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隔离臭气源,所述隔离臭气源的步骤为采用罩体来罩住污泥压榨机;吸走臭气,所述吸走臭气的步骤为采用排气管来吸走罩体内的臭气,其中,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泵,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为臭气吸入端,另一端为臭气排除端,所述臭气吸入端与所述罩体内空间密封连通,所述臭气排除端用于将臭气输出至污泥压榨车间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在污泥压榨车间内实施采用,降低臭气对人体的危害,能够有效控制污泥压榨车间内臭气量的优点,适合在本该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了使得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然而,在污水处理的各个处理环节还会产生多种臭气(例如,硫化氢、氨等无机气体以及胺类、硫醇、有机硫化物、粪臭素、吲哚等有机气体(MVOC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臭气不仅易腐蚀设备(酸性的硫化氢气体),更为严重是会污染空气,危害人体的健康。目前,污水处理厂已引入了一些吸除臭气的解决办法,例如,公告号为CN204251466U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净化与曝气联合系统”,该“污水处理厂臭气净化与曝气联合系统”包括:粗格栅井、废气罩、进水泵房、泵房排风机、细格栅沉砂池、好氧曝气池、过滤器、鼓风机、抽风机、废气生物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沉砂池排风机;所述粗格栅井、细格栅沉砂池和好氧曝气池的上部均设置有废气罩;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鼓风机进口连接,鼓风机出口通过管道与好氧曝气池底部的曝气头连接;所述好氧曝气池上部的废气罩通过管道依次与抽风机、废气生物过滤器及活性炭吸附器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器内设置有生物填料。但是,上述“污水处理厂臭气净化与曝气联合系统”仍存在的不足是:对于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臭气吸除不彻底,致使部分处理车间仍存有臭气,理由是:污水处理厂除开上述“粗格栅井”、“细格栅沉砂池”、“好氧曝气池”外,还包括有污泥压榨车间,污泥压榨车间采用污泥压榨机来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以便脱水处理后的污泥能够被再利用(农用或沤肥)。然而,含水污泥仍具有臭气,致使污泥压榨机使用过程中仍会发出臭气,危害进出污泥压榨车间的人员健康。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易于实施,能够有效吸除臭气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易于实施,能够有效吸除臭气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隔离臭气源,所述隔离臭气源的步骤为采用罩体来罩住污泥压榨机;吸走臭气,所述吸走臭气的步骤为采用排气管来吸走罩体内的臭气,其中,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泵,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为臭气吸入端,另一端为臭气排除端,所述臭气吸入端与所述罩体内空间密封连通,所述臭气排除端用于将臭气输出至污泥压榨车间外部。实施时,所述臭气排除端与输送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输送管道将臭气输送至臭气净化处理处,该臭气净化处理处的构造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251466U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净化与曝气联合系统”中的“废气生物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器”,在此不作赘述。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的优点是:1、将污泥压榨车间内的臭气源(污泥压榨机)单独隔离起来,防止污泥压榨机处理过程中的臭气外溢至整个污泥压榨车间,降低臭气对人体的危害。2、吸走臭气,降低隔离起来空间内的臭气量,起到吸除臭气并有效控制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量的效果。3、工艺简单,易于在污泥压榨车间内实施采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采用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罩体的应用示意图(送风用缝隙较宽)。图3为图1中罩体的应用示意图(送风用缝隙较窄)。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采用的罩体中的旋流生成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旋流生成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I-I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污泥压榨机;2排气管:21臭气吸入端,22臭气排除端,23软连接管,24连接用套筒;3排气泵;4送风管:41空气吸入端,42空气送出端;5送风泵;6送风用缝隙;7连接杆;8升降葫芦;9旋流生成件:91通风孔,92O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隔离臭气源,所述隔离臭气源的步骤为采用罩体来罩住污泥压榨机1;吸走臭气,所述吸走臭气的步骤为采用排气管2来吸走罩体内的臭气,其中,所述排气管2上安装有排气泵3,所述排气管2的一端为臭气吸入端21,另一端为臭气排除端22,所述臭气吸入端21与所述罩体内空间密封连通,所述臭气排除端22用于将臭气输出至污泥压榨车间外部。