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种植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01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芨种植棚。包括相邻设置的左顶棚和右顶棚,左顶棚和右顶棚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左顶棚和右顶棚相邻的棚沿之间设有集雨通道,集雨通道下方设有集雨槽,集雨槽的一头端底部连接集雨管,集雨管下方设有水池;水池的底部连接有一组主灌溉管,主灌溉管上设有灌溉水阀,主灌溉管分别连接有分灌溉管组件;水池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一的头端,排水管一上设有水阀一,排水管一的尾端连接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浇水量容易控制,节约能源,可节省集雨槽材料并以此较低费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芨种植棚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芨种植领域,特别是一种白芨种植棚。
技术介绍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属于中草药,其株高30-50厘米。叶革质、全缘、淡绿色、宽带形急尖,长30-40厘米、宽3-7厘米,一株仅具3-4片叶,具有较长的叶鞘,平行脉互生。现目前的人工种植的白芨幼苗一般是露天种植或是种植在遮阳棚内,在贵州地区,由于雨水分布不均,对白芨的种植影响较大,现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采用露天种植,会存在对于白芨的浇水量不能够有效控制的问题;而将白芨种植在遮阳棚内,为其浇水时是用水泵抽水进入管道进行浇水,这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浇水量,但是会浪费电能;另一方面,现有的很多种植棚在棚沿处设计有集雨槽用于收集雨水,但是种植棚的棚顶几乎全都呈“人”字形的,是中间高、两侧低的设计,这样在利用棚顶将雨水收集在水池中时,需设置两个棚长的集雨槽从两侧棚沿收集雨水,但这其实会浪费集雨槽的材料,并产生较高的费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浇水量不易控制,浪费电能,浪费集雨槽材料,费用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种植棚。其具有浇水量容易控制,节约能源,可节省集雨槽材料并以此较低费用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白芨种植棚,包括相邻设置的左顶棚和右顶棚,左顶棚和右顶棚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左顶棚和右顶棚相邻的棚沿之间设有集雨通道,集雨通道下方设有集雨槽,集雨槽的一头端底部连接集雨管,集雨管下方设有水池;水池的底部连接有一组主灌溉管,主灌溉管上设有灌溉水阀,主灌溉管分别连接有分灌溉管组件;水池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一的头端,排水管一上设有水阀一,排水管一的尾端连接出水管。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集雨通道连接集雨管的端头连接排水管二的头端,排水管二上设有水阀二,排水管二的尾端连接出水管。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分灌溉管组件包括分灌溉管一,分灌溉管一的一侧连接一组分灌溉管二,分灌溉管一的另一侧侧连接一组分灌溉管三;分灌溉管二和分灌溉管三上均设有多个出水孔。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水池底部连接基台。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集雨通道的底部连接支撑杆。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左顶棚和右顶棚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集雨槽的槽底向水池的一侧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20°。前述的白芨种植棚中,所述分灌溉管组件铺设于左顶棚和右顶棚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本专利技术当降雨时,雨水会沿左顶棚和右顶棚相邻的下沿处下落,即从集雨通道掉入集雨槽中,集雨槽中的雨水流经集雨管,就能收集在水池中了,本实用专利技术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可以节约水资源;2、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灌溉水阀,实现对种植区域的灌溉,过程是打开水阀,水会流经主灌溉管,再从分管道流出,就水送至种植区域的各个位置,整个过程简单,且不消耗电能,可大大节省灌溉的成本;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灌溉水阀实现对种植区域的灌溉,所以只需要控制水阀的开关,就能够控制浇水量的多少,浇水量的控制非常简单;4、本实用专利技术在下大雨时,排水结构简单,即通过水阀一、水阀二,就能使多余的雨水从出水管中排出;5、本专利技术的集水槽与现有的集水槽相比,其长度缩短了一半,只有顶棚一倍的长度,而现有的集水槽通常都是两倍顶棚的长度,这可以大大的节省制作集水槽材料,以及购置集水槽材料所需的费用;6、本专利技术打破常规,将目前公知的人字形顶棚的结构调整为V字形的结构,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