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080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虫剂及其应用,其有效成分是由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5:1‑1:5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虫剂组合物低毒、低残留,适合用于蔬菜田烟粉虱的高效化学防治,同时对于蚜虫、叶螨等其它吸汁类害虫具有兼治作用,扩大了防治谱;该杀虫剂组合物还可减少田间杀虫剂的施用量、减缓刺吸式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防控的轮换药剂、延长传统药剂的使用寿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控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剂,属于作物害虫防治的农药领域。
技术介绍
烟粉虱Bemisiatabaci属于半翅目、粉虱科,属于快速进化的复合种,包含了至少36个生物型(或隐种)。烟粉虱在我国各地发生危害普遍,寄主植物广泛,主要为害黄瓜、番茄、茄子、豇豆、菜用大豆、甘蓝、芥蓝和花椰菜等多种园艺作物,它不仅通过刺吸植物汁液直接为害寄主植物,分泌蜜露导致煤污病,而且还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YellowLeafCurlVirus,TYLCV)、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ChloroticYellowsVirus,CCYV)等均由烟粉虱传播所致,传播植物病毒病给作物带来的间接为害和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研究表明,烟粉虱入侵中国十多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为害生物型已经由近年来我国烟粉虱生物型发生的急剧变化,大部分地区由以前发生为害的B型烟粉虱演替为Q型烟粉虱,部分地区仍然是B和Q型烟粉虱共存的状态(Panetal.,J.Econ.Entomol.,2011,104(3):978-985;Zhengetal.,CropProtection,2017,94:115-122),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存在着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例如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传播植物病毒的能力和效率、对杀虫药剂的耐药性/抗药性等。目前我国烟粉虱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方式为主。烟粉虱成虫体型微小,活动能力强,是目前园艺作物和农作物生产上最难以防治、也是抗药性发展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随着单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烟粉虱对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很快,室内Q型抗性烟粉虱种群在饲养两年后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抗性水平,并未下降(Nauenetal.PestManag.Sci.,2002,58:868-875;Horowitzetal.,Arch.InsectBiochem.Physiol.,2005,58:216-225),最近研究田间的烟粉虱种群再次证明了其抗药性的快速发展(Zhengetal.,CropProtection,2017,94:115-122)。国内很多地区已监测到Q型烟粉虱抗药性的发生与为害,而且抗性倍数高于同地发生的B型烟粉虱,年度之间抗药性存在变化,对于烟碱类杀虫剂尤其明显。同时,与烟粉虱同域同期发生的害虫还包括其他小型害虫,例如蚜虫、蓟马和叶螨等,筛选能够同时防控小型害虫对于设施作物的健康生产意义重大。在寻找和对比其他可与烟碱类杀虫剂轮换施用的高效杀虫剂时,比较了传统及新型杀虫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结果发现,杀螨剂除了毒杀叶螨,同时对B烟粉虱成虫具有高效的触杀活性(任学祥等,中国烟草学报,2011,17(1):72-76),这为传统杀螨剂哒螨灵扩大其杀虫谱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该药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无论早春或秋季均可使用。而新型杀虫剂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2007年获得我国农药产品临时登记。该药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有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等作用。该药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停止吮吸,而且具有不可恢复性,最终害虫因饥饿而死亡(沈娟,世界农药,2011,33(5):19-22),同时对其他杀虫剂具有抗性的害虫也有效果。该药剂还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目前田间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及其他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抗药性,与烟粉虱发生相同生态环境中的其他害虫,例如蚜虫、叶螨等也发生危害普遍且严重,而田间盲目增加药剂的施用量又带来了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需求,本专利技术筛选出氟啶虫酰胺和哒螨灵这两个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杀虫剂/杀螨剂对于烟粉虱具有较高协同增效毒力的配比范围,是田间防控烟粉虱、蚜虫等小型刺吸类害虫的高效药剂组合,该组合物低毒、低残留,适合用于蔬菜田烟粉虱的高效化学防治,同时对于蚜虫、叶螨等其它吸汁类害虫具有兼治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由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5:1-1:5构成。优选地,所述的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3:1-1:3,,更优选1:1-1:3,进一步优选为5:1、3:1、1:1、1:3、1:5。本发的杀虫剂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可湿润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或微乳制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作物小型刺吸类害虫中的应用,其用于防治烟粉虱、蚜虫、叶螨,尤其用于防治B型烟粉虱。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了筛选田间防控烟粉虱、蚜虫等小型刺吸类害虫的高效药剂组合,同时延长价格低廉的传统药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田间杀虫药剂的施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根据前期生物测定结果,筛选出氟啶虫酰胺和哒螨灵这两个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杀虫剂/杀螨剂对于烟粉虱具有较高协同增效毒力的配比范围,该组合物低毒、低残留,适合用于蔬菜田烟粉虱的高效化学防治,同时对于蚜虫、叶螨等其它吸汁类害虫具有兼治作用,扩大了防治谱;该杀虫剂组合物还可减少田间杀虫剂的施用量、减缓刺吸式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防控的轮换药剂、延长传统药剂的使用寿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1.供试虫源及药剂试验中采用的烟粉虱是本课题组长期饲养的甘蓝上的种群,室内经生物型鉴定为B型。室内饲养期间未接触任何杀虫剂。培养条件为:温度26±1℃,相对湿度为70±5%,光周期L:D=16h:8h。供试杀虫剂为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青岛金正农药有限公司产品);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品)。室内烟粉虱成虫毒力测定试验、增效配比验证试验使用的甘蓝叶片、菜豆叶片从本实验室培育的无虫苗上获取,甘蓝品种为“京丰1号”,菜豆品种为“白丰”。2.数据处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数据采用Poloplus软件分析各浓度处理下烟粉虱的死亡率,得出各药剂及不同配比的斜率、LC50及其95%置信限等。空白对照的死亡率不能超过10%,否则视为失败,重复该试验。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共毒系数(CTC)的计算方法根据孙云沛法进行,分别各配比的单剂毒力指数(TI)、混剂(设为M)的实际及理论毒力指数(ATI、TTI),最后由ATI/TTI求得各配比的共毒系数(CTC)。根据共毒稀释CTC来判定二者是否存在增效作用。当CTC<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为相加作用,>120时为增效作用,而通常只有当CTC>200的混配比,在实际生产上才被视为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配比验证试验及田间防效调查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24.0专业版计算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单剂及其不同配比对害虫的相对防效,处理间差异显著性采用Duncan法进行分析。计算方法如下: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空白对照死亡率)]×100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基数]×100防治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由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5:1‑1:5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由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5:1-1:5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3:1-1:3,更优选1: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哒螨灵和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5:1、3:1、1:1、1:3、1: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丽张友军乔晓芳王克吴青君徐宝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