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64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卷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和第三导线轮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且第二导线轮可在竖直平面内滑动,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线轮连接,阻尼盘同轴固定在卷筒一侧,摩擦阻尼带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摩擦阻尼带中部绕在阻尼盘外周,摩擦阻尼带第二端与第二导线轮连接,第二导线轮克服第一弹性元件弹力滑动过程中摩擦阻尼带的张力随之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自调节装置,每当纱线张力增大时,卷筒转动所受到的阻力随之减小,纱线更容易从卷筒上出来,从而卷筒与捻线机之间这段纱线的张力得以减小并减小至原始大小,实现纱线张力的自主调节,使得纱线张力始终处与预期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绳索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绳索加工工艺中的其中一个工艺是将多股纱线通过捻线机捻成较粗的一股线,由于机构和工艺等的因素,单股纱线的张力捻线过程中会产生变化,造成多股纱线张力不一致,导致生产的绳索所能承受的强力明显下降,断裂伸长率变小,绳索的弹性变差,极大地影响了绳索的力学性能,现有的设备虽然设有张力调节装置,但都是在设备开始工作前调节好,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纱线张力发生变化,需要将设备暂停下来,然后手动调节设备使纱线张力符合要求,设备不能做到自主调节绳索张力使绳索张力符合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手动调节设备,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绳索还不一定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卷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第一弹性元件和阻尼机构;卷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和第三导线轮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且第二导线轮可在竖直平面内滑动,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线轮连接,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方向与第二导线轮的滑动方向相同,待捻线成股的纱线从卷筒出来再顺序经过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和第三导线轮;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盘和摩擦阻尼带,阻尼盘同轴固定在卷筒一侧,摩擦阻尼带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摩擦阻尼带中部绕在阻尼盘外周,摩擦阻尼带第二端与第二导线轮连接,第二导线轮克服第一弹性元件弹力滑动过程中摩擦阻尼带的张力随之减小。优选地,阻尼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与摩擦阻尼带第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远离摩擦阻尼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或第二弹性元件与摩擦阻尼带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远离摩擦阻尼带一端与第二导线轮连接,或第二弹性元件与位于摩擦阻尼带中部,第二弹性元件两端与摩擦阻尼带连接。优选地,阻尼机构还包括多个阻尼块,多个阻尼块串在摩擦阻尼带上,多个阻尼块抵靠在阻尼盘外周。优选地,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摩擦阻尼带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经过阻尼盘和导向轮,导向轮改变摩擦阻尼带延伸方向,以使摩擦阻尼带在导向轮和第二导线轮之间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线轮的滑动方向一致。优选地,支撑架上开设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滑槽,第二导线轮包括连接轴和轮体,连接轴两端滑动安装在滑槽中,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和连接轴连接,轮体转动安装在连接轴外周,摩擦阻尼带第二端与连接轴连接。优选地,轮体直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一导线轮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二导线轮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每当纱线张力增大时,纱线带动第二导线轮移动使得摩擦阻尼带的张力减小,卷筒转动所受到的阻力随之减小,纱线更容易从卷筒上出来,从而卷筒与捻线机之间这段纱线的张力得以减小并减小至原始大小,张力减小后第二导线轮在第一弹性元件作用下恢复至原始位置,如此往复,实现纱线张力的自主调节,使得纱线张力始终处与预期大小,进而生产出来的绳索的力学性能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的正视图。参照图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1、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第三导线轮5、第一弹性元件6和阻尼机构;图示的支撑架1仅为支撑架1的部分结构,也不代表支撑架1经允许为图示结构,支撑架1可以由其他设计方式;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1上,并且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顺序设置,第一导线轮3和第三导线轮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导线轮4位于第一导线轮3和第三导线轮5之间的下方位置,第二导线轮4转动的同时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弹性元件6两端分别与支撑架1和第二导线轮4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元件6为弹簧,待捻线成股的纱线从卷筒2出来再顺序经过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盘71和摩擦阻尼带72,阻尼盘71同轴固定在卷筒2一侧与卷筒2同步转动,摩擦阻尼带72第一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摩擦阻尼带72中部绕过阻尼盘71外周并与阻尼盘71外周壁形成一定的摩擦力,给卷筒2转动造成一定的阻力,从而纱线内需要有一定的张力才能从卷筒2上拉出来,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第二导线轮4移动时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同步移动,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移动时,摩擦阻尼带72与阻尼盘71外周壁的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摩擦阻尼带72与阻尼盘71之间的摩擦力发生变化,进而卷筒2转动所需的纱线张力也发生变化;工作状态下,在第一弹性元件6的弹力、纱线的张力以及摩擦阻尼带72的张力作用下,第二导线轮4保持平衡,当纱线张力发生变化时,纱线则会带动第二导线轮4克服弹簧弹力向上移动。