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84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与子母柱通过木方相连;与子母柱两侧相连的第二、第三分别插入一个可调节环形扣件,与子母柱上侧相连的第四槽钢插入四个可调节环形扣件,模板与子柱、母柱紧贴布置。可调节环形扣件包括对接钢管、矩形钢管、第二螺母、螺杆,矩形钢管包围槽钢,矩形钢管一端与对接钢管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母焊接连接;螺杆与第二螺母相连,螺杆的为固定矩形钢管与槽钢,可调节环形扣件的为固定槽钢与支撑钢管、L形钢管。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费用和人工,有效的保证了柱身的成型质量,拆卸方便,灵活组装,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现浇混凝土模板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柱模板加固是以钢管为横楞、木枋为背楞、胶合板为模板,并通过设置对拉螺杆穿越柱子来达到加固效果,这种方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会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对拉螺杆,从而使对拉螺杆变形松动,进而造成胀模、漏浆等现象,不能很好的保证结构柱的截面尺寸,严重影响柱子的成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还会留下许多对拉螺杆孔洞,破坏柱身完整性。现今,许多高层建筑都有裙楼、主楼的构造。一般来说,位于裙楼与主楼交界处的结构柱为矩形,且在地下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种连在一起的矩形子母柱具有截面大、模板加固难度大的特点。作为地下部分重要的承重构件,传统的加固构件和加固方式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因此,若能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大截面矩形子母柱模板加固装置,将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大大减少了穿越柱身对拉螺杆的数量,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费用和人工,节约了相当多数量的对拉螺杆,有效的保证了柱身的成型质量,该装置制作和拆卸方便,能够灵活组装,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可调节环形扣件、模板、木方、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与子母柱通过木方相连,所述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的作用为横向主要受力构件,所述的木方的作用为竖向支撑;与子母柱两侧相连的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分别插入一个可调节环形扣件,与子母柱上侧相连的第四槽钢插入四个可调节环形扣件,所述的模板与子柱、母柱布置(紧贴)。所述的可调节环形扣件包括对接钢管、矩形钢管、第二螺母、螺杆,所述的矩形钢管包围槽钢,所述的矩形钢管一端与对接钢管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母焊接连接;所述的螺杆与第二螺母相连,所述的螺杆的作用为固定矩形钢管与槽钢,所述的可调节环形扣件的作用为固定槽钢与支撑钢管、L形钢管。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至少包括三个对接端,其中A对接端与B对接端位于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两端,其作用为与可调节环形扣件的对接钢管相连,附加对接端设置在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阴角一侧,其作用为与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承插端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作用为加固柱阴角。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一端为对接端,对接端钢管内、外径缩小2-4mm,收口处平滑过渡,对接端长度以30~50mm为宜,其作用为与可调节环形扣件中的对接钢管相连,另一端为承插端,其作用为与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附加对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分别与子柱、母柱通过木方相连;所述的子柱两侧开有小孔,小对拉螺杆通过小孔使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作用为支撑和固定L形钢管。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A对接端分别与第四槽钢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的对接钢管相连,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B对接端分别与第二槽钢、第三槽钢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的对接钢管相连,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的附加对接端分别与支撑钢管的承插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对接端分别与第四槽钢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的对接钢管相连;所述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的两端侧边开有小孔,孔位距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端头50mm~100mm,高强对拉螺杆通过小孔分别使第二槽钢、第三槽钢以及第一槽钢、第四槽钢相连,所述的高强对拉螺杆的作用为形成刚性加固体系。所述的高强对拉螺杆两端由内至外分别设置有垫片和第一螺母,以使两侧槽钢牢牢固定。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在子柱两侧用小对拉螺杆两头放入垫片(拧紧螺母)固定。所述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之间上下错开并且紧贴放置。所述的木方的放置间距为150mm~250mm。所述的矩形钢管净空高度大于槽钢高度10mm~20mm,使可调节环形扣件的对接钢管能够在平面上作±5°的角度调整,以便与第一L形钢管、第二L形钢管、第一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顺利对接。所述的矩形钢管宽度比槽钢稍长,以超过槽钢宽度10~30mm为宜,矩形钢管长度以80mm~120mm为宜,对接钢管长度宜为30mm~50mm。通过上述加固装置中的槽钢、L形钢管、支撑钢管和可调节环形扣件等关键部件,主要解决了大截面矩形子母柱模板加固难度大的问题,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砼面大量对拉螺杆的残留,减少了因柱内对拉螺杆受振捣棒影响而导致的跑模、漏浆等质量问题,实现了对大截面矩形子母柱模板高效、便捷、经济的支撑和加固,有效的保证了子母柱的成型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包括有多个对接端的L形钢管,L形钢管能够利用支撑钢管多次接长,以及能够在槽钢上灵活调节位置的可调节环形扣件,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截面尺寸的矩形子母柱,适用范围广;(2)传统的柱模板加固方式通常是使用大量穿越柱身的对拉螺杆,利用对拉螺杆使木方、模板固定,但若柱身尺寸较大,对拉螺杆数量就要密集布置,而且容易变形。