实施时,所述臭气排除端22与输送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输送管道将臭气输送至臭气净化处理处,该臭气净化处理处的构造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251466U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净化与曝气联合系统”中的“废气生物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器”,在此不作赘述。其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罩体包括送风管4、送风泵5、排气管2和排气泵3;所述送风管4的一端为内部安装有所述送风泵5的空气吸入端41,另一端为空气送出端42,所述空气吸入端41与污泥压榨车间外的大气连通,所述空气送出端42位于污泥压榨车间内且悬固于所述污泥压榨机1的上方处,所述空气送出端42整体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排气管2的下端为臭气吸入端21,所述臭气吸入端21整体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排风管的臭气吸入端21整体位于送风管4的空气送出端42的内部,排气管2的臭气吸入端21的外侧面与送风管4的空气送出端42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开并形成送风用缝隙6,经所述送风用缝隙6射出的空气能够围成包围住污泥压榨机1的空气幕;所述排气管2的上段密封贯穿所述送风管4上段的管壁,且所述排气管2的上段安装有所述排气泵3,所述排气管2的上端为臭气排除端22。上述罩体具有的优点是:1、有效隔离臭气,且便于维检人员观看和检修污泥压榨机1;具体为:本方案独创的利用“排气管2的臭气吸入端21的外侧面与送风管4的空气送出端42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开并形成送风用缝隙6”来使得“经所述送风用缝隙6射出的空气能够围成包围住污泥压榨机1的空气幕”,采用空气幕来隔离由污泥压榨机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不仅具有隔离效果好的优点,还便于维检人员从空气幕隔离区外部来观看污泥压榨机1,以及便捷的进出空气幕来检修污泥压榨机1。与此同时,因为上述“空气幕”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还因为“空气吸入端41与污泥压榨车间外的大气连通”,所以,还能够通过“空气幕”向污泥压榨车间内大量的输送新鲜空气,优化污泥压榨车间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污泥压榨车间内的臭气含量,显著的降低臭气对处在污泥压榨车间人体健康的危害。2、臭气吸除充分。具体为:因为具有“排气管2的下端为臭气吸入端21,所述臭气吸入端21整体呈倒置的漏斗状”的结构;所以,倒置的漏斗状便于臭气汇聚与此并能够在排气泵3启动后迅速排走臭气。且在排气泵3启动后,排气管2的臭气吸入端21及其下方的空间会形成“负压”,该“负压”同时也会作用于“空气幕”并使得“空气幕”隔离的空间会略微减小并形成“挤压隔离空间”效果(在排气泵3关停后“挤压隔离空间”效果消失),从而帮助更为充分的吸除臭气。3、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具体为:排气管2嵌设于送风管4内部,从而充分利用好了送风管4内部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从而使得罩体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现有技术中是采用风幕机来产生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隔离臭气源,所述隔离臭气源的步骤为采用罩体来罩住污泥压榨机;吸走臭气,所述吸走臭气的步骤为采用排气管来吸走罩体内的臭气,其中,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泵,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为臭气吸入端,另一端为臭气排除端,所述臭气吸入端与所述罩体内空间密封连通,所述臭气排除端用于将臭气输出至污泥压榨车间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隔离臭气源,所述隔离臭气源的步骤为采用罩体来罩住污泥压榨机;吸走臭气,所述吸走臭气的步骤为采用排气管来吸走罩体内的臭气,其中,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泵,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为臭气吸入端,另一端为臭气排除端,所述臭气吸入端与所述罩体内空间密封连通,所述臭气排除端用于将臭气输出至污泥压榨车间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送风管、送风泵、排气管和排气泵;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为内部安装有所述送风泵的空气吸入端,另一端为空气送出端,所述空气吸入端与污泥压榨车间外的大气连通,所述空气送出端位于污泥压榨车间内且悬固于所述污泥压榨机的上方处,所述空气送出端整体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排气管的下端为臭气吸入端,所述臭气吸入端整体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排风管的臭气吸入端整体位于送风管的空气送出端的内部,排气管的臭气吸入端的外侧面与送风管的空气送出端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开并形成送风用缝隙,经所述送风用缝隙射出的空气能够围成包围住污泥压榨机的空气幕;所述排气管的上段密封贯穿所述送风管上段的管壁,且所述排气管的上段安装有所述排气泵,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为臭气排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泥压榨车间的臭气吸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王勇,马银,杨乐,姚尧,付朝清,李为,魏敏华,缪涛,韩晓宇,周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