辊称支承辊。按使用机架分为初轧辊、粗轧辊、中间轧辊和精轧辊。按轧材的品种分为板带轧辊、轨梁轧辊、线材轧辊和管材轧辊等。还可按轧制时轧件的状态分为热轧辊和冷轧辊,在轧辊辊颈受到外力被损伤后,如何在适当的工艺下快速修复而不影响本身的机械性能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在堆焊前将轧辊表面上的裂纹、龟裂全部车削去除;(2)清理:对于无裂纹处,要除去轧辊工作表面的铁锈和油污;(3)预热:在堆焊前进行预热减少金属的冷却速度,采用合金钢焊丝堆焊;(4)堆焊: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的工艺进行薄层多次的堆焊;(5)缓冷:堆焊后控制冷却速度以减少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现象;(6)裹石棉:冷却时在轧辊表面包裹两层石棉后进行冷却再进行车削。所述的步骤(1)中的车削量为相对于图纸尺寸车小8-12mm,需保障堆焊层数可堆积三层以上。所述的步骤(2)中在车削中发现个别的深孔砂眼,需要用电钻或砂轮将砂眼钻深及扩大,并用手工电弧焊补焊。所述的步骤(3)的堆焊的焊丝化学成分质量的百分比为:C占0.35%、Mn占2.7%、Si占1.2%、Cr占2.7%、Mo占0.25%,余量为Fe;预热温度为260℃-300℃之间。所述的步骤(4)的堆焊采用的工艺为:当电流为3.2A时,堆焊温度为330℃-380℃;当电流为4.0A时,堆焊温度为400℃-550℃。所述的堆焊电压为28-32V,堆焊焊速为500mm/min。所述的步骤(6)需要冷却至100℃再进行车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良好的堆焊工艺性能对轧辊辊颈进行修复,按照步骤进行堆焊,堆焊效果好,使得堆焊层具有塑、韧性和耐冲击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焊层采用特定的化学成分,金属磨损性能好,可多层堆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在堆焊前将轧辊表面上的裂纹、龟裂全部车削去除;(2)清理:对于无裂纹处,要除去轧辊工作表面的铁锈和油污;(3)预热:在堆焊前进行预热减少金属的冷却速度,采用合金钢焊丝堆焊;(4)堆焊: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的工艺进行薄层多次的堆焊;(5)缓冷:堆焊后控制冷却速度以减少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现象;(6)裹石棉:冷却时在轧辊表面包裹两层石棉后进行冷却再进行车削。所述的步骤(1)中的车削量为相对于图纸尺寸车小8-12mm,需保障堆焊层数可堆积三层以上。所述的步骤(2)中在车削中发现个别的深孔砂眼,需要用电钻或砂轮将砂眼钻深及扩大,并用手工电弧焊补焊。所述的步骤(1)和步骤(2)在轧辊堆焊前车削加工的原则是消除轧辊表面的任何缺陷。所述的步骤(3)的堆焊的焊丝化学成分质量的百分比为:C占0.35%、Mn占2.7%、Si占1.2%、Cr占2.7%、Mo占0.25%,余量为Fe;预热温度为260℃-300℃之间。所述的步骤(3)采用合金钢焊丝对轧辊进行堆焊,堆焊前的预热是防止堆焊金属产生裂缝的最有效的措施,焊前预热能减少堆焊层金属的冷却速度,减少堆焊层金属的结晶偏析,减少热应力的产生。所述的步骤(4)的堆焊采用的工艺为:当电流为3.2A时,堆焊温度为330℃-380℃。所述的堆焊电压为28-32V,堆焊焊速为500mm/min。所述的步骤(4)采用小电流、低电压、薄层多次的堆焊方法使得电弧电压不能太低或太高。如果电弧电压高了,虽然对引弧有利,但是在整个堆焊过程中将出现成型高低不平、脱渣困难,影响堆焊层质量;如果电弧电压太低,又会造成引弧困难,在堆焊过程中容易熄弧,堆焊层金属和轧辊基体金属不能很好的焊合,造成堆焊层剥落,所以电弧电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所述的步骤(5)在轧辊堆焊后的冷却应当是缓慢又均匀的冷却,以使由于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匀引起的内应力最小。所述的步骤(6)需要冷却至100℃再进行车削。利用良好的堆焊工艺性能对轧辊辊颈进行修复,按照步骤进行堆焊,堆焊效果好,使得堆焊层具有塑、韧性和耐冲击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焊层采用特定的化学成分,金属磨损性能好,可多层堆焊。