本技术大大减少了穿越柱身对拉螺杆的数量,尤其是大截面母柱中对拉螺杆的数量,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费用和人工,也节约了相当多数量的对拉螺杆,有效的保证了柱身的成型质量;(3)大量承插式钢管和工具式构件的使用,不仅施工简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可拆卸并反复多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中可调节环形扣件的构造图。图3为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中L形钢管的构造图。图4为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中支撑钢管的构造图。1为可调节环形扣件,2为子柱,3为小对拉螺杆,4为母柱,5为模板,6为木方,7-1为第一槽钢,7-2为第二槽钢,7-3为第三槽钢,7-4为第四槽钢,8为高强对拉螺杆,9-1为第一L形钢管,9-2为第二L形钢管,10-1为第一支撑钢管,10-2为第二支撑钢管,11为垫片,12为第一螺母,13为对接钢管,14为矩形钢管,15为第二螺母,16为螺杆,17为A对接端,18为附加对接端,19为B对接端,20为承插端,21为对接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专利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可调节环形扣件1、模板5、木方6、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第一支撑钢管10-1、第二支撑钢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与子母柱主要通过木方6相连,所述的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可调节环形扣件(1)、模板(5)、木方(6)、第一槽钢(7‑1)、第一L形钢管(9‑1)、第一支撑钢管(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分别与子母柱通过木方(6)相连;与子母柱两侧相连的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分别插入一个可调节环形扣件(1),与子母柱上侧相连的第四槽钢(7‑4)插入四个可调节环形扣件(1),所述的模板(5)与子柱(2)、母柱(4)布置;所述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包括对接钢管(13)、矩形钢管(14)、第二螺母(15)、螺杆(16),所述的矩形钢管(14)包围槽钢(7),所述的矩形钢管(14)一端与对接钢管(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母(15)连接;所述的螺杆(16)与第二螺母(15)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至少包括三个对接端,其中A对接端(17)与B对接端(19)位于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两端,附加对接端(18)设置在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阴角一侧;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10‑1)、第二支撑钢管(10‑2)的一端为对接端(21),对接端(21)钢管内、外径缩小2‑4mm,对接端(21)长度为30~50mm,另一端为承插端(20);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分别与子柱(2)、母柱(4)通过木方(6)相连;所述的子柱(2)两侧开有孔,小对拉螺杆(3)通过孔使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A对接端(17)分别与第四槽钢(7‑4)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的对接钢管(13)相连,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B对接端(19)分别与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的对接钢管(13)相连,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附加对接端(18)分别与第一支撑钢管(10‑1)、第二支撑钢管(10‑2)的承插端(20)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10‑1)、第二支撑钢管(10‑2)的对接端(21)分别与第四槽钢(7‑4)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的对接钢管(13)相连;所述的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的两端侧边开有孔,孔位距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端头50~100mm,高强对拉螺杆(8)通过孔分别使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及第一槽钢(7‑1)、第四槽钢(7‑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截面矩形子母柱组合式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可调节环形扣件(1)、模板(5)、木方(6)、第一槽钢(7-1)、第一L形钢管(9-1)、第一支撑钢管(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槽钢(7-1)、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第四槽钢(7-4)分别与子母柱通过木方(6)相连;与子母柱两侧相连的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分别插入一个可调节环形扣件(1),与子母柱上侧相连的第四槽钢(7-4)插入四个可调节环形扣件(1),所述的模板(5)与子柱(2)、母柱(4)布置;所述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包括对接钢管(13)、矩形钢管(14)、第二螺母(15)、螺杆(16),所述的矩形钢管(14)包围槽钢(7),所述的矩形钢管(14)一端与对接钢管(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母(15)连接;所述的螺杆(16)与第二螺母(15)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至少包括三个对接端,其中A对接端(17)与B对接端(19)位于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两端,附加对接端(18)设置在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阴角一侧;所述的第一支撑钢管(10-1)、第二支撑钢管(10-2)的一端为对接端(21),对接端(21)钢管内、外径缩小2-4mm,对接端(21)长度为30~50mm,另一端为承插端(20);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分别与子柱(2)、母柱(4)通过木方(6)相连;所述的子柱(2)两侧开有孔,小对拉螺杆(3)通过孔使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相连;所述的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A对接端(17)分别与第四槽钢(7-4)上的可调节环形扣件(1)的对接钢管(13)相连,第一L形钢管(9-1)、第二L形钢管(9-2)的B对接端(19)分别与第二槽钢(7-2)、第三槽钢(7-3)上的可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筠熊海王静段伟吴旭陈筱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