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宏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84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加工简单、拆装运输方便,可循环使用,并且不需要施做中间钢立柱和条形基础,大大减少了临时结构材料消耗,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型桁架由基本节及调整节组成,基本节竖向设置,基本节由上弦杆、下弦杆、端竖杆、支撑杆、斜腹杆组成,为方便运输及拆装,各杆件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每个基本节两侧设有多个调整节,每个调整节均由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组成梯形,各杆件间均通焊缝连接,基本节及调整节两侧竖杆底部均设有支点,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至支墩,同时也方便调整跨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广泛用于桥梁施工用的现浇箱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属于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桥梁现浇箱梁施工通常采用梁柱式支架法施工工艺,一般的梁柱式支架通常采用钢管立柱与贝雷梁搭设,贝雷梁搭设跨度变大时抗剪强度降低,不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材料消耗量变大;为满足上部结构各种跨度支架搭设要求,传统工艺每跨之间需要搭设数排钢管立柱,并且钢立柱底部要浇筑条形基础,地质条件差时,还要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周期长,劳务、机械、材料费用较高,并且地基处理时需要消耗水泥、砂石、粉煤灰、钢筋等材料,这些材料所产生的临时结构,不能进入主体,更不能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永久性伤害。因此,需要采用一种不用进行地基处理并且快速搭设支架方法,解决传统梁柱法支架搭设时工效指标低、地基处理费用高、工序繁琐、资源投入大、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加工简单、拆装方便,可循环使用,并且不需要搭设中间钢立柱及浇筑条形基础,大大减少了临时结构材料消耗的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端竖杆、支撑杆、斜腹杆,所述基本节竖向设置,所述基本节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弦杆、下弦杆和端竖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基本节的顶部,下弦杆倾斜固定在基本节的底部,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的自由端安装有端竖杆,所述基本节、上弦杆、下弦杆和端竖杆构成直角梯形,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腹杆。优选的,所述竖向端梁的端部还依次连接设置有调整节,每个调整节均呈直角梯形结构,且该调整节与基本节、上弦杆、下弦杆、竖向端梁构成一个直角梯形结构,所述调整节主要由上弦短梁、下弦短梁、竖向梁和交叉腹杆构成,所述上弦短梁固定在上弦杆的端部,且与上弦杆位于一条直线,所述下弦短梁固定在下弦杆端部,且与下弦杆位于一条直线,所述竖向梁固定在上弦短梁、下弦短梁的端部,所述竖向梁与竖向端梁平行设置,所述上弦短梁、下弦短梁之间设置有交叉腹杆,所述上弦短梁与上弦杆、下弦短梁与下弦杆、竖向梁与上弦短梁、下弦短梁均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一端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基本节上,另一端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竖向端梁,所述支撑杆、斜腹杆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上弦杆、下弦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每跨可节约工时约4-6工日;(2)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桁架不需要搭设中间钢立柱,从而大大减少了钢管立柱材料消耗,并且不用进行条形基础施工,最大跨度可承受70KN/m的线荷载;(3)该结构受力明确、加工简单、拆装方便,可循环使用;(4)本专利技术在浇筑同等跨度现浇箱梁时,支架只需预压一次即可,节约大量预压工时及劳务成本;(5)节约机械,劳务、材料等资源投入,节能减排效果明显;(6)随着现场人、材、机消耗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各级作业层的管理成本;(7)减少了作业人员高空作业时间,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8)承载能力强,最大跨度可承受70KN/m的线荷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包括基本节1、上弦杆2、下弦杆3、支撑杆4、斜腹杆5和端竖杆6,基本节1竖向设置,基本节1分别由安装在顶部的上弦杆2、安装在底部的下弦杆3以及两侧的端竖杆6组成,基本节1、上弦杆2、下弦杆3、支撑杆4和端竖杆6构成倒梯形,上弦杆2和下弦杆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杆4,支撑杆4之间设置有斜腹杆5。其中,上弦杆2和下弦杆3一端通过高强度螺栓7固定在基本节1上,另一端通过高强度螺栓7固定在端竖杆6,支撑杆4、斜腹杆5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7固定在上弦杆2、下弦杆3上。本技术利用简支梁跨中弯矩最大,支座处剪力变大,影响线呈抛物线状的受力特点,设计出一种倒梯形型钢桁架结构,该桁架将梁体施工荷载转换为杆件的拉压应力,充分发挥了的钢材的力学性能。在具体施工时,①通过测量放样,在承台上方安装钢管立柱,并与墩身固连形成整体;②在钢立柱上方安装工字钢,在工字钢顶部安装支架卸落装置;③将已拼装好的桁架安装在卸落装置上方,桁架间用角钢横向栓接;④桁架顶部铺设横向分配梁,分配梁顶部安装模板;⑤进入常规现浇箱梁施工工艺。同时,在安装支撑桁架的钢立柱时要严格控制垂直度,柱顶偏差不得超过5cm。支墩要与墩身固联成刚体。此外,基本节端竖杆6的侧面还依次连接设置有三个方便调节跨度的调整节8,每个调整节8均呈直角梯形结构,且该调整节8与基本节1、上弦杆2、下弦杆3、端竖杆6构成一个倒梯形结构,调整节8主要由上弦短梁9、下弦短梁10、竖向梁11和交叉腹杆12构成,上弦短梁9固定在上弦杆2的端部,且与上弦杆2位于一条直线,下弦短梁10固定在下弦杆3端部,且与下弦杆3位于一条直线,竖向梁11固定在上弦短梁9、下弦短梁10的端部,竖向梁11与竖向端梁6平行设置,上弦短梁9、下弦短梁10之间设置有交叉腹杆12,上弦短梁9与上弦杆2、下弦短梁10与下弦杆3、竖向梁11与上弦短梁9、下弦短梁10均通过高强度螺栓7进行固定。通过在在桁架两端各设置有3个跨度整节,调整节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调整节的数量,使得该桁架能够在跨度24-32m的现浇简支梁之间任意调节,使用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节、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所述基本节竖向设置,所述基本节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基本节的顶部,下弦杆倾斜固定在基本节的底部,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通过竖杆及斜腹杆连接,所述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构成直角梯形,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腹杆,各杆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节、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所述基本节竖向设置,所述基本节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基本节的顶部,下弦杆倾斜固定在基本节的底部,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通过竖杆及斜腹杆连接,所述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构成直角梯形,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斜腹杆,各杆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24-32m现浇箱梁并可调节跨度的梯形钢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节的端部还依次连接设置有多个调整节,每个调整节均呈直角梯形结构,且该多个跨度标准梁的整体与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腹杆构成一个直角梯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宏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