实施例二: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在堆焊前将轧辊表面上的裂纹、龟裂全部车削去除;(2)清理:对于无裂纹处,要除去轧辊工作表面的铁锈和油污;(3)预热:在堆焊前进行预热减少金属的冷却速度,采用合金钢焊丝堆焊;(4)堆焊: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的工艺进行薄层多次的堆焊;(5)缓冷:堆焊后控制冷却速度以减少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现象;(6)裹石棉:冷却时在轧辊表面包裹两层石棉后进行冷却再进行车削。所述的步骤(1)中的车削量为相对于图纸尺寸车小8-12mm,需保障堆焊层数可堆积三层以上。所述的步骤(2)中在车削中发现个别的深孔砂眼,需要用电钻或砂轮将砂眼钻深及扩大,并用手工电弧焊补焊。所述的步骤(1)和步骤(2)在轧辊堆焊前车削加工的原则是消除轧辊表面的任何缺陷。所述的步骤(3)的堆焊的焊丝化学成分质量的百分比为:C占0.35%、Mn占2.7%、Si占1.2%、Cr占2.7%、Mo占0.25%,余量为Fe;预热温度为260℃-300℃之间。所述的步骤(3)采用合金钢焊丝对轧辊进行堆焊,堆焊前的预热是防止堆焊金属产生裂缝的最有效的措施,焊前预热能减少堆焊层金属的冷却速度,减少堆焊层金属的结晶偏析,减少热应力的产生。所述的步骤(4)的堆焊采用的工艺为:当电流为4.0A时,堆焊温度为400℃-550℃。所述的堆焊电压为28-32V,堆焊焊速为500mm/min。所述的步骤(4)采用小电流、低电压、薄层多次的堆焊方法使得电弧电压不能太低或太高。如果电弧电压高了,虽然对引弧有利,但是在整个堆焊过程中将出现成型高低不平、脱渣困难,影响堆焊层质量;如果电弧电压太低,又会造成引弧困难,在堆焊过程中容易熄弧,堆焊层金属和轧辊基体金属不能很好的焊合,造成堆焊层剥落,所以电弧电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所述的步骤(5)在轧辊堆焊后的冷却应当是缓慢又均匀的冷却,以使由于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匀引起的内应力最小。所述的步骤(6)需要冷却至100℃再进行车削。利用良好的堆焊工艺性能对轧辊辊颈进行修复,按照步骤进行堆焊,堆焊效果好,使得堆焊层具有塑、韧性和耐冲击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焊层采用特定的化学成分,金属磨损性能好,可多层堆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在堆焊前将轧辊表面上的裂纹、龟裂全部车削去除;(2)清理:对于无裂纹处,要除去轧辊工作表面的铁锈和油污;(3)预热:在堆焊前进行预热减少金属的冷却速度,采用合金钢焊丝堆焊;(4)堆焊: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的工艺进行薄层多次的堆焊;(5)缓冷:堆焊后控制冷却速度以减少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现象;(6)裹石棉:冷却时在轧辊表面包裹两层石棉后进行冷却再进行车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1)切削:在堆焊前将轧辊表面上的裂纹、龟裂全部车削去除;(2)清理:对于无裂纹处,要除去轧辊工作表面的铁锈和油污;(3)预热:在堆焊前进行预热减少金属的冷却速度,采用合金钢焊丝堆焊;(4)堆焊: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的工艺进行薄层多次的堆焊;(5)缓冷:堆焊后控制冷却速度以减少堆焊层金属收缩和加热不均现象;(6)裹石棉:冷却时在轧辊表面包裹两层石棉后进行冷却再进行车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车削量为相对于图纸尺寸车小8-12mm,需保障堆焊层数可堆积三层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在车削中发现个别的深孔砂眼,需要用电钻或砂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敬卿周乾坤薛卫昌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鼎恒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