本实施例的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弹性元件6的弹力、纱线的张力以及摩擦阻尼带72的张力维持第二导线轮4保持平衡,第二导线轮4位置不变,纱线的张力在预期范围内,当纱线张力逐渐增大时,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进入调节状态,纱线带动第二导线轮4移动向上移动,第二导线轮4又带动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向上移动,摩擦阻尼带72的张力也逐渐减小,摩擦阻尼带72与阻尼盘71外周壁的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造成摩擦阻尼带72与阻尼盘71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小,卷筒2转动所需的纱线张力也就随之减小,达到减小纱线张力的作用,纱线张力减小至原始大小,同时第二导线轮4在第一弹性元件6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恢复至原始位置;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能够实现纱线张力自动调节,达到维持纱线张力恒定不变的目的,提高了生产出来绳索的力学性能。本实施例中,阻尼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73,第二弹性元件73与位于摩擦阻尼带72中部,第二弹性元件73两端与摩擦阻尼带7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元件73为弹簧,工作过程中所述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使摩擦阻尼带72与阻尼盘71之间有足够的压力形成一定的摩擦力;在另外的设计方式上,第二弹性元件73可以与摩擦阻尼带72第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3远离摩擦阻尼带72一端与支撑架1连接,或第二弹性元件73与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3远离摩擦阻尼带72一端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上述三种设计方式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阻尼机构还包括多个阻尼块74,多个阻尼块74串在摩擦阻尼带72上,多个阻尼块74抵靠在阻尼盘71外周,阻尼块74与阻尼盘71之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形成卷筒2的转动阻力。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线轮4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如果直接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摩擦阻尼带72靠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所以摩擦阻尼带72的靠近第二端的张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第二导线轮4向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第三导线轮(5)、第一弹性元件(6)和阻尼机构;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1)上,并且第二导线轮(4)可在竖直平面内滑动,第一弹性元件(6)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第一弹性元件(6)的弹力方向与第二导线轮(4)的滑动方向相同,待捻线成股的纱线从卷筒(2)出来再顺序经过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盘(71)和摩擦阻尼带(72),阻尼盘(71)同轴固定在卷筒(2)一侧,摩擦阻尼带(72)第一端与支撑架(1)连接,摩擦阻尼带(72)中部绕在阻尼盘(71)外周,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第二导线轮(4)克服第一弹性元件(6)弹力滑动过程中摩擦阻尼带(72)的张力随之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第三导线轮(5)、第一弹性元件(6)和阻尼机构;卷筒(2)、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1)上,并且第二导线轮(4)可在竖直平面内滑动,第一弹性元件(6)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第一弹性元件(6)的弹力方向与第二导线轮(4)的滑动方向相同,待捻线成股的纱线从卷筒(2)出来再顺序经过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和第三导线轮(5);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盘(71)和摩擦阻尼带(72),阻尼盘(71)同轴固定在卷筒(2)一侧,摩擦阻尼带(72)第一端与支撑架(1)连接,摩擦阻尼带(72)中部绕在阻尼盘(71)外周,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第二导线轮(4)克服第一弹性元件(6)弹力滑动过程中摩擦阻尼带(72)的张力随之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线机放线张力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73);第二弹性元件(73)与摩擦阻尼带(72)第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3)远离摩擦阻尼带(72)一端与支撑架(1)连接,或第二弹性元件(73)与摩擦阻尼带(72)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3)远离摩擦阻尼带(72)一端与第二导线轮(4)连接,或第二弹性元件(73)与位于摩擦阻尼带(72)中部,第二弹性元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全
申请(专利权)人:太和县富华绳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