方便收集雨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顶棚,2-右顶棚,3-集雨通道,4-集雨槽,5-集雨管,6-水池,7-主灌溉管,8-灌溉水阀,9-分灌溉管组件,10-排水管一,11-水阀一,12-出水管,13-排水管二,14-水阀二,15-分灌溉管一,16-分灌溉管二,17-分灌溉管三,18-出水孔,19-基台,20-支撑杆,21-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白芨种植棚,构成如图1-4所示,包括相邻设置的左顶棚1和右顶棚2,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的棚沿之间设有集雨通道3,集雨通道3下方设有集雨槽4,集雨槽4的一头端底部连接集雨管5,集雨管5下方设有水池6;水池6的底部连接有一组主灌溉管7,主灌溉管7上设有灌溉水阀8,主灌溉管7分别连接有分灌溉管组件9;水池6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一10的头端,排水管一10上设有水阀一11,排水管一10的尾端连接出水管12。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左顶棚1和右顶棚2和一般的棚顶结构类似,是轻质的框架上铺上遮雨/遮阳篷布的结构,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组成的形状类似于V型,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这样的角度设置,雨水都能很好的沿篷布下滑,当下雨时,雨水就会顺着两个顶棚向下流动,从集雨通道3掉入集雨槽4中,集雨槽4中的雨水流经集雨管5,就能收集在水池6中了,需要将水池6中的雨水用于浇水时,只需要打开灌溉水阀8,水就会流经主灌溉管7,在从分灌溉管组件9流至种植区域的各个位置;当水池6中的雨水收集满后,但仍在下雨,这时就可以打开水阀一11,将水池6中快满出的水经排水管一10、出水管12排出。所述集雨通道3连接集雨管5的端头连接排水管二13的头端,排水管二13上设有水阀二14,排水管二13的尾端连接出水管12。当水池6中的水已经装满了,不能再收集雨水了,而天气又下暴雨时,集雨槽4内收集的雨水会迅速上涨,水经排水管一10、出水管12排出的速度可能会跟不上集雨槽4内收集的雨水的速度,这时就可以可打开水阀二14,雨水就可直接经排水管二13从出水管12排出。所述分灌溉管组件9包括分灌溉管一15,分灌溉管一15的一侧连接一组分灌溉管二16,分灌溉管一15的另一侧侧连接一组分灌溉管三17;分灌溉管二16和分灌溉管三17上均设有多个出水孔18。分灌溉管组件9就是一组铺设于地面的灌溉管网,作用是通过这些管道将雨水输送至种植棚底的各个种植区域,过程是水从主灌溉管7进入灌溉管一15后,再进入分灌溉管二16和灌溉管三17,最后从出水孔18流出,如图4就能够看出一种简单的铺设方式。所述水池6底部连接基台19。基台19设于地面上,将水池6支撑起一定高度,这样在灌溉时,水流受重力作用,在主灌溉管7和分灌溉管组件9的管道内流的更快。所述集雨通道3的底部连接支撑杆20。支撑杆20设置在地面上,对集雨通道3起支撑作用。所述左顶棚1和右顶棚2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21。支撑柱21设置在地面上,对左顶棚1和右顶棚2起支撑作用。所述集雨槽4的槽底向水池6的一侧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20°。集雨槽4的槽底向水池6的一侧下倾斜,这样收集的雨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水池一侧流去,雨水的收集效果更好,这个倾斜的角度小了水流较慢,大了影响集水槽4到地面的高度,所以需要一个适合的角度,经过应用,倾斜角度在5-20°之间较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左顶棚(1)和右顶棚(2),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的棚沿之间设有集雨通道(3),集雨通道(3)下方设有集雨槽(4),集雨槽(4)的一头端底部连接集雨管(5),集雨管(5)下方设有水池(6);水池(6)的底部连接有一组主灌溉管(7),主灌溉管(7)上设有灌溉水阀(8),主灌溉管(7)分别连接有分灌溉管组件(9);水池(6)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一(10)的头端,排水管一(10)上设有水阀一(11),排水管一(10)的尾端连接出水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左顶棚(1)和右顶棚(2),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a的角度范围是5-30°,左顶棚(1)和右顶棚(2)相邻的棚沿之间设有集雨通道(3),集雨通道(3)下方设有集雨槽(4),集雨槽(4)的一头端底部连接集雨管(5),集雨管(5)下方设有水池(6);水池(6)的底部连接有一组主灌溉管(7),主灌溉管(7)上设有灌溉水阀(8),主灌溉管(7)分别连接有分灌溉管组件(9);水池(6)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一(10)的头端,排水管一(10)上设有水阀一(11),排水管一(10)的尾端连接出水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通道(3)连接集雨管(5)的端头连接排水管二(13)的头端,排水管二(13)上设有水阀二(14),排水管二(13)的尾端连接出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禄华候浪陈泓睿严